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搶左派票倉、高舉女性主義,從法國總統候選人勒龐看法國極右國族主義策略轉型之路

(中央社)法國極右領袖勒龐2度與馬克宏決戰總統大位,搶左今年極右派得票率創新高,派票龐勢力再擴大。倉高策略法國極右派歷史悠久,舉女極右政經局勢動盪加上政黨策略轉型與選民結構因素,性主成功讓極右派吸收新血。義從

馬克宏與勒龐將於24日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一決高下。法國法國攤開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果,總統主義轉型之路法國分析家驚訝發現,候選今年三位政治光譜極右派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人勒澤穆爾(Eric Zemmour)與杜邦艾尼昂(Nicolas Dupont-Aignan)總得票率為32.28%,國族比2017年高出10個百分點,搶左創下歷史新高。派票龐

法國向來奉行社會主義與階級、倉高策略種族平等,舉女極右講求資源重新分配和協助弱勢,但什麼樣的脈絡讓「極右」不再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代名詞,反而逐漸站穩腳步?為何國族主義影響力與得票率甚至再下一城?

滋養極右派的土壤

法國歷史學家維諾克(Michel Winock)曾說,法國極右派勢力就如同地下河流,偶爾出現但從未消失。作家巴雷斯(Maurice Barrès)和莫拉斯(Charles Maurras)在合著書中表示,只要出現社會與政治危機,極右翼就會再次匯聚,高舉民族主義並驅趕外來者,以「捍衛共和精神」。

法國30年代社會政治氛圍緊張,極右派趁機崛起,但不久便失勢。自第五共和成立以來,極左、左派、右派政黨都出現勢力消長,卻唯獨未見極右派,極右派在歷屆總統大選得票率也不超過5%。

直到1988年,極右派民族陣線(FN)創黨元老尚馬力.勒龐(Jean-Marie Le Pen)在社會不安定、移民湧入、石油危機發酵等背景下再次崛起,一舉在大選首輪投票奪下14.38%得票率,從此擁有政治話語權。

2000年起,歐洲大陸刮起極右風潮,尚馬力.勒龐更於2002年跌破眾人眼鏡在總統大選中與席哈克(Jacques Chirac)進入第二輪決戰。

媒體分析,造成這些持「歐洲懷疑論」並敵視移民的政黨崛起的主因為「不安定性」。康乃爾大學專門研究歐洲民粹主義的教授貝雷辛(Mabel Berezin)表示,

每個國家歷史不同,「但激進右翼成功的背後,都有與移民潮、恐怖主義或經濟不穩定有關的不安全性,無論是真實或感覺的」。

換言之,幾乎只要發生移民、難民相關的社會案件或攻擊事件,法國就會再次爆發排外情緒,讓極右派坐收發展養分。

選前極右派社團「法蘭西運動」(Action française)參與者奧德(Aude)說:「我們和幾世代的祖先擁有相同的事物:我們宣示的歷史、血脈、領土、傳承的價值」。而其最終目標,則是回歸君主制。

法蘭西運動最初源於1894年猶太裔法籍軍官遭誤控叛國罪的德雷富斯事件(Affaire Dreyfus),其後便爆發以保皇、反猶為名的法蘭西運動,引發10多年社會改造。1906年德雷富斯終獲平反。

另外,近十多年來歐盟逐漸壯大,法國成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每年資助歐盟大筆經費。一旦法國經濟疲軟,歐盟與歐元區就會再次成為極右派的箭靶。

勒龐在政見中就表明若當選,將減少每年法國對歐盟的50億歐元貢獻,把錢用來補助法國企業與農民。

再加上歐盟法與國內法優先問題仍有爭議,例如歐盟法院就因波蘭拒絕裁撤法官懲戒機制而開罰天價,也讓力行「法國優先」的極右派累積不滿能量。

  • 法國總統自2007年以來無人成功連任,本次大選會以「勒龐驚奇」收場嗎?

極右派轉型策略:去妖魔化

尚馬力.勒龐領導的極右派還殘有先前「新秩序」(Ordre Nouveau) 運動時的種族優越、威權等新法西斯色彩,顯得非常極端、激進且具歧視性。2011年他的女兒馬琳勒龐接下黨魁大位後,便積極為政黨「去妖魔化」(dédiabolisation),重塑形象。

社會與時俱進,平權思想深植民心,馬琳勒龐勒龐因此把反猶太、種族歧視、歷史否定主義等爭議性言論視為禁忌。對於近年引發法國社會動盪的伊斯蘭,馬琳勒龐也非常小心地只鎖定「伊斯蘭基本教義主義」。

當然,並非每位政黨成員都認同馬琳勒龐,因此她還是會出現遭議論的發言。2015年,老勒龐就說納粹毒氣室只是一個「歷史小細節」,引發各界炮轟;馬琳勒龐本就與父親意見不合,這時更為了劃清界線,在委會員決議下強迫他退黨(但仍為榮譽主席)。

2017年,經歷多次恐怖攻擊後,馬琳勒龐在法國本土拿下28.4%得票率,創黨史新高,與馬克宏進入第二輪投票。2018年,馬琳勒龐繼續進行黨內改革,把國民陣線轉型為國民聯盟(RN),少了戰鬥意味,多了合作團結意象。

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政治行為社會學專家梅爾(Nonna Mayer)分析,馬琳勒龐近年也積極轉向「社會主義」,打造社會國家路線,甚至發展出社會主義總統密特朗式的經濟政見,吸引部分隱性排外的左翼選民。

相對於傾菁英、資本的馬克宏,勒龐反而主打民生議題、幫中產和勞工喉舌。且為了顯得更親民,她還有各種與貓的合照,顯現「貓力」,深知選民(貓奴)心理,媒體牌打得漂亮。

極右派與右派的主要差異,在於馬琳勒龐反自由貿易與歐盟,認為開放市場導致法國產業外移、勞工失業,因此訴求在地經濟。然而2017年她的脫歐政策成為敗選主因之一,今年捲土重來,馬琳勒龐修正路線,表示不脫歐,但一切以法國優先。此舉也反映出勒龐在吸引選票上的策略演變。

  • 法國總統大選首輪結果:現任總統馬克宏、極右翼勒龐進入第二輪對決,左翼選民動向成關鍵

連左派票倉也吸收?

光是靠移民議題無法累積支持度,經濟危機、精英政治等衝突及民眾不滿現況的情緒,更提供極右翼發展的肥沃土壤。

加上馬琳勒龐走民生社會主義,主打「減稅」、「加強社會福利」等政見,回應自黃背心運動以來的訴求,導致極左與極右在一些主張上逐漸靠攏。

極右派愛國黨(Les Patriotes)主席菲里波(Florian Philippot)是反馬克宏疫苗通行證大將,在他號召的10多次巴黎集會中,就不乏極左派大票倉的黃背心運動人士,極左與極右的部分「匯流」也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