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入侵長達2個多月後,與俄友誼英國一些烏克蘭城市展開了「去俄羅斯化」的羅斯蘭個運動,計劃重新命名與俄羅斯有關的不再街道和廣場,首都基輔一座象徵俄烏友好的烏克巨大蘇聯時代紀念碑也遭到拆除。
週二(26日)基輔市中心一座蘇聯時代象徵俄羅斯和烏克蘭友誼的地點的強巨大雕像,在數百名民眾高呼「榮耀歸於烏克蘭」的考慮掌聲中被拆除。這座8公尺高的改名鈦合金雕像名為「人民友誼拱門」(People's Friendship Arch),是甚至首相森街蘇聯於1982年紀念蘇聯建國60周年送給烏克蘭的禮物,拱門下的出現兩個雕像分別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工人,共同高舉著蘇聯友誼勳章。命名
A sculpture near the People's Friendship Arch,與俄友誼英國 erected fo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Soviet Union is being dismantled in Kyiv, @Vitaliy_Klychko said. The arch itself will be renamed and highlighted in the colors of the 🇺🇦 flag.#UkraineRussiaWar#StandWithUkraine pic.twitter.com/p4C93Al19x
— SUSPILNE NEWS 📰 (@suspilne_news) April 25, 2022
來自基輔、86歲建築師的羅斯蘭個Serhii Myrhorodskyi,興奮地看著俄羅斯工人雕像的不再頭在拆除過程中從身體上脫落並摔在地,儘管這座紀念碑是烏克他設計的,但他告訴《衛報》,地點的強「(拆除)是正確的作法。(我們)與俄羅斯沒有友誼。」
You don't kill your brother.
— Klitschko (@Klitschko) April 26, 2022
You don't rape your sister.
You don't destroy your friend's country.
That's why today we dismantled this monument once created as a sign of friendship between Ukraine and Russia.#FreeUkraine #WeAreAllUkrainians #StandWithUkraine #StopTheWar pic.twitter.com/HQI0W9XNS8
近年來隨著俄烏關係緊張,這個紀念碑變得越來越有爭議。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後,烏克蘭民眾在拱門頂部畫了一條鋸齒狀的黑色裂痕。當地官員表示,當一個國家入侵並轟炸另一個國家、殺死他們的人民時,他們的友誼就結束了。
週一(25日)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下令拆除雕像,但拱門將保留在原地,更名為「烏克蘭人民自由拱門」(the Arch of Freedom of the Ukrainian People),拱門也將被漆上烏克蘭國旗的顏色。
After RU invasion in 2014 a crack was painted over the People's Friendship Arch as a reaction to a friction between two nations. In 2022 it became clear what we are going through is deeper than any crack - friendship is simply gone and so will the monument. The Arch will remain pic.twitter.com/tZOYPbPUUa
— Kateryna_Kruk (@Kateryna_Kruk) April 26, 2022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街道掀起改名運動
《衛報》指出,「人民友誼拱門」前的雕像只是第一步,烏克蘭接下來將拆除約60座紀念碑、並重命名與蘇聯或俄羅斯有關的街道。
《路透社》則指出,在雕像拆除的隔天,基輔市議會週三(27日)表示,已經制定了一份可以考慮重命名的清單,一共有467個地點將考慮改名,包括以19世紀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命名的廣場與地鐵、俄羅斯貝加爾湖為名的街道,以及俄羅斯盟友白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為名的公路都在名單上。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Kyiv Metro invites to take part in the renaming of five metro stations, whose names are associated with #russia and #belarus: Minska, Druzhby Narodiv, Beresteyska, Leo Tolstoy station, Heroes of the Dnipro.
— Ukrainian Media_Truth about war in Ukraine (@truth_about_war) April 15, 2022
Questionnaire: https://t.co/PxFfvqM9Um pic.twitter.com/2hVfTYY1Bv
烏克蘭西部的捷爾諾波爾市(Ternopil)已將一條專門獻給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的街道也將重新命名。加加林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象徵了蘇聯時代航空的成就。
一些城鎮則以保衛烏克蘭的軍隊名稱重新命名街道,烏克蘭北部車尼希夫州州長提議,該州首府的街道或廣場將以第一獨立坦克旅的名字命名。
另外,一些支持烏克蘭的政治人物也在這場改名運動中受到青睞。在英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億英鎊的武器後,烏克蘭南部城市奧德薩(Odesa)附近一個村莊(Fontanka)決定將一條以蘇聯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Vladimir Mayakovsky)為名的街道改成英國首相名字—鮑里斯.強森街(Boris Johnson St)。
街道改名的消息在市議會的網站上公布,稱「我們有了新英雄」,「英國首相是反對俄羅斯入侵最有原則的領導者,他制裁俄羅斯,並在國防上支持烏克蘭。」
「鮑里斯.強森街」的居民Raisa Stayanova 吿訴《泰晤士報》,在2月俄羅斯入侵之前,她從未聽說過強森,但現在,她說她現在是他的大粉絲。
重新命名是否抹殺歷史記憶?
