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回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今(2022)年9月8日去世,回顧和臣享年96歲。英國伊莉渝她一生給世人留下的女王最深印象,是莎白世強她的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責任志獻身精神。

在英國的感對影響力逐漸衰退、英國社會發生了根本變化、王位皇室自身的民矢存在甚至也遭到質疑情況下,對許多人來說,獻身女王成了一個持之以恆的精神精神象徵。

她在出生的回顧和臣時候,沒有人預測到她將登基繼位,英國伊莉渝而她在如此動蕩的女王時代仍能成功維持君主制,更突顯她的莎白世強卓越才能。

命中注定

伊莉莎白・亞力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1926年4月21日出生於倫敦伯克利廣場旁邊一幢房子裡。責任志她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二兒子、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的長女。母親是約克公爵夫人伊莉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

伊莉莎白和她的妹妹瑪格麗特・羅絲(出生於1930年)都是在家裡接受教育,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她與父親和祖父喬治五世的關係特別親密。

伊莉莎白6歲時曾對她的馬術教師說,她長大了要做一個「鄉村淑女,養一大群馬和狗」。

據稱,她很小時就表現出很強的責任感。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被引述曾形容伊莉莎白具備「一種在孩子身上顯得令人驚詫的威儀」。

雖然伊莉莎白沒有在學校受教育,事實證明她擅長學習語言,而且還細緻地學習了憲法歷史。

為了給她創造與同齡女孩交往的機會,1910年在白金漢宮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女童子軍。

還在襁褓中的伊麗莎白由父母陪同接受洗禮。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還在襁褓中的伊莉莎白由父母陪同接受洗禮。

世事難料

1936年,國王喬治五世逝世,長子大衛繼位,成為愛德華八世。

不過,愛德華八世執意要迎娶曾兩次離婚的美國女子華麗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被認為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不可接受,是年底宣佈退位。

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很不情願地繼承了王位,成為喬治六世國王。

伊莉莎白的命運因此徹底改變。

隨著歐洲的局勢越來越緊張,新國王和伊莉莎白王后決心重振公眾對皇室的信心。他們的榜樣對大女兒影響很大,在以後的生活中也逐漸表現出來。

伊麗莎白公主、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和母親一起參加父親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伊莉莎白公主、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和母親一起參加父親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

白馬王子

1939年,13歲的伊莉莎白公主隨父王、母后到達特茅斯的皇家海軍學院視察。

陪同她和妹妹瑪格麗特的是那裡的一名學員,也是她的遠房表兄、希臘王子菲利普(Philip Mountbatten)。

這並非是兩人第一次見面,但這次相遇使兩人之間萌生愛意。

菲利普王子在海軍服役期間,休假時會去拜訪皇室親戚。到了1944年,伊莉莎白18歲,明顯愛上了他。她房間裡擺著他的照片,兩人還保持通信來往。

二戰進入尾聲時,年輕的公主伊莉莎白參加了英軍預備役,學習駕駛和保養卡車。

伊麗莎白公主修車

Photo Credit: AFP / BBC News

二戰歐洲勝利日那天,身著軍服的伊莉莎白與皇室成員在白金漢宮陽台上,與廣場上數以千計的公眾一起慶祝勝利。

她後來回憶說:「我們問父母是否可以到宮外去親眼目睹(歡慶場景)。我記得我們很擔心被認出來。我記得一排排陌生人挽著胳膊從白廳大街上走過,歡樂和喜慶的浪潮席捲了我們所有的人。」

戰後,伊莉莎白想嫁給菲利普,但是遇到幾個障礙。

喬治六世國王起初不太情願失去自己寵愛有加的閨女,認為她還太年輕,而菲利普需要克服的障礙則來自無法接受他外國血統的社會規習的歧視。

好事多磨

但到1947年,國王同意了女兒的婚事。

兩人最終如意喜結良緣。1947年11月20日,兩人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婚禮,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形容當時的盛況給戰後滿目瘡痍,一片灰暗的英國平添了「一道亮色」。

日伊麗莎白公主(右)和瑪格麗特公主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

Photo Credit: BBC News

二戰期間,伊莉莎白公主(右)和瑪格麗特公主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

菲利普婚後被冊封為愛丁堡公爵,繼續以軍官身份在皇家海軍服役。

他被派駐馬爾他期間,這對年輕伴侶由此得以享受一段相對較正常的生活,雖然很短暫。

登基繼位

伊莉莎白和菲利普的長子查爾斯1948年出生,兩年後長女安妮出生。

但是,由於戰爭期間的精神壓力和緊張生活,加上長期吸煙,喬治六世國王患了致命的肺癌。

1952年1月,年僅25歲的伊莉莎白和菲利普代替身患重病的父親出訪非洲。國王不顧醫生的勸阻,親自到機場送行。這竟成了伊莉莎白與父親最後一次相見。

伊莉莎白接到國王去世的噩耗時,正在肯亞一個野生動物園的狩獵小木屋。她當即繼位成為女王,並立刻趕回倫敦。

她後來曾回憶起那個時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沒有當學徒的經歷。我父親去世時太年輕,所以(我)是在十分突然的情況下接任,但求盡力而為。」

儘管時任首相邱吉爾的反對,1953年6月她的加冕禮還是通過電視實況轉播,數以百萬計的人圍在電視機前觀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宣誓,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看電視。

正值二戰結束不久,英國一直在實施緊縮措施,評論人士形容女王加冕儀式是一個新的伊莉莎白時代的開始。

誰主沉浮

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大英帝國的衰落。到1953年11月,新女王踏上漫長的大英國協國家巡訪旅途時,包括印度在內,許多英國前殖民地都已獲得獨立。

伊莉莎白二世是訪問澳洲和紐西蘭的第一個在位君主。澳洲人傾巢出動,估計有四分之三的民眾親眼見到了女王。

許多政界領導人認為,新建立的大英國協可以制衡新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英國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疏遠歐洲。

整個1950年代,陸續有更多國家撤下了英國米字旗,前殖民地和屬地組成自願加入的聯邦。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