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德國來的老師,對香港這都會有多少認識?

在港學德文時,德國對香都會我常好奇我的來的老師德文老師對香港認識多少。

那時我在歌德學院上德文課,港這每周都會有三小時在這家位於大廈十三四樓,有多盡覽海景的少認識學院度過。我還是德國對香都會初學者,在圖書館見到琳瑯滿目的來的老師德文圖書和報刊,總羨慕老師可以明瞭當中內容,港這不用查字典就讀懂一字一句。有多但我也想,少認識這些德國來的德國對香都會老師對這都會又有多少認識呢?他們會否也想認識這裡更多,還是來的老師只視這裡為客站,住幾年就離開,港這無須深入探索呢?

我認識的有多德文老師,大多住在南丫島,少認識好像沒有哪位住市區;而同學們就散居港九新界。每次老師問同學住哪裡,他們回答深水埗、石硤尾、觀塘,也有住在公共屋邨的。我很好奇,老師有否去過這些地區呢?不要說劏房,他們有否參觀過公屋,見到邨內的兒童遊樂場,到過舊式藥房,還有在邨內茶餐廳品嚐過奶茶?對很多港人來說,這些都是成長時的回憶或日常生活,但對德國人來講,或許都很陌生,來港之後都沒接觸過。當然,有些德國人和德文老師廣東話上佳,也有不少本地朋友,平時也愛去酒樓品茗和茶餐廳吃西多士,但大部分德國人都活在 expats bubble 內,與本地人交集不多,認識的本地人都是離島的鄰居,與幾百萬香港人成長的世界很不一樣。

此外,我也好奇我的德文老師是否認識香港流行文化,例如他們有否看過周星馳趣劇、杜琪峯的警匪片、聽過陳奕迅的流行曲。他們應該大部分都沒接觸過,要是能夠講得出一些導演、演員、歌手的名字,已是很有認知。他們也不會看本地的中文電視、聽中文電台和看本地網台。每周在學院內,他們和學生有所交集,然而上完課後各自回家,也各自回到兩個不同的世界。學生回到人煙吵鬧的市區,而德國人返到寧靜人稀的離島。住在市郊的他們,定無法想像學生所居住的環境,高樓大廈內一個擠迫的單位。大家都居於這片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環境卻有天淵之別。

現在人居德國,我也從在地人變成外地人。有時也在想,我認識這片土地的人多少。雖然德國不像香港,外國人有融入的需要,沒有這麼大的expats circle,但因為文化的隔閡,不在這長大的人,對當地文化未必熟悉,也未必感興趣。加上現今資訊發達,就算人居德國,掌握家鄉的流行文化,可以比住在家鄉的人還快。流行樂壇頒獎禮的賽果,都是是住在德國的你首先通知在家鄉的家人。現在不同於三十年前,看新聞和娛樂節目,不用靠當地媒體,在電腦前就等如還在家鄉。這種便捷,壞處是與當地文化脫節,但好處是及時掌握家鄉的新知,可以與德國人分享更貼切的故鄉。

在港的德國人,大多喜好戶外活動。他們比一般港人更熟悉遠足的路徑、各大小郊野公園的資訊、港九新界的崇山峻嶺。他們可以將鳳凰山和鷹巢山的典故和沿路的動植物一一道來,介紹給本地人。外國人和本地人雖住在同一都市,卻有點像兩個平行時空,大家關注的事各有不同;大家卻可以互相學習,一同發掘優美的事物。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