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以乾隆皇帝作詩詳解七十二候的奧祕為開展,透視古人的生活日常

文:黃啟方

自序——「天、不懂地、其實氣乾人」的有哏互動

所謂「二十四節氣」,究竟是節帝作的奧的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一直都有不同的隆皇說法。清朝萬斯大(一六三三癸酉—一六八三)認為:漢武帝(前一五七甲申—前八七)太初元年(前一○四)創「太初曆」,詩詳恢復使用「夏正」(夏朝是解候以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後,才訂定了「立春」、祕為「立夏」、開展「立秋」、透視「立冬」四立;「春分」、古人「秋分」二分;「夏至」、活日「冬至」二至等八節。不懂又以立春、其實氣乾立夏為「啟」(生成),有哏立秋、立冬為「閉」(止息)。八節確定了,節與節之間各又有兩個時令,合起來就是「二十四節氣」了,其間還有一些傳統民俗節慶,依時間順序分別是:

  • 春季

正月 ✿元日—— 立春—— ✿上元—— 雨水
二月  驚蟄—— 春分
三月 ✿上巳—— ✿寒食—— 清明—— 穀雨

  • 夏季

四月  立夏—— 小滿
五月 ✿端午—— 芒種—— 夏至
六月  小暑—— 大暑

  • 秋季

七月  立秋—— ✿中元—— 處暑
八月  白露—— ✿中秋—— 秋分
九月  寒露—— ✿重陽—— 霜降

  • 冬季

十月  立冬—— 小雪—— ✿下元
十一月 大雪—— 冬至
十二月 小寒—— 大寒

每個月兩個節氣,前一個稱為「○月節」,後一個則為「○月中」。每個節氣十五天,五天是一「候」,每候又各有應時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社會時代是最重要的作息指標。照理說,二十四節氣應從每年的立春為始,但實際上卻是從前一年的冬至後起算,也就是從「小寒」開始。這和陰陽曆法星象都有關,是專門之學,也可證明老祖宗的智慧,被列為聯合國的文化遺產,誰曰不宜。

宋朝詩人徐俯(一○七八戊午—一一四一)有「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一聯,上句說冬至後一百五日是「寒食」,下句「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意思,根據明初王逵的說法,由前一年的冬至算起,第十五天就進入十二月的小寒。

古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以後,才訂出了二十四節氣,從小寒起到來年的穀雨,一共八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候,會有不同的自然現象出現,五天一候,每候有風,便有一種花卉應風而開,八個節氣和共二十四個「氣候」,合起來有二十四種花卉隨風而開,就是所謂「二十四番花信風」(《蠡海集》)。但早於王逵的南宋人程大昌(一一二三癸卯—一一九五)的《演繁露》引徐鍇(九二○庚辰—九七四)《歲時記.春日》的記載說:

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枝消息耳。按《呂氏春秋》曰:「春之得風,風不信,則其花不成。」乃知「花信風」者,風應花期,其來有信也。(卷一)

所以,是風應花開而來,而不是花應風至而開。

是哪二十四種花呢? 王逵以為自「梅花」始,至「楝花」終;楝花開盡,春季結束,便是立夏。二十四種花卉,就如下列:

圖P_23_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_臺灣商務Photo Credit: 臺灣商務出版

明朝末年的楊慎(一四八八戊申—一五五九)引南朝宗懔(五○二壬午—五○五)《荊楚歲時記》所記大致一樣,但現在《文淵閣四庫全書.荊楚歲時記》,並沒有這一則記事。

又,每個節氣有三候,對這一共七十二候的自然現象,一向沒人做解釋,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一七一一辛卯—一七九九),才各以一首七言律詩加以概述,或加以質疑,也很有參考的價值,本書便以乾隆之節氣詩作為講解的基礎。

節氣之間,或有民俗節慶,如上元、端午、中秋、重陽等等,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共同的生活內涵,或有過於節氣者,自不能忽視。

歷代文人對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番花信風和傳統節慶,都會因時因地而有不同的感受,因為這些天象、花卉、節慶已經和人的生命、生活融為一氣,詩人的感受或反映,豈不正是人對天地的回應。因此本書儘量把篇幅不太長的詩賦詞文引錄,正可以證明古賢所稱天、地、人「三才」的互動,可以創造更璀璨的文明和文化!

基於以上所述,本書便從小寒開展,小寒到穀雨共八個節氣,各有三番花信,因此先說節氣,其次花信,再述節慶,而各引歷代詩人讚頌詩文,使連成一氣。穀雨之後有十六個節氣,因已無花信,則直接講述民間習俗節慶,或古賢名句之闡揚,如桃淵明「孟夏草木長」、蘇東坡「明日黃花」、「最是橙黃橘綠時」等。所引歷代詩人詩作,以二十四番花信之八個節氣為主,小計共七百七十六人次、一萬四千九百首詩詞。另十六節氣所引,亦應不下於此。

本書初稿於戊戌年(二○一八)完成,因特殊因緣,提供由「唯心聖教.南天文化院」印行為善書,只在教內流傳,當時書名《時序紛紛滿眼花:二十四節氣、節慶、花信》,以節氣、節慶為上編;花信為下編。啟方則仍隨時做補正,並持續發布於個人臉書,朋友多以為頗有可觀,鼓勵應正式出版,而「南天文化院」執事亦表樂觀其成。更得臺灣商務印書館編輯團隊之積極回應,於是重新彙整,連成一氣,合為一編,自小寒起,至冬至結束,以符如天地人之互動!

原書稿完成時,曾作七言絕句二首,如今回顧,仍可代表個人感受,並錄於此以為紀念:

節氣流行大化中,花開花落暫時空。一生一世天關注,古往今來無不同。
時序紛紛滿眼花,三春春信朝晚霞。夏荷秋菊續姿韻,漫說人生本有涯。

二○二二壬寅年臘八十二月三十日 於心隱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從小寒到冬至,古典詩詞中的時間美學》,臺灣商務出版

作者:黃啟方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業時代的作息指標,
每個節氣有三候十五天,每一候各有不同的自然現象。
本書以乾隆皇帝作詩詳解七十二候的奧祕為開展,透視古人的生活日常。

  • 一年起始的節氣不是立春是小寒?
  • 吃尾牙是臺灣特有的習俗?在何時出現?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跟哪個節日有關?
  • 「二月初二」很忙,皇帝和民間各有各忙,但忙什麼?
  • 唐朝公務員福利很多,三伏天可早下班,臘八還送宮廷護唇膏。

每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都藏著一種節氣
作者精選近900位詩人、20000首詩
描繪出節氣與詩詞背後的文化寓意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