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書評】《深叩孔孟》:以「儒家精神」檢視西方公民哲學已無法承擔的當代社會問題

文:王崇名(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書院長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我想應該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書評深叩社會對於孔孟思想有份魂牽夢繫的孔孟情感;相對地,亦有許多人對於孔孟就是精神檢視不相應,好比當年高中同學中願意潛心聽講《論語》與《孟子》的西方人並不多,甚至是公民屈指可數。幾年前有位老師邀請我一起重讀《論語》,哲學我的已無內心欣然應允,但還是法承道出徘徊心中許久的問題:「為何我們讀高中的時候,大部分的擔的當代學生不喜歡讀《論語》?」其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教我們的老師,光說不練,問題未能以身作則。書評深叩社會」這位老師並非任教於中文系、孔孟哲學系或是精神檢視歷史系,而是西方位充滿能量的體育老師,然而她的公民回答著實令我折服與敬佩,勤懇向學所帶來的領會遠勝於專家見解。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有了願意學習的心,並有以身作則的老師可以跟隨,才能深叩孔孟。

我在大學擔任通識課程的老師將近卅載,深感台灣的公民教育似乎過了頭,學生雖知權利義務,有時候更是只知權利而不知義務,少了一分感恩與謙虛——由中國、朝鮮、日本與越南歷代儒者所共構的東亞儒學美德。「反求諸己,代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東亞儒學強調克己復禮是對自我的要求,對於他者則是感恩與謙虛。

《深叩孔孟》是作者黃俊傑老師專為大學生設計的通識課程,以當代社會問題深叩孔孟思想,議題包括「人是什麼?」「人應該如何學習?」「『自我』是什麼?」「人應該如何思考婚姻及家庭?」「在二十一世紀如何治理國家?」「在二十一世紀,『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張力中如何抉擇?」「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中,如何維持友誼?」「在二十一世紀『自由』與『秩序』的張力之中,人應如何安立生命?」「人如何面對死亡?」「人如何面對宗教?」等十大問題。俊傑老師嘗試以「人文與理性兼具」的角度來看待孔孟思想,而非將其視作政治思想統治工具,並以此引導讀者用儒家精神的視角,檢視西方公民哲學已無法承擔的當代社會問題。

深讀完俊傑老師對年輕學子的諄諄善誘之後,我的內心充滿喜悅,特別是俊傑老師藉由孟子的「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一語道破深叩孔孟應有的學習態度——應本著人性固有良知深切請問孔孟,而非羅列十大議題來「考問」孔孟。俊傑老師也特別引用釋迦牟尼佛的提策:「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清楚表示深叩孔孟並非只是一味敬仰,而是必須立基於人文與理性兼具的儒家精神深切叩問。

當您願意閱讀俊傑老師的《深叩孔孟》時,千萬不能用西方公民哲學的態度來閱讀,如此不僅無法跟隨俊傑老師深叩孔孟而獲得喜悅,反而可能以為該書只是一味歌頌孔孟。俊傑老師深叩孔孟,實則是採取孔孟人文與理性兼具的學習態度,此番不僅僅有「學而時習之」在德行上的覺察與效學態度,更是保有理性思辯在德行上不斷自求精進的修為。

進一步說,俊傑老師所高舉的人文與理性兼具的儒學,並非是西方個人主義的理性批判,「對自我切割而對他者無情」,反而是深切探索自我以彰顯本有之良知,猶如「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所意指,讓本有的仁義之心油然而生,而非壓著自己強行仁義。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體會孟子的「四端說」以及「養氣說」,體悟孔子所嘉許的曾點境界——天人合一。

近代中國到了五四運動之後,便是徹底斷離孔孟,權利義務的公民哲學取而代之充滿整個中國文明,現代資本主義的異化成為現代中國的價值所在。即使我們開始察覺,全盤西化後的我們不見得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甚至深陷於永遠無法滿足的物欲橫流當中;然而重新透過閱讀孔孟來探詢時,卻不免又以根深蒂固的西方觀點來「考問」孔孟。若是如斯,實屬可惜,此時即可藉由《深叩孔孟》在俊傑老師的引領下鑑古知今。

俊傑老師在《深叩孔孟》一書展現他縱橫古今、學貫中西的學術深度,信手拈來地在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乃至當代的哲學與社會思想間對話,從中為讀者爬梳孔孟原有的思想。當我們在閱讀中遇到這番的論述時,千萬不要膽怯,務必提起您的勇氣、奮力跟上俊傑老師融貫中西的腳步。學習的重點不是要記住那些艱深學理,而是順著俊傑老師的思路,去體會孔孟那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思維與修為方式。

之所以跟隨俊傑老師叩問孔孟,不僅欲憑藉其博學多聞向孔孟請益,更重要的是,我親身感受到俊傑老師為人為學表裡如一:將儒學融入人倫日用,侍親至孝,深愛學生,做人接物處處代人著想;時時刻刻不以歷代儒者之志,在學術上自我要求甚嚴。倘遇不公不義之事,也一展儒者風範而有所抉擇,卻又不時深切反思自己的過失。俊傑老師亦深知孔孟思想的限制,必須以人文理性相知相惜,而非一味歌頌。歷代儒者在皇權宰制之下,不免時而變節,但是每一位儒者確信為仁的宗教性,讓孔孟肉身的死亡轉化為文化上生生不息的儒家精神。

深讀細品完俊傑老師的《深叩孔孟》之後,我很慶幸自己有幸跟隨俊傑老師以孔孟之心、以人文與理性兼具之心,深思當前的社會問題,以此自是豁然開朗,不免喜悅;不過最喜之事,不是知道而已,而是願意效學。但願我能一如俊傑老師追隨歷代儒者,用人文與理性兼俱的儒家精神彰顯自己的良知,以達知行合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