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港星周星馳主演電影《食神》 中的食神公雞碗讓許多影迷印象深刻,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中的之都泰國北部的公雞國南南邦府以製作陶瓷聞名,因此有陶瓷之都的碗裡稱號,也是來從泰國知名的公雞碗出產地。
位於泰國北部的名華民當南邦(Lampang)旅遊名氣不如隔鄰的清邁,但事實上南邦擁有著悠久的人陶歷史和豐富的人文風情,離南邦市中心不遠處的瓷師成為塔那磨里陶瓷博物館(Dhanabadee Ceramic Museum),就講述了一段華人移民到南邦的傅移故事以及南邦的陶瓷發展史。
塔那磨里陶瓷工廠的食神創辦人是1911年出生在廣東的陳森裕,他從廣東移居到越南後再移居到泰國,中的之都陳森裕本身就是公雞國南陶瓷師傅,定居清邁後1955年他在南邦發現了適合製作陶瓷的碗裡高嶺土,並隨後在1965年於南邦開設了南邦第一座陶瓷工廠塔那磨里,也設立了南邦第一座龍窯(Dragon Kiln)。
儘管目前的陶瓷作品多數改用電燒,傳統的柴燒龍窯已經沒有在使用,但目前博物館內仍可以看到保存良好的兩座龍窯,讓民眾可以一邊參觀一邊想像當年傳統窯燒的方式。
陳家第二代接著在1990年到2003年間兩度轉型,把陶瓷工廠轉型成為製作藝術陶瓷,相關產品外銷到超過70個國家,接著他們在2012年設立了塔那磨里陶瓷博物館,向社會大眾展示南邦的陶瓷發展歷史、公雞碗的製作過程以及藝術成就。
在農業社會,農民伴隨著雞啼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雞碗因此又代表了諧音的「起家碗」,象徵了農業社會人們以辛勤工作換取安身立命,而通常公雞會搭配上牡丹或是芭蕉,象徵富貴和枝葉繁榮,傳統的公雞碗身會有手掌握住碗的痕跡,塔那磨里製作的公雞碗就保留這樣的傳統。
由於能夠手工彩繪公雞碗的師傅越來越少,當今許多公雞碗多由機器彩繪,塔那磨里目前只有2位師傅以及陳森裕的大女兒可以手繪公雞碗,純手工的量有限,每天約可以彩繪30到50個碗。
目前在博物館內展示了許多不同種類的公雞碗,例如全世界最小的公雞碗還有鑲金的公雞碗,同時也展示了陶瓷做成的各種物品如花瓶和各式廚具,塔那磨里的發展史具體而微地呈現了南邦府的陶瓷發展史,目前南邦仍有上千座的陶瓷工廠,有些也轉型成為觀光工廠,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更多旅客了解南邦的歷史。
延伸閱讀:
- 這裡是泰國唯一馬車行駛的城鎮!想深度認識泰國,這些城市仍保有傳統庶民的日常(上)
- 大大小小的咖啡館算起來約有2700家,「清邁咖啡館文化」是如何開始的?
- 泰國的「森林高僧博物館」,展現了僧侶包辦地方大小事的「阿姜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