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流行植物肉風潮已久,大成打造星巴克(Starbucks)、集團進軍Subway等連鎖店鋪都開始販售,成立產品而國內雞肉大廠大成集團昨(2)日宣布,植物植物肉品牌——「Neo Foods」,肉品將投入更多資源進入植物肉市場,億楊梅園區月底以新台幣10億元於桃園楊梅打造植物肉專屬的生產首批市場生產園區,預計3年內完工,美國年營收上看新台幣5億元。大成打造
植物肉商機驚人 2024年市場將達到新台幣6552億元
Good Food Institute的集團進軍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替代肉類的成立產品植物性食品營業額成長了27%,目前營業額已超過70億美元(新台幣300億元),植物而研究公司Euromonitor的肉品另一項調查指出, 2024年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億楊梅園區月底營業總額將成長到234億美元(新台幣6552億元)。生產首批市場
不過,目前植物肉遇到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價格」,以美國來說可以在零售店Kroger、Walmar等,以5.99美元(新台幣170元)的價格,購買兩個Beyond Meat的植物性漢堡肉排,但該價格卻可買到更多的牛肉。
為什麼植物肉的售價比肉類還要貴呢?《CNBC》報導指出,大型肉商已經建立起大規模的生產工廠,能藉由大量飼養、進貨等方式降低成本;而植物肉卻沒有相同的規模經濟。
由聯合利華(Unilever)創立的食品研究公司所有人Debra Holstein告訴《CNBC》,任何一個創新的產品,由於利基市場較小,成本都無法降低,都不代表這類新產品無法成為趨勢。
面對這股食品的新趨勢,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表示,過去幾年美國Beyond Meat(未來肉)公司快速崛起,植物肉市場巨大:他強調:「大成不能在植物肉市場缺席」。
早在去(2020)年大成就已經成立新食成公司,於台南、中壢等廠區開發生產植物肉商品,包含原物料肉、雞塊漢堡排鹽酥雞;及肉醬類商品,麻婆豆腐醬、義大利肉醬等。

大成瞄準國外市場,目標要打「世界盃」
新食成總經理詹金和表示,大成植物肉冷凍調理食品已在大成官網、momo、pchome、樂天與蝦皮等網路平台上販售,實體店面將陸續進駐7-ELEVEN、全家及各大超市、量販店販售。
詹金和指出,台灣素食人口約占13%,仍有高達87%的葷食人口,「植物肉非傳統素食」;他強調,大成植物肉的開發方向並非以素食主軸,也非取代任何肉品,而是瞄準近9成的葷食人口,提供多元的蛋白質選擇。
大成將開拓龐大海外市場,大成長城董事長韓家宇對外表示,因為大成以飼料油脂起家,因此在植物肉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大豆」,具有採購成本優勢,更有利進軍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碗豆也是植物肉的重要成份,專門從事食品研發的公司CJB and Associates創辦人Carlos Barroso表示,植物肉要與肉品爭奪市場,成本下降是關鍵,由於加拿大和其他地區開始大量種植豌豆。
他預測,大約在五年後(2026年),將會看到更平價的植物性產品;甚至有些地方能夠以跟肉品一樣的價格購入植物肉。
詹金和表示,將善用集團打造的食品通路,如旗下勝博殿、檀島、中一排骨、和餐飲商場好食城等;以及合作多年各大速食店、賣場,都將成為旗下Neo Foods植物肉產品可使用的資源。
大成表示,面對廣大的商機,已積極與北美超市和日本餐飲通路洽談中,首批以植物肉製成的三杯雞、宮保雞丁等新創肉產品,已在通往美國的路上,預估9月底於美國零售超市上架測水溫。
近年來零碳排的風潮席捲各個產業,被視為碳排放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畜牧業,成為備受挑戰的一方,而植物肉成為各大組織力推,能夠降低氣候變遷最有力的方式;如今全球植物肉風潮方興未艾,台灣廠商也將進入龐大的餐飲市場,而這股飲食熱潮將在全球餐飲市場持續發燙。

延伸閱讀:
- 「植物肉」是否足夠安全、營養、健康,能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 人造「肉」、花椰菜「米」、植物「奶」⋯⋯美國阿肯色州規定商品命名不得令人混淆
- 營養師破解五大肉品迷思:雞肉有打生長激素?溫體肉比冷凍肉更新鮮?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