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is
我特別喜歡用「武士」這個詞來形容職業球場上的失去士田田中將大,不僅因為他是利刃日本人,而是洋武他所展現出來的對於棒球的執著。田中將大對於自己表現的中將指叉完美追求,律己甚嚴、球危一絲不苟的失去士田態度,似乎相當符合我們認知中的利刃「武士道」精神。在場上不論任何情況,洋武他永遠都是中將指叉沉著的一號表情。偶爾顯露出不悅,球危也大多是失去士田對於自己的投球感到不滿。
捕手搭檔Austin Romine形容田中是利刃自己所見過的,自我要求標準最高的洋武球員之一:
「他擁有我所見過的最優秀的職業精神,事前的中將指叉準備完善得令人不敢相信。他完全瞭解自己應該怎麼樣解決打者、球危他看的回放錄影帶比誰都多。我從來不曾看過任何一個人比他還要專注地追求完美。」
「他對於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求精準無比、對於自己有非常高標準的要求。而當他的表現無法符合自己的期望的時候,他會有點沮喪。他看似在場上沉穩安靜,但較不為人知的是投手丘上的他其實就跟一隻大型鬥牛犬一樣。對自己要求甚高,有時候你還能聽到他用大吼來激勵自己,非常有趣。」
而對於如此要求精準、追求完美的田中將大來說,2019年肯定不是一個好過的球季。儘管本季是田中將大繼2014年以來再度入選明星賽,但他一直以來仰賴的武器:指叉球卻不知所蹤。
遺失
田中將大的直球、滑球以及指叉球是他賴以為生的主要球種,其中late break極大的指叉球更常常讓大聯盟打者們摸不著球皮,以尷尬的揮棒落空姿勢遭到三振。從2014年起田中將大的指叉球的出棒揮空率(whiffs per swing)至少都能夠穩定達到30%以上(如下圖),但今年球季卻砍半到只剩17.31%。同時,打者對指叉球的打擊率也從以往頂多兩成出頭、甚至一成五左右上升到今年球季的.284。

這個問題從季初就一直存在,田中將大不斷地在賽後訪問時提到自己的指叉球出手的感覺不對、非常不穩定,甚至導致田中將大一度在比賽中封印了自己招牌的指叉球,使用率大幅下降,直到下半季後才開始又逐漸使用。除了用量減少以外,即使在嘗試大量使用的比賽中也時常沒有得到好效果。例如美國時間6月22號面對太空人隊的比賽中26顆指叉球完全沒有造成揮空、7月5號面對光芒隊的比賽中17顆指叉球沒有任何揮空。一再展現了那個以往能夠戲耍打者的指叉球已然消失。

在比賽中能夠看出打者對於田中將大的指叉球掌握度似乎真的提高不少,但卻無法明確地看出他與往季的不同。因此我們仍須借助偉大的圖表。


上面兩張圖表是田中將大的指叉球heatmap,第一章是2019年球季、第二張則是去年的情況。可以看到相較於去年有一大部分的指叉球(顏色最深處)可以投在好球帶外側下緣,今年的指叉球則大部分都沒有辦法掉到好球帶外。或許就是這一點點的差別,讓田中將大的指叉球威力不再。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田中將大的指叉球今年的垂直位移相較以往要稍微少了一點。
原因
開頭先打預防針,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一位投手的某個球種失常,那大致上的問題應該會出在他的投球機制上。如站位、甩臂等等。又或者是出自於他的握球和以往有什麼不同。以上這些部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比較難以驗證,不過如果是長達超過半個球季的球種品質失常,有一個變因是本季「穩定地不同」而且已經受到一部份球員的驗證了,那就是:球。
前陣子最廣為人知的便是Justin Verlander大力抨擊聯盟方對於比賽用球的改動讓球變得更會飛了。Verlander認為大聯盟官方一直在全壘打大賽中使用的都是比較會飛的球,並表示擁有製造比賽用球廠商Rawlings的股份的大聯盟官方非常有可能主導改變比賽用球的製程。
確實也有許多投手表示近期的球握起來手感變得不同了,包括田中將大自己。
「準確一點來說,就是感覺不太對。整顆球的手感似乎變硬了,縫線也比以前要低了一點。」
被問及球的不同是否是因為官方刻意主導的時候,田中將大語帶保留。但對於主席Manfred的說詞表示棒球的不同是因為手工製作時,田中有異議。他表示如果真的是因為手工製作,那就不應該只是變得更容易被打得扎實,也應該要有些球不容易被打。
投手教練Larry Rothschild在田中將大近期被紅襪隊打爆之後提出了三點可能的問題:投球動作被識破、投球機制跑掉以及比賽用球的改變。
對於田中將大這樣要求精準的投手來說,即便只是些微的差別也有可能有非常大的影響。不同的縫線、握感就必須要重新建立不同的握法、出手角度等等,才能夠找回一樣的效果。這對於田中將大來說決定不會是簡單的過程。
解方
在指叉球無法被充分信任的情況下,令人意外地,田中將大靠著直球和滑球的搭配仍然能夠投得虎虎生風。本季在指叉球用量降低的情況下,直球與滑球的用量都個別提升了接近5%。
田中將大的滑球一直都非常有水準,即便擺在整個聯盟也算得上頂尖。不只可以欺騙打者追打,甚至投進好球帶當中也可以造成揮空或是搶下好球數。
但更令人驚喜的或許是他的四縫線直球。田中的直球一直都不是他的強項,球速不是非常快以外位移、尾勁也不算出色,常常成為打者們鎖定攻擊的目標。不過今年在比賽中他增加了直球的比重,並且意外地效果還不錯。


第一張圖為2018年球季田中將大的直球分布,大致上都是以右打者外角為主,甚至也會投到外側的好球帶以外。推測大概是因為害怕速球會直接被拉得又高又遠。不過從第二張圖就可以看到今年田中將大的直球攻擊策略完全不同。直球的進壘點也多了一點變化,不再只是單純的外角,而是變得勇於攻擊右打者內角。
結果就是田中將大的四縫線whiffs per swing 從原本大多是15%上下進步到了今年的20.6%。直球的投球策略不同導致的成績進步可能是就是讓田中將大在本季失去了指叉球之後依然能夠不時繳出優異的先發的原因。
結語
失去自己引以為傲的武器球對於一個投手而言絕對是相當難受的事情,過去所建立的投球策略、甚至準備工作、心理建設可能都必須要從頭來過。從今年許多次賽後訪問當中也完全可以感受到田中將大的無奈與挫折。
雖然本季田中將大也不是沒有僅靠著直球和滑球就壓制對方打線的紀錄,但如果要進入到競爭強度更高的季後賽,恐怕還是需要他找回這顆王牌球種。田中將大已經花了超過半個球季嘗試要找回自己的招牌武器,在美國時間7/31這場比賽的先發之前,田中將大表示自己已經針對指叉球的握球方式做了「劇烈的改變」。
從第一場比賽看起來效果相當不錯,這場比賽投了27顆指叉球製造了6個揮棒落空。不過究竟能不能夠維持穩定,也只能留待時間來檢驗了。
參考資料
- Masahiro Tanaka’s missing splitter
- Yankees’ Masahiro Tanaka’s problem with the baseball: 'Just doesn’t feel right’
延伸閱讀
- 快速指叉球如何讓「神之子」田中將大站上世界之巔?
- 一年前當「交易配菜」都不夠格,山本喬丹如何締造馬林魚百年奇蹟?
- 魔球中的魔球:引發美日鄉民大騷動的「蝴蝶指叉球」
本文經運動視界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