种粮大户的“意外”丰收季:一天不入仓,就不能算丰收
种了一辈子地的入仓柴象鲁没想到,经过2021年那场罕见的意外涝灾之后,2022年的种粮冬小麦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大丰收。大户的丰 与此同时,收季算丰收受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入仓小麦价格大涨。意外这两个因素,种粮让2022年可能成为柴象鲁包地以来收益最大的大户的丰一年。 不过,收季算丰收要想真正实现丰收,入仓柴象鲁还需要与坏天气、粮贩子作战,并解决迫在眉捷的“晒粮难”问题。 66岁的柴象鲁是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柴家村9个种粮大户之一,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两块耕地,一块50亩,一块40亩,都用来种植玉米和小麦,两者轮作,收完玉米种小麦,收完小麦再种玉米。 农作物种植要遵循时令。2021年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那场涝灾,在导致玉米晚收的同时,还导致冬小麦晚播。包括一些农业专家在内,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由于错过最佳播种期,2022年的冬小麦注定要减产。 2022年2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去年受秋汛影响,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5个省有1.1亿亩小麦晚播半个月左右,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3,这在以前从没有过。冬小麦“苗情长势复杂,夺取夏粮丰收面临空前挑战和困难”。 为了抢收玉米,尽快种上小麦,柴象鲁曾花高价买了一辆二手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详见2021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报道《北方村庄的涝灾自救故事:一位种粮大户和他的“小铺链”》),总算勉强收完了玉米。然而当他种上最后那片小麦时,已经是立冬之后。小麦的正常播种期是寒露。也就是说,那块地的冬小麦比往年足足晚种了一个月。 播种的时候,柴象鲁觉得“能长出来就不错了”,至于产量,他根本没敢奢望。他甚至跟老伴说,好歹种上了“能长出来就不错了”
- 最近发表
-
- 兴农评丨打击“云养”骗局,保护农业新业态
- 《一人份的熱鬧》:我媽從小就告訴我多和男孩子交朋友,和異性相處,很讓人長見識
- 外國人讀報:多少外國人會中文報紙?
- 《白銀、刀劍與石頭》:忙著向自己的神職人員興戰,梵蒂岡未能察覺新教的急遽擴展有其原因
- 女性老年人总量和占比均高于男性
- 《成名的藝術》:面對醜聞怎麼辦?歐普拉選擇自爆讓它失去新聞價值
- 如果機組一年99.9%時間穩定發電,你願意為剩下的8.76小時付多少「保險費」?
- 【司法院線上影展】《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作為死刑犯的父母,想必是一樣的哀痛
- 奧地利研究機構:地球人口2080年達峰 屆時將超101億
- 《3分鐘鬆鬆筋膜,解痛伸展》:如何緩解腰痠背痛、肩頸痠疼、骨盆歪斜、媽媽手?
- 随机阅读
-
- 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第三届湾区花木论坛11月7日开启
- 胃藥「治不好」的胃痛——很多「胃炎」其實與胃炎無關
- 《阮慕驊的人生體悟》:股市要賺錢,第一是要做對趨勢股,第二買錯要捨得認賠
-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少了堅實的道德觀打底,孩子得到的結論是「不擇手段也要贏」
- 一男子向俄羅斯駐摩爾多瓦大使館投擲燃燒瓶 已被警方控制
- AI的崛起,讓我們不再毫無頭緒地在數不盡的星系中尋找地外生命
- 《禍駭》:幫這起資安危機取名「威尼斯」,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駭客來自義大利
- 《直覺行銷》:臉部表情是透露他人感受的信號,光是傷心的臉龐就足以讓捐款成果翻倍
- 以色列民眾舉行示威 要求立即在加沙停火
- 台北捷運如何成為「拼裝捷運」?科技混生性與北捷的誕生
- 【街頭相對論】夏宇童 X 周定緯 X 叉燒:舞台是一個開關,幫我們把本性放出來
- 【書評】《廢墟的故事》:台馬兩地二元對比,在離鄉/返鄉與個人認同的飄泊感受上引起共鳴
- 中國代表80國作共同發言 就人工智能促進兒童權利提三點主張
- 《日本的滋味》:三則日本拉麵的起源故事,「支那麵」如何成為日本都會勞工熟悉的料理?
- 高雄能否複製日職鯉魚隊「廣島模式」?關鍵在於居民參與
- 【大人學】 為何好員工可能是個糟糕的創業者?
- 证监会将启动新股发行体制第二阶段改革
- 《逆轉的東亞史(5)滿洲國篇》:契丹和渤海這兩個政治集團的關係,猶如「國共對峙」
- 「工具」做為藝術形式:不僅僅是網路小說或部落格,如何定義「數位文學」?
- 五夜燒鵝:蔗渣的價錢,交出燒鵝級作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