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好青年荼毒室《人生種種》:13個哲學反思,反省人生種種

意義(作者:白水)

有些事情若不拆穿,好青我們可以如常過活,年荼但一旦說穿了,毒室就會變得不能回頭。人生人生意義的種種種問題大抵屬於這一類。你不去問自己為何存在,個哲其實並不妨礙你做一個人,學反但一旦這個問題真的思反省人生種成為你的疑惑,你可能就會終日惶恐,好青擔心自己只是年荼白活一場。而你亦不能當作從來無事發生,毒室因為你已知道,人生就算不再問這問題,種種種這問題其實依舊存在:人生仍然可能只是個哲一場徒勞。

到底該不該問人生意義問題?問了不一定會令你人生變得更好,學反但不去問,你可能不知不覺過了極有意義又或者全沒意義的人生也懵然不知,又或者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尋找人生的意義。

意義

要回答人生的意義問題,先要了解「人生的意義」的意思。我們先從「意義」兩字開始。意義可以指意思,比方是一個字或一個信息,但意義除了意思之外,還可以指值得做的事、好的事。當我們說一件事有意義,就是指這件事值得去做而有價值。

很多時我們會把快樂的事等同於有意義的事,而這其實符合一般人的直覺,我們大抵都會認為快樂的事是值得去做、有價值的。然而,其實快樂並不等同有意義。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每天都吸毒的人,他的一生可能都過得很快樂,但我們不會同意他的糜爛人生有意義。相反,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像一個藝術家一生鬱鬱不得志,一直沒有人欣賞他,而且亦因從事藝術工作而生計困難,但他一直努力不懈創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這個藝術家的一生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快樂,但我們也會認為他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因為他能夠成就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由這些例子看來,人生的意義和快樂是分開的,兩者並不等同。

(下略)


學習(作者:黎樂)

(上略)

人類求知識,弒父求自由?

「你有沒有想過是誰變出了這麼多類別的書?」我怕R君聽得太悶,便荒謬地問。「伯林說了一個極殘忍的學科發展歷史故事:遠古以來,人類就對世界各種事物好奇。『為何有太陽?』、『水為何會變冰?』、『為何我易怒,他卻極寛容?』——人類一開始並不知道怎樣回答這些問題,便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解決,有的訴諸神靈,有的訴諸虛無。可幸的是,人類並非個個蠢人,他們學會分類。伯林認為,人類知識的歷史,就是弒父尋求自由,最後卻甘心扣上枷鎖的血淚史。」

「你在說希臘悲劇嗎?」R君忍不住問道。「是否悲劇,由你決定。伯林說的是,哲學最初出現就是用來解答世上所有看似神秘的問題,而人類知識之所以進步,因為人可以把不同種類的問題,用經驗或形式方式解決,再撇除『屬於哲學』的惡名。自然科學曾經叫『自然哲學』,心理學曾經也是哲學的一種,但人類為關於物理世界、關於人類心理的問題,找到了可以用經驗或形式研究的方式得到答案,它們便不再是哲學了。然後,它們由哲學中解放,毀滅它們的哲學基因,就如『弒父』;它們也看來得到了自由,卻永遠受經驗或形式方式所限了。」我不知道會否說得太誇張,但伯林的比喻是如此生動。

「我不會說這全然是悲劇,因為的確人類因此獲得了許多科技進步,社會也文明了不少吧。然而,如果把知識的發展看到如此便完成、完善,那便太樂觀。」我一臉正經,卻看到R君在暗笑。
喂,你為何要讀這本書?

R君把一本算命書遞給我,原來我說着說着,跟他走到了哲學書的分類架,而R君也不斷尋找放置在這裏的「奇書」。

「中學時期你說過想讀哲學,有些老師卻想阻止,說看哲學書與讀哲學是兩回事。我不知道他看的是否算命書。」R君說得像說笑,但不太好笑吧。

「其實我也明白,中學教書有很多限制,而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少不免有一些『標準答案』、『標準方式』,可是我其實最不滿的,是因為中學的局限,就限制了整個人生的學習態度。」我突然覺得最初把中學的教育批評得太狠,不過,也許是因為中學時被訓練成不要把話說得太盡,最好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形式把文章結尾。

「『中學時期是否要教哲學?』這問題,我不懂答,但我肯定哲學態度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的。有一些問題我們不知道怎樣答,例如『人生為何存在』;有一些問題看來很奇怪,例如『怎樣才能知道其他人確實存在』;有一些問題有人不敢怎樣答,例如『為何人要愛國』——所謂哲學態度,就是不會因為這些問題難以解答、沒有既定方式解答,而認為沒有意思。不然,只從小小的『窗框』看世界,你的世界便很小。」

(下略)

198007523_1106019889907383_6655184582859圖片來源:好青年荼毒室 - 哲學部

執著(作者:嚴振邦)

(上略)

執著之苦

佛家認為,這些分析,解釋了人為甚麼會苦。人總是誤會了這個世界,看不清世界的實相,以為世界中的事物是實的、有自性的、是必然如此的,所以會執著於這些事物的存在,也執著於這些事物目前的樣子,當事物變化起來,不再如此的時候,我們自然接受不了,苦也就產生。

就像是愛情,和愛侶蜜月期的時候,我們的感情彷彿是永恆的。我們可能理智上知道這不是必然,但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情感世界,已經不知不覺間執實了這感情,把它視為必然如此的永恆。所以當感情生變時,我們會不能接受、傷心、難過,因為我們不能接受這份看似永恆的感情就這樣消逝,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只要因緣不再存在,這份感情都一併消亡。感情和其他事物一樣,緣聚而生,緣散而滅,緣生緣滅,本來就說不出個必然。

其他事物也都一樣。父母健在、手足情深、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我們內心無不把這些都執實了,視之為有保證的永恆。當事物變化,好境不再時,我們自然會苦。甚至就算事物尚算順心,只要我們感受到事物背後並無必然保證,我們也一樣的苦。君不見多少愛侶在感情還沒生變前,就已經苦苦擔心他朝有日會變,甚至因此而坐不安、睡不好。所以重點不只在於無常,更在於一切皆空,事物皆沒有保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