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哲學家超圖鑑》:羅素認為「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這件事本身就有矛盾

文:富増章成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分析哲學、哲學裝得這件邏輯學

使用符號邏輯學,家超進世即可辨明真偽。圖鑑

國家:英國
學說:謂語邏輯學 1872~1970
著作:《數學原理》(與數學家懷海德合著)

邏輯學是羅素什麼?

  • 用數學來表達語言

邏輯就像思考公式,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是認為邏輯學的創始者,「A等於B、上所事本身B等於C,有袋所以A就等於C。矛盾」這種三段論法就是哲學裝得這件根據亞里斯多德的理念得來的。之後,家超進世邏輯學的圖鑑研究有飛躍性的進展,直到二十世紀前半,羅素拜數學家的認為研究方法所賜,新的上所事本身邏輯學誕生了,維根斯坦的有袋老師羅素在這個領域留下偉大的功績。

羅素建立的邏輯學被稱為邏輯原子論,他把原子一個個連結起來,再將組合了各個命題的文章符號化,稱為符號邏輯學,後來在他與懷海德(羅素的老師)合著的《數學原理》是謂集大成。符號邏輯學分為命題邏輯學及謂語邏輯學兩類,命題邏輯學主要關注命題的肯定、否定,以及命題與命題接續的「接續符號」,進行語言的符號化。

圖片_1Photo Credit: 漫遊者文化出版

例如,把「現在是四月」的命題視為p,將「有開學典禮」視為q,再用表示假設的箭頭,用「→」這個「接續符號」連結起來,就形成「p→ q」的關係,意思是「假如現在是四月,就會有開學典禮」。接下來,暫且不管p或q的意思,只計算p與q符號關係的真(T)偽(F)。

而所謂「謂語邏輯學」,則是把「某某」當作主詞,將其他東西全都視為謂語的邏輯學。在謂語邏輯學中,假設有個句子是:「所有的人類都是動物」,若將這句話謂語化,就可改說成「關於所有(∀)的x,假如x都是人類(H)(→),該x就是動物(A)」,然後就可用∀x(Hx → Ax)的符號來表示。邏輯學就是運用數學算式來簡化語言,以便於思考的工具。

  • 如何解決悖論的問題?

羅素把階級概念導入邏輯思考,藉以分析悖論的問題。所謂悖論,是指前提上看起來正確,但經實際推論後,結果卻是矛盾的。例如,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著「克里特人的悖論」這句話,假設有個克里特人說:「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騙子。」他也是克里特人,所以「所有的克里特人」應該也包括他在內。如果他的言論是真的,那麼「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騙子」便是假的,但既然他說的是「真的」,那所有人都是騙子,但卻又不包括他自己。如此這般,又會回到最初,不斷地重新循環。

羅素認為這種無限迴圈的情形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犯了以下的謬誤:「包含了某集團所有的成員,當事人也必然身在其中。」換言之,此命題適用於全體克里特人,但敘述者本身即隸屬於該集團成員,所以產生了悖論。

羅素不但在符號邏輯學的領域很活躍,也留下各種不同的貢獻,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就成為一名和平反戰者,積極倡導和平運動,二戰期間也和愛因斯坦共同提出禁止核武的訴求。

練習思考:什麼是裝得進所有袋子的袋子?

我在網路上買了一個「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魔法袋」,有了這個,打掃房子就更輕鬆愉快了。總之就是把所有東西塞進小袋子,最後再放入這個袋子就好啦。蛤?你說:「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是否也要放進那個袋子裡嗎?」嗯,這我要看一下使用說明書耶。

就羅素的觀點來看,此人陷入怎樣的矛盾之中呢?

提示!「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這件事本身就有矛盾。

解答/解說
看似無誤的道理,其實隱藏著悖論

「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應該也包含在世上的袋子裡,所以它也必須被放進袋子裡面。但要是這樣的話,這個袋子就不見了,所以還是得從「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裡,取出那個「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可是這樣一來,又和「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定義矛盾,便又再把它裝進去(以下重複)。在小學的教室裡,老師說:「不可以在教室裡說話。」卻有調皮鬼回嘴:「咦?老師你自己不是也在說話嗎?」這也是邏輯學要探討的題目吧。


維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分析哲學

無法言說的事,就只能保持沉默。

國家:奧地利
學說:語言遊戲 1889~ 1951
著作:《邏輯哲學論》

哲學的難題消失了嗎?

  • 語言的限度就是世界的限度

維根斯坦寫了《邏輯哲學論》一書後就暫時從哲學世界引退了,因為他認為這本書已經解決了哲學領域的一切問題。所謂一切的問題,感覺好像「從希臘時代蘇格拉底開始的問題,全部都解決了似的,哲學史就此終止!」

就邏輯性地分析語言本身來說,維根斯坦哲學與過去的哲學完全不同,一直以來,哲學的發展都在批判過往的哲學,例如「亞里斯多德批判柏拉圖哲學」,哲學就是以這樣的形式發展而來的。

圖片_1Photo Credit: 漫遊者文化出版

然而,哲學是由語言建構起來的,假如語言使用有誤,就會全盤皆錯。維根斯坦判定過去的哲學在語言使用上犯了邏輯性的錯誤,因此全部出局,也就是說「人生的目的何在?」、「生存意義何在?」、「人應該做什麼?」等這些問題,本身就充滿謬誤。

支持《邏輯哲學論》的邏輯體系就是「圖像理論」,他認為世界和語言就像銅板的正反面是無法分開的。語言和世界具有並行關係,假如語言能精確地表象世界,那麼分析語言的使用方式,就能知道對世界的理解是否正確。相反地,運用怪異的語言表現,那麼句子本身就沒有意義了。

「真的有命運嗎?」、「何謂愛?」、「為何活在世界上?」等問題,若根據「圖像理論」來看,並沒有能和語言對應的對象,所以這些問題本身就是詭異而且不具意義。如此,至今為止所有的哲學都被否定了,什麼都沒有剩下,再繼續討論過去的哲學(形上學)也沒有意義,所以在《邏輯哲學論》的最後,維根斯坦下了這個結論:「對於無法言說的事,應該保持沉默」。

  • 語言,因為被使用而有意義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