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季節性H1N1流感病毒或是1918大流感毒株後代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國際感病感毒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於1918年大流感期間的最新株後歐洲樣本開展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季節性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研究造成全球流感大流行的1918年流感毒株的直接後代。 該論文稱,季節據估算,毒或大流代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造成了5000萬至1億人死亡。國際感病感毒人們對於這次流感的最新株後傳播情況和發生時間的了解都基於歷史資料和醫療記錄,這些記錄顯示,研究這次大流行在1918年秋季達到了高峰,季節並持續到了1919年冬季。毒或大流代不過,國際感病感毒一直到1930年代才有人證實其源頭為病毒感染,最新株後在那之後的研究研究顯示,罪魁禍首是季節H1N1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IAV)。由於當時留下的毒或大流代病毒序列非常少,對1918年病毒的基因組分析也一直難以開展。 論文通訊作者、德國柏林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塞巴斯蒂安·卡爾維納克·斯賓塞(Sébastien Calvignac-Spencer)和同事對德國和奧地利博物館歷史檔案中收藏的13個肺部樣本進行分析,這些樣本來自不同的個體,採集時間為1901年至1931年,其中6個樣本採集自1918年和1919年。通過這些樣本,他們得以對1918年6月在柏林採集的兩個不完整基因組和1918年在慕尼黑採集的一個完整基因組進行了測序。 論文作者認為,這些樣本的基因組多樣性與本土傳播和長距離擴散相結合的事件是一致的。通過比較大流感高峰前後的基因組,他們發現了核蛋白基因中的差異——這種差異與抗病毒反應的抗性有關,或許曾幫助該病毒適應了人體。 論文作者還進行了分子鐘建模,這種方法能用來估算演化的時間尺度。他們發現,季節性H1N1流感病毒的所有基因組片段可能都是1918年大流感初始毒株的直接後代。這駁斥了認為該季節性病毒來自基因重組(不同病毒的基因組片段發生互換)的其他假說。 論文作者總結強調,他們的樣本量依然極為有限,但該研究讓人們進一步認識了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演變和發展,這也體現出查閱歷史檔案的寶貴价值。 (來源:中新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山东济南:多举措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
- 我国科研团队揭秘大灭绝事件中生物形态演变过程
- 新北市長選戰提前開打?蘇巧慧、黃國昌、洪孟楷週日拚場母親節活動
- 淮南获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毽球邀请赛佳绩
- 王欣瑜首进 WTA1000赛单打四强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抗弓形虫药物设计新靶标
- 還有規模7強震? 學者示警:注意東部3斷層
- 联合国呼吁采取全球行动应对极端高温
- 特朗普對鋼鋁加徵關稅 損倚賴進口金屬美企利益
- 助力绿美广东!清远佛冈黄花村自发种下300棵油茶树
- 破解AI耗电困局,科技巨头“押注”核能
- “智改数转”,制造业由大变强
- 前8月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8000亿元
- 新成像技术“透视”晶体内部结构,为开发新光子材料开辟新路
- 新集镇多彩活动助推文化大镇建设
- 吉爾吉斯無人卡車衝落斜坡 撞人群釀29傷
- 北京朝阳:积极落实《网络交易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合规指引》宣贯工作
- 规范直播电商营销与售后服务 广州地方标准10月14日正式实施
- 漫热点丨网传桑塔纳停产?上汽大众:不会放弃
- 傳蔡英文卸任前特赦陳水扁 總統府:依規辦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