不過這場「去俄羅斯化」的運動,也引發文化與歷史的論戰。
在俄羅斯著名詩人、文學家、地名都面臨被改名之際,烏克蘭文化部長卡欽科(Oleksandr Tkachenko)上週警告,不要一竿子清除任何與俄羅斯有關的東西。他以烏克蘭出生的俄羅斯小說家果戈里(Nikolai Gogol)為例,說有些俄羅斯人物是「屬於世界的文化遺產」。
一名基輔居民也痛批,對於把以俄羅斯文學家為名的街道改名「只有白癡才會這樣做!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著名的作家,不只是俄羅斯人或烏克蘭人。」他說,「如果是普亭的雕像我能理解,但你必須區分敵人和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
The 'disinformation', 'propaganda' and incredibly outrageous downright 'lying' regarding #Ukraine, #Russaphobia,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re so bad the average man on the street thinks Yuri Gagarin is a monster and Pyotr Tchaikovsky was a child molester?Please, #FreeAssange? pic.twitter.com/mOEk9XgSev
— Jack Ripper (@JackRipping) March 19, 2022
另外,去俄羅斯化名單包括烏克蘭出生的作家,例如蘇聯小說家布爾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他在烏克蘭出生、寫過關於基輔的作品,但他對烏克蘭語和烏克蘭民族認同有貶義。 布爾加科夫在基輔的故居現在是博物館,深受遊客歡迎。
Mikhail Bulgakov Museum #Kyiv ~ Pray for Peace #Ukraine pic.twitter.com/04HRZuA0qs
— tim miller (@kertime) March 16, 2022
基輔市議會表示,基輔居民可以在5月1日之前提出需要重新命名、或者該移除的物體的建議,不過重新命名的過程將稍後才會進行。
基輔市議會強調,「沒有人打算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拿走俄羅斯作家的書籍,或者禁止人們參加拉赫曼尼諾夫(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的音樂會。但街道名稱和紀念碑的問題需要了結。」
- 連柴可夫斯基也遭殃,普亭指西方封殺俄羅斯文化就像JK羅琳「被取消」
改名改到海外,「烏克蘭英雄街」、「烏克蘭獨立街」陸續出現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俄羅斯大使館附近的街道已改名為「烏克蘭英雄街」((Ukrainian Heroes’ Street);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俄羅斯大使館附近的街道也改名為「烏克蘭獨立街」(Ukrainian Independence Street)。
На улице, где находится посольство РФ в Риге, которая была недавно переименована в улицу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Украины, уже начали менять адресные таблички. Само посольство тоже обязано сделать это в течение трех месяцев 🇺🇦 pic.twitter.com/sBlysi6iKF
— Мартин 🇱🇻🇺🇦🤍💙🤍 (@SprottenMarty) March 31, 2022
其他如加拿大、捷克、德國、西班牙、挪威、阿爾巴尼亞城市都有類似的改名。最近的例子是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市中心的廣場已經改名為基輔廣場,以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該廣場還將以冰島語命名為 Kænugarður,這是烏克蘭首都的古老冰島名稱。該廣場附近一排大使館中,也包括俄羅斯大使館。
A square in central #Reykjavík will be named after #Kyiv, the capital of Ukraine. It is located on the corner of Garðastræti and Túngata, amid a row of embassies, including #russia’s.
— UKR Embassy in FIN (@UA_Emb_FI) April 28, 2022
Grateful to @reykjavik for such a strong message of support for Ukrainian people. 🇮🇸♥️🇺🇦 pic.twitter.com/nc9mjA0plh
新聞來源
- Kyiv pulls down Soviet-era monument symbolising Russian-Ukrainian friendship(Reuters)
- What's in a name? Ukraine plans to rename streets linked to Russia(Reuters)
- Friends no longer, Ukraine removes Russian statues and street names(The Guardian)
- Kyiv will dismantle a Soviet-era monument and rename streets linked to Russia(NPR)
- Ukrainians rename Odesa road as Boris Johnson Street(The Times)
延伸閱讀
- 英國外交大臣點名俄軍「全數撤出」烏克蘭,一改過去怕激怒普亭的鴿派態度
- 華盛頓、林肯都成「黑名單」,舊金山44學校為「反種族歧視」改名但市長不認同
- 周婉窈《少年台灣史》:在肅清過的土地,國民黨將島嶼黨國化、強人神格化
- 促轉會解散前移交任務,對中正紀念堂轉型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方案
- 蔣萬安血統拆彈「去蔣化」是個險招,民進黨施加的表態壓力將與日俱增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