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等4种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早于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等种互相沟通,推动了东西方的作物早于之路双向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对农业方面产生的传入影响同样十分深远,绵延至今。时间丝绸 数千年来,小麦陆上丝绸之路上的等种作物交流,一直是作物早于之路一个重要而迷人的科学问题。各种作物是传入如何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迁移传播的,也一直存在争议。时间丝绸 近日,小麦基于考古学、等种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证据,作物早于之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王广艳等研究人员整合了陆上丝绸之路207种作物的传入传播路线,并对具有基因组学证据的时间丝绸19种作物的传播路线进行了重点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期刊《BMC植物生物学》。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作物传播的通道 陆上丝绸之路途经许多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关键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陆上丝绸之路这一漫长的道路沿线,有超过4138种动物和7371种植物繁衍生息。 大约1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小麦、马铃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以驯化这些农作物为重要标志,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侧,分别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两个驯化中心。大麦和小麦在西亚肥沃的新月形地带,即新月沃地驯化;而水稻和粟分别在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驯化。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东亚和中亚联系在了一起。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网络得以贯通,增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的交流。 “作物交流是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内容,对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研究员杨永平表示,一方面我国传统农业作物的对外传播,深刻影响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他区域的作物传入我国,也影响了我国的作物种植结构、作物多样性、饮食文化和物质生活。 随着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扩大,一些作物在东亚和中亚之间得到了传播。水稻、大豆和桑葚等作物从中国传播到中亚,而棉花和甘蔗等作物从中亚传播到中国。然而,由于考古学和遗传学之间的证据冲突,对于许多作物的迁移过程仍存在很多争论。 对19种作物传播路线与丝绸之路关系进行分析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青稞、芥菜、莴苣、荞麦、鹰嘴豆5种作物的基因组证据,与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存在明显的冲突。资料和数据的不全面、不同时期记录的差异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 而大麦、小麦、枣、开心果、蔓菁、苜蓿、胡桃、西兰花、葡萄、菠菜、苹果、黄瓜、桑树、豌豆14种作物,其基因组学证据与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一致。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上述19种作物的传播路线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发现青稞、大麦、小麦、枣4种作物传播到我国的时间早于丝绸之路。”王广艳说。以青稞为例,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相关证据表明,我国西藏可能是其驯化中心。基因组学证据表明,在4500年—3500年前,青稞已经从西亚的新月沃地,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尔,传入我国西藏的南部,并逐渐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 同时,基因组学证据显示,大麦于6000年前从上约旦河谷传入我国、小麦则是于5500年前后从上约旦河谷抵达中亚的西天山山麓地带,然后在5200年前由中亚早期农牧人群携带,经西天山北上进入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树种,已有长达7000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考古和典籍记录,早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枣树就已经从我国传入朝鲜、日本及其他邻国,然后沿着丝绸之路扩散到欧洲。种群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山西、陕西一带是枣树栽培的起源地,陕西地区对枣树的栽培要晚于山西地区,华东、华南地区则更晚。 ◎记者 赵汉斌小麦等4种作物传入我国的小麦时间早于丝绸之路
编辑:汤晓雪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1-17 08:54:29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东北三省一区召开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区域合作首轮工作会
- Apple TV+重磅電影《花月殺手》定檔引熱議,影壇巨頭李奧納多、勞勃迪尼洛、馬丁史柯西斯首度齊聚
- OMO虛實融合行銷策略:透過顧客資料效益最大化,提升忠誠度也顧及消費體驗
- 見證台捷簽署11項合作備忘錄,捷克眾議長艾達莫娃立院演說洋裝隱藏特別含義
- 高压制备纽莫康定B0的中试研究(三)
- 【圖表】台灣市話用戶數逐年下降,週均通話時間比手機少1.1小時
- 【小說】柳美里《JR上野站公園口》選摘:五十年過去了,我們只能在這個公園裡過一天算一天
- 難民出頭天!德國選出首位敘利亞裔市長
- 美國密歇根州一車撞入生日派對現場 致2名兒童死亡
- 美日簽署「車用電池礦物貿易協議」圍堵中國,反讓歐洲車廠陷入集體焦慮
- 随机阅读
-
- 朝阳区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 新北衛生局女員工自揭被性侵後遭提告和約談輕生,逆轉起訴前主管一審判3年6月
- 開箱文:比較WordPress AI翻譯外掛三巨頭
- 疾管署:猴痘本土確診新增2例,疫苗第2階段登記10日下午開放
- 英媒:美英沒能力處理核廢物 或依照奧庫斯協議運往澳大利亞
- 巴西偏遠小島發現「塑膠岩石」,人為垃圾正成為地質材料的一部分
- 桃園狒狒究竟是六福村有養的東非狒狒,還是民眾走私飼養的豚尾狒狒?
- 日、澳團隊8336公尺深海拍攝「蝸牛魚」獲金氏紀錄,專家:接近魚類生存極限
- 浓烟之下,被忽视的医院消防安全隐患
-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以乾隆皇帝作詩詳解七十二候的奧祕為開展,透視古人的生活日常
- 播錯國歌:港協暨奧委會要求冰協交書面解釋,或暫停會員資格
- 【專訪】瀚草曾瀚賢、湯昇榮:台劇史上最重要里程碑,Netflix《模仿犯》開案到製作大解密
- 通脹下的美國年輕人:面臨物價上漲和信用卡債務增加雙重夾擊
- 【紀錄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導演單純陳述、不加詮釋南戈丁的藝術家內心,浪費了好題材
- 伊朗稱「頭巾」為「民族文明基石」,宣布加裝攝影機監視女性配戴
- 比亞迪王傳福發豪語:電動車價格戰4月底分勝負,年底成為中國第一大車企
- “京彩”寒假 志愿暖心
- 【專訪】海邊的卡夫卡主理人陳瑞凱、929主唱吳志寧:溫羅汀巷弄中的自發性需求,如何成為帶動新創意的引擎?
- 《2040數位行銷圈客法則》:亞馬遜「破壞業界」的一貫作法,是以「顧客關係4P」為立基點的循環型行銷思考
- 印尼活遺產「哇揚」是老少咸宜的偶戲演出,位於老城區的博物館更值得一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