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專訪】The DoDo Men:從蘋果工程師與精算師躍身為YouTuber,跳脫舒適圈別說不可能!

文:陳政南

射飛鏢決定旅行的專訪目的地、花上萬元競標內容物不明的從蘋程師貨倉、在美國騎自行車用導航的果工方式在地圖上畫出「Do」字樣⋯⋯,這些影片都出自YouTube頻道「The與精躍身 DoDo Men」的2位靈魂人物Ian和Eric。

在成為影音創作者之前,算師適圈他們各自是跳脫舒蘋果公司的包裝工程師及美國精算師,分別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UCLA和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別說

走在別人眼中的專訪夢幻職涯路上,他們卻在頻道訂閱數僅有600人時,從蘋程師決定縱身一躍,果工辭去高薪工作,與精躍身全心投入頻道經營。算師適圈從頻道名稱中的跳脫舒「Do」,就能看出兩人共同的別說信念——用行動跳脫舒適圈。

這日Ian和Eric接受《Cheers》Podcast節目採訪,專訪不斷強調:人生不僅僅是雙目所及的風景。

對你們來說,什麼是舒適圈?

Ian:我覺得舒適圈就是停擺的時候,可是它是一定要有的。舒適圈外很多時候是在面臨恐懼、焦慮或是壓力,這些東西對你有益、可以一直推動你(成長)。

只是如果你從來沒有回到舒適圈,讓自己充好電再出去耗電的話,電會很快就沒有了,你會非常害怕,更會覺得你是失敗的人。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個旅程,雖然在飯店休息是最舒服的,但你不能一直待在那裡吧?應該要出去走走,然後在晚上回到飯店休息。

Eric:舒適圈是一種感覺安穩的熟悉狀態。

跳脫舒適圈跟精算師每天都在幫人家算風險,的確是很衝突,所以我的個性跟Ian有點不太一樣。但是其實我成長的歷史中,也是有不斷在跳脫,就像以前搬到美國時,應對新的語言和環境,又或者在大學時成為一個領袖等等。

我也是猶豫和害怕,可是在做了嘗試之後,都有得到相對的成長。

在下定決心辭去正職前,你們有哪些準備?

Ian:我們是邊拍片、邊上班,做了半年。

當時我已經快要沒有心上班了,重心就是拍影片,下班、周末都一直在想企劃,想要花全部的時間在這上面。

即使當時沒有累積到大批觀眾,但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測試自己是不是三分鐘熱度,就是想衝一波,最終我選擇了「All in」(全下),因為我相信我自己。

那時我已經30歲,有辦法負得起責任,如果今天真的失敗,還是有一筆存款,不會讓我的家人擔心,也不會讓愛我的人擔心。

Eric:我們頻道一個影片都還沒上,我就遞辭呈了。

我記得是2、3月要提辭呈,老闆提早一個月給我promotion(升遷),我說:「其實我一個月後要走了」,結果疫情就爆發。

老闆問我:「你的計畫還有要執行嗎 ?」我說:「欸!老闆我回來了!」所以我一開始是比較搖擺不定的。

當然,我也是真的想做YouTube,我這個人⋯⋯精算師嘛!(很習慣做)風險管理,外面疫情,我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像經濟一定會被影響,YouTube產業未來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可以算是Ian在推我踏出這一步。

頻道從Day 1的創作主軸就是跳出舒適圈,為什麼?

Eric:對我來說,是為了創造一個有記憶的人生。

一個人可能上個月薪水多了4萬、5萬塊,多賺了這些錢,可是你問他說:「欸!去年過得怎麼樣?」他說:「好像也沒做什麼事情,我就是多工作了一年」。

有記憶點的人生應該是,你上個月跟一個女生告白,這你一定會記得;或者是你想要跟老闆要求加薪,在講這句話之前的緊張感,你一定會記得。

一直待在舒適圈的話,人生可能就這樣一瞬間過去了 。你會很無意識的發覺,欸,我怎麼一下就老了?我到底做了什麼?

我花了7年,考取了精算師資格,當時想像未來的人生一定超棒的,後來回到公司那1到2個月,發現人生還是差不多。

如果你想要改變,可以看看現在的上司或老闆的生活長什麼樣子,想像:「我有辦法照他們這樣的方式一直生活下去嗎?」

老實說,轉換跑道有他的風險,不轉換也有他的風險。

Ian: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有太多不同的體驗、喜怒哀樂等待我們去探索。

如果把自己限制在某個地方,就像這個世界是個龐大的圖書館,我們卻只讀了其中的一本書,實在是太可惜了。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想成為的版本。

很多時候我會提醒自己,如果有人拿著攝影機,在側拍你人生的紀錄片,你想要留下什麼樣的紀錄片給這個世界?

你的故事會長什麼樣子?你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你怎麼去解決和面對,又是怎麼overcome(跨越)?

一直跳出舒適圈,會有跳完的一天嗎?

Ian:很多人以為我們拍那麼多影片,是不是要去跳傘、是不是要去跑馬拉松、是不是要辭職,才叫做跳出舒適圈?實際上,跳脫舒適圈是一個人生哲學,一個精神。

你願意去邀請一位曾經有過節的好朋友出來喝杯咖啡,或者主動打電話給平常不會聯繫的家人,這都是非常跳出舒適圈的事情。

這不代表要把你的人生活得很不舒服。而是如何在每一刻,去掌握自己的情緒,選擇直面它們,還是你想要迴避、保護自己?

Eric:一直要去找出你當下想要做的一件事情。

就像我們現在在做YouTube,未來可能不一定繼續,我相信這幾年都會是很可貴的,因為我學會如何去建立團隊,怎麼去跟各個單位去協調、要如何設計會讓大家想點進影片的封面⋯⋯,這都會是我們以後可以帶走的東西。

Ian:如果哪一天沒有辦法一起創作,或你想去當喜劇演員、我想要去選立委,那我們就祝福彼此。

其實我們想要推廣的是,你現在想要做什麼事情,你就去做、就去安排、就去計畫、就去往那個方向努力。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