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睡覺說夢話5大原因」!小心是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初期徵兆
過半的揭密人都曾說過夢話,但夢話到底是睡覺說夢森氏什麼?專家表示,說夢話是原因人類睡眠行為的正常變化,與基因、小心記憶力、帕金壓力、症失智症徵兆睡眠不足相關。初期人通常在「非快速動眼期」(NREM)說夢話,揭密不過若發生在「快速動眼期」(REM),睡覺說夢森氏可能會演變成「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原因如喊叫、小心揮打等狀況,帕金甚至也可能是症失智症徵兆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的初期症狀。 外媒《現場科學》(Live Science)報導,初期夢話是揭密指一個人在睡著時發出聲音,包括單詞、短語句、喃喃自語、喊叫或是笑聲。過半的人都曾經歷過夢話,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出現,而且兒童中更常見。 《睡眠醫學雜誌》(Sleep Medicine)2010年發表的研究統計,三分之二的人成年後至少說過一次夢話;《大腦與發展》(Brain & Development)期刊1980年發表研究顯示,一半的孩童每年會說一次或多次夢話,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每周至少說一次夢話。 說夢話並非睡眠障礙,而是人類睡眠行為的正常變化。國際睡眠障礙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將夢話、打鼾或睡眠抽搐列為「獨立症狀、明顯的正常變異和未解決的問題」。 說夢話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人員推測與大腦活動相關。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睡眠神經科主任艾瑞克聖路易斯(Erik K. St. Louis)表示,根據分析顯示,夢話和正常清醒時的言語之間存在相似之處。《睡眠》(Sleep)雜誌2017年發表的研究表示,夢話的語言、模式、句法和語義,與人們日常對話有相同規則。 夢話也可能與記憶有關,由於大腦會在睡眠時將重要的經歷記入長期記憶,2018年《睡眠醫學評論》( 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文章顯示,有可能是大腦當時正在篩選記憶,因此人會說夢話「口頭重播」。 兒童和成人說夢話的原因則可能不同,夢話和其他不尋常的睡眠行為在孩童身上更常見,這可能與兒童時期大腦發育的階段有關,孩子的大腦「在睡覺時學習什麼不該做」。美國睡眠醫學會主席珍妮佛馬丁(Jennifer Martin)表示,大多數孩子長大後會逐漸擺脫這些夜間喋喋不休的情況,雖然未來仍有可能會因壓力或睡眠不足而發生。 至於成年人說夢話可能與遺傳因素相關,根據2001年發表在《精神病學遺傳學》(Psychiatric Genet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說夢話會在家族中遺傳。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表示,說夢話可能伴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1基因(有家族史) 2大腦正在將短期記憶轉變為長期記憶 3兒童時期大腦發育 許多人認為夢話反映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祕密。但根據2017年發表在《睡眠》(Sleep)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經由3,349個錄音證實,夢話說的詞大多是「不」,另一半的夢話則無法辨識。因此專家評估,人們說的夢話似乎不是內心的秘密,夢話內容仍然是個謎。 2009年發表在《睡眠》(Sleep)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有些人會在做夢時說夢話,並說出與夢境相符合的短語。不過馬丁表示,大多數的夢話與做夢無關,因為它通常發生在「非快速動眼期」,此時大腦進入慢波深眠,活動降低。 至於「快速動眼期」,腦部活躍、身體肌肉放鬆癱軟。如果人在快速動眼期說夢,恐是更嚴重問題的癥兆。聖路易斯表示,「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可能會演變成劇烈的睡眠行為,如大喊大叫、拳打腳踢,導致患者或同床伴侶受傷,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或失智症的初期症狀。若出現上述狀況應及早就醫檢查。 說夢話通常無害,但1成的夢話是說髒話和咒罵,可能會讓聽到的人不舒服,另外,夢話也與睡眠障礙和淺眠有關。想要讓人停止說夢話,專家建議可以「輕推」他們,輕度打擾可讓人停止說夢話。 《睡眠研究雜誌》(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增加慢波睡眠、非快速動眼期睡眠的干擾,導致夢話和夢遊。專家提醒,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可降低夢話與夢遊的狀況。換言之,若擔心夢話擾人而讓伴侶先睡、自己晚睡,其實會導致說夢話的狀況更嚴重。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說夢話5大原因
夢話反映內心秘密?
如何停止說夢話?
·睡覺做惡夢比沒睡更可怕!「6大意想不到原因」曝 營養師推3類食物助眠又紓壓
·清醒但身體動不了,是被鬼壓床? 醫用5個字解釋:「這些人」最易被壓
- 最近发表
-
- 一场农业经理人培训创新的探索
- 京極夏彥《塗佛之宴─備宴》:倘若所有記憶都能被控制及扭曲,我們該如何分辨真假?
- 《正是時候開始中醫芳療【上集】》:精油有四種萃取方法,其他方式提煉的都不是精油
- 數學界搖滾巨星陶哲軒:讓ChatGPT成為你的常駐「發散模式」
- 全椒县开展春节返乡人员血吸虫病查病和健康宣传工作_
- VR沈浸式展覽《無法離開的人》:直面白色恐佈,半世紀前的受難者「如何讓更多人看見」?
- 聯準會升息來到尾聲,學者估台灣央行6月按兵不動;央行理事建議未來升息應以1碼為基礎
- 妻子被控虐待丈夫致死判3年10月,二審無罪逆轉關鍵是「吃黑糖糕噎死」
- 朝阳区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 看見台灣產業獨步全球:112學年度統測國文取材有技職、有實用、有亮點
- 随机阅读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定量微量植物体中的重要植物色素(二)
- 【關鍵專訪】Netflix《人選之人
- 【接地氣的現代詩】陳康濤〈傭人〉:在僱主家也在故鄉,「虛實交錯」撐開文字的多重宇宙
- 首次同時拍攝黑洞吸積流及強大噴流,中研院跨國研究登《自然》期刊
- 孔雀绿指示液:化学分析中的鲜明标志
- 中國進入眾多勢力交錯的中東,新轉變是「永恆」還是「剎那的光輝」?
- 《最高提問力》:「制式化提問」惹人厭煩,別人根本懶得回答
- 做空機構興登堡重手狙擊伊坎企業,「華爾街狼王」伊坎財富銳減41%
- 我市参加第四届长三角国际 文化产业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_
- 私刑報復導致死亡結果,為什麼加害人只被判「傷害罪」?
- 「芯費大戰」落幕,藍營憂若整合不利恐成各地立委初選隱憂
- 【藝遊嚮導】5/09
- 用网络为孩子们送去关爱
- 如何讓心儀對象留下好印象?先在「關係氛圍泡泡」中推移兩人的位置
- 黃子佼專欄事件:GPT4如何評價《天下雜誌》的道歉聲明?建議如何優化內容?
- 【2023金穗影展】短片是長片創作的試金石?從金穗獎回望金馬新導演們的進化史
- 毒性强,致死风险高!食用河豚鱼千万要谨慎!
- 奧立佛薩克斯《初戀和最後的故事》:火車幻聽很快變成他生活的常態,然後更奇怪的事發生了
- 【小說】艾莉絲孟若《太多幸福》選摘:「小心深——坑」,為什麼要有一條槓?
- 中國進入眾多勢力交錯的中東,新轉變是「永恆」還是「剎那的光輝」?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