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索娃斯・瓦克(Françoise Waquet)
培育全人
我們不得不回到歷史的神與起點,重新置身於拉丁文重獲新生的科學那個時代,也就是語言育中義大利的十五世紀。義大利人文學者以被視為一切教育源頭的拉丁古代大作家為文化核心:因此,用歷史批判法直接閱讀古代著作,文教外切不僅是除拉訓練(指學習古典拉丁文和希臘文,並獲取「科學」知識)的丁文都重基礎,也是本身教育(就這個詞完整的意義而言)的基礎。
誠如加林所強調,神與維羅納和他的科學競爭對手除了志在「使學生精通某種技巧外,還要幫助他們對人生有所準備,語言育中不是拉丁為從事這個或那個職務(即使很高的職務)做準備,而是文教外切單單為某一項職務,一個獨一無二的除拉行業――也就是『做人』,打好根基。丁文都重」古典拉丁文學科也以同樣的原則(即閱讀古代著作的原則)為依據,並遵守同樣的要求。沒有語言,就無法理解社會、人類和人類史,想要深入了解人的內心、著作和時代的內情,以便從中獲取道德、人文方面的好處,就一定得嚴謹、確實地學語言。因此,這絕不是一種形式上、賣弄學問式的語言學習。
「你說我讀了那麼多西塞羅的作品,也無法像他一樣表達己見,」義大利人文學者波利天答覆一位質問他的人,「但我,我不是西塞羅;多虧了西塞羅,我才學會做自己。」雖然對義大利人文學者而言,研究拉丁文和古典世界,具有和原始的血統關係密切聯繫的特殊價值(針對這點,瓦拉曾經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但對其他任何民族而言,這點同樣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它使人「在文化的共同起源中、與神父交談中,意識到一個共同的文化……」,同時「認識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的居民」。一個具有雙重霸權的文化模式因而建立起來一方面,它包含全人培育(以訓練和教育為目標);另一方面,由於建立在與大師(眾所公認的人類典型)對話的基礎上,它一開始就具有普世永恆的價值。
正如我們從人文學者的著作中所見,該模式是一種理想,但現實是另一回事。就像格拉頓和賈汀所說,在維羅納的學校,大多數學生的拉丁文能力早就達到肯定使現代教師滿意的程度;但這種成果卻賠上了全人培育。每日的學校生活盡是寫筆記、默背、反覆練習和仿效;雖然老師偶爾會講些道德上的評語,但這類評論「對講究推理的倫理哲學而言,絕非嚴密的貢獻」。把研究延伸到十六世紀和義大利以外的地區後,這兩位作者強調指出,人文主義主要表現在產生古代語言方面的人才(在這點上,拉丁文多於希臘文);至於被理論作品視為教學重心的目標(「為人生做準備」),就實際結果而言或許很不明顯。
由拉穆斯孕育出的「實用人文主義」,可以說早就注意到這種情勢:為有利於整體實際考量(指幫助人為未來的職務、從事公職和法官職務做好準備),只好捨棄教育的道德內容。雖然人文主義淪為人文學科,人文主義教育的理想(即相信這種教育能培育出人文主義者的精神和道德)幾乎仍存留至今;這種持久性讓格拉頓和賈汀不得不斷定,有一個「博雅教育的騙局」遍布整個西方世界。
在確定這點以前,我們最好先看看這個文化模式在長達五世紀的歷史期間有什麼功用,並回顧世人對它的詮釋、它所經歷的轉變,以及世人使用它的方式。簡言之,就是理解一個傳統如何形成且歷久不衰(在此傳統中,拉丁文始終占領中心地位,即使對這個語言的實際認識,不再如同過去在人文主義學校中一樣,是最重要的結果)。
一、西方教育中的常數
既然拉丁文是從事某些職業的必備條件(更確切地說,既然不精通拉丁文,就無法從事這些職業),有關拉丁文在教學上的安排,自然不成問題,除非涉及如何讓學生以較少的代價和最大的成就獲得語言能力。但當拉丁文不再被視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換句話說,當日常生活中應具備的知識,再也不需要以認識古代語言為前提時,情況就改變了。於是大家開始問,學拉丁文的意義何在,這種質疑反而引出一些正當理由。有意思的是,這種現象不是發生在十八世紀以前;更有意思的是,表現得最明顯之處,是過去幾乎沒什麼影響力的地方,也就是新大陸。
在美洲殖民地創辦的中小學和大學,大都模仿英國的教育模式,賦予「古典教育」極大的分量。儘管如此,古代語言的優勢(實際上往往單指拉丁文),在特別容易於美洲殖民地發展的各種思潮(從培根的功利主義到貴格會的教義)影響下,很快就遭到質疑。渴望社會平等與關心國家建設,導致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強調菁英主義且毫無用處的傳統學校課程,被實際且立即有用的知識比下去。
捍衛現行制度的人和支持引進「現代」題材的人之間的爭論,在十八世紀下期變得格外激烈;雙方非但不限於專家之間單純的唇槍舌戰,還間接利用報上文章,發動更大規模的輿論。反對拉丁文的人士列出大量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論據。
除了批評學生的語言表現平庸之外,他們更常抨擊一般認為拉丁文會帶給學習者的有利影響。他們認為,拉丁文既未提供訓練,也未給人教育;它什麼都沒教,因為一切都有譯本可讀;它對熟練母語沒有幫助,反而製造一種矯揉造作的風格,抑制文學創作;它根本沒有塑造出極其文明的君子,反而製造學究和自命不凡的人;它不教人推理,反倒阻礙思考、扼殺一切天賦才能;它對年輕人的基督教教育和道德教育沒有貢獻,反倒在他們心中散播不純潔、不敬虔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