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培芸
關於出軌,麼關有很多說法都可以用來描述。係融選擇最常見的洽半,就是仍出外遇,比較難聽的軌飲,就是食種偷吃。偷吃這個比喻非常傳神,出軌因為教育部國語辭典,麼關關於「偷」的係融選擇定義,包含了六種解釋:一、洽半竊。仍出二、軌飲私下,食種暗地裡。出軌三、麼關竊取東西的人。四、抽出,挪出(用於時間)。五、苟且敷衍。六、刻薄,不厚道。
換言之,出軌就是竊取了別人的伴侶,都是發生於私底下,不能光明正大,至少一開始都是暗渡陳倉,低調進行。
此外,出軌的人需要特別挪出時間來約會,接著對待另一半開始態度敷衍,甚至出現刻薄、不厚道的行為,例如指鹿為馬。舉例來說,就是「我會出軌都是你的錯」,就是因為你先冷落我;因為我跟你話不投機半句多,因為你在床上無法滿足我……諸如此類,林林總總。
飲食是一種選擇,出軌也是
接著,就來討論偷吃當中的「吃」。
什麼時候你會有食欲,也就是「想要」吃東西,動了想吃的念頭?什麼時候你會吃東西,也就是「確實」吃東西,真正完成了進食?
可能是飢腸轆轆,久未進食,肚子大鬧空城計,血糖低得緊;也可能是時間到了,自然想吃,因為你遵循著三餐定量定時。
而更常見的進食理由,是「嘴饞」。每個人都是,不用笑隔壁。
明明肚子一點都不餓,甚至還有點飽,但就是想吃,例如高熱量的平民經典美味,走進便利超商或街上就能看見的巧克力、波霸奶茶、鹹酥雞。又或者是可遇不可求的高級珍饈,難得一見的松露、鵝肝、魚子醬,完全不屬於自己平時消費的檔次,更不是自己所屬社經地位level的食材,竟然出現在自己的眼前,不吃著實可惜!因為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那個店,怎能錯過?如何不吃?
於是,飲食就此失控。想要,超出了真正的需要。
我們每天所攝取的營養,用來維持生理機能及身體健康已經綽綽有餘,但是卻會攝取過量,彷彿「不由自主」般地總想要多吃一點,渴望多喝一些,無論攝取過量的是熱量,還是因此額外支出的金錢開銷。出軌何嘗不是?
但,一切都是不由自主嗎?
一切都是無法控制嗎?一切都是電光石火般發生,因為當愛情來臨時,激情正熱時,擋也擋不住,我也不願意嗎?
那可不。
關於飲食,你要吃什麼,吃多少,何時吃,怎麼吃,都是一種選擇,出於自由意志。出軌的對象及方式也是。
出軌的對象是小學同學(同學會的重逢,讓人恨不相逢未嫁時)、其他部門的同事(一起完成專案,有了通宵合作、共體時艱的情誼)、網路交友軟體認識(大頭貼看起來清新討喜,回訊的內容總是讓人好開心)……無論出軌方式是純屬柏拉圖般的精神出軌,還是肉體出軌一夜情、多夜情,抑或是精神和肉體雙管齊下,其實,隨著時間推進及關係深化,通常都是精神和肉體並行。
出軌者的僥倖心理
在心理治療裡,主訴就是情感困擾的個案,不少都是因伴侶出軌。而深受所苦的正宮,無論有沒有進入婚姻,在人際關係裡遭遇背叛,本來就讓人傷心,因為信任感及安全感因此受到嚴重破壞,進而喪失,更遑論親密關係裡的背叛,更是許多人一生刻骨銘心的傷害。
那麼,心理治療應該很少遇到另外一方的當事者,也就是出軌的人吧?請聽我娓娓道來。
心理治療會蒐集個案的基本資料,常見的自然就是姓名、出生年月日、聯絡方式等,更重要的,是透過會談來蒐集個案從小至大,從稚嫩到青壯年,乃至於中老年的生命經驗,也就是個人成長史。就算他來此之前的主訴並不是感情困擾,而是生涯發展、工作、親職教養、身心症狀、自我探索、人際關係等議題,多半還是會了解到個案在親密關係方面的經驗,以及其主觀感受及認知。
有些個案提到婚姻時,先是面有難色,支支吾吾,不願多談,漸漸才揭露了過去或現在,正是因為出軌而瀕臨婚姻破局。談及此事,他們幾乎都有著同樣的心態,那就是僥倖:
我以為不會出事;我以為出軌就是天知地知、你知與我知,不可能有其他人知情,所以不會影響婚姻。我老婆永遠不會知道我在外面風流;我先生不可能會知道我跟孩子的羽球老師暗通款曲;我男朋友不會知道我已經愛上已婚的同事;我女朋友不可能知道我早已私下約妹好一陣子……
其實,即使他們現在不知道,也遲早都會知道。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出軌者的一百個「誰知道」
僥倖的心理,出於自大及自以為是。他們認為自己能掌控全局,以為事情的發展、他人的心理狀態及變化,全都能夠操之在己。可是,若看看以下的「誰知道」,你就會發現,僥倖的心理其實只是一種自欺。
- 誰知道我女朋友竟然主動傳訊給我老婆,說:「你老公外面有女人,那個女人就是我!」
- 誰知道我同事看不下去,竟然打電話給我老公,要他留意我的行蹤!
- 誰知道都已經這麼低調約會了,頭戴鴨舌帽,臉上掛口罩,竟然還會被認出,進而被拍到!
- 誰知道我們偷情的對話會被看到,甚至被截圖,有圖有真相,再也瞞不住!
以上的「誰知道」OS,實屬常見。
因著僥倖的心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就好比,每個人都知道開車不能闖紅燈,要遵守交通規則及留意用路人安全,但為了貪圖一時的方便,或者想要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所以選擇了闖紅燈,告訴自己(其實就是自欺欺人)不會被看見,不會這麼剛好就遇到警察,不會被開單,更不會有罰鍰。
闖紅燈如同出軌,不是失控,而是不想控制、選擇不控制。所以,一旦「選擇」了出軌,後續的發展就必須照單全收。
上述的「誰知道」在外人眼裡,都是荒謬及可笑;然而在當事人的心裡,都是心碎及煎熬。正宮的心碎可想而知,都是痛徹心腑,都是血淋淋。
那麼出軌的人呢?但凡日後覺醒,萬般懊悔者,也不在少數。懊悔自己讓父母親失望,妻子一生都不原諒,孩子們看他就是罪人的眼光。然後他愈來愈封閉自己的內心,愈活愈疏離,多年後的有朝一日,在陌生人如我的面前揭露心事,接著痛哭流涕,這是多麼令人唏噓。
相關書摘 ▶《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該怎麼跟孩子解釋我們從今之後變單親家庭?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寶瓶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洪培芸
得知伴侶出軌的那一刻,像被宣告罹患絕症般不敢置信,心裡有千萬個為什麼:你們相識相愛多年,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他怎麼可能出軌?不久前他才跪著向你哭求原諒,為什麼如今又再犯?是他得寸進尺,還是原諒了他的你太傻?
你震驚錯愕,你悲憤,感到備受羞辱。你開始替他找理由,或想著大概是哪裡搞錯了;你開始責備自己,是不是我不夠會打扮?是不是我賺太少、不夠幽默體貼?你甚至想著如何報復,想方設法把檯面下的關係公諸於世,讓破壞你們婚姻的人也得不到幸福……
伴侶出軌是許多人難以走出的傷痛,不停自問哪裡做錯了,卻忘了自卑、自責,也是一種自傷。洪培芸心理師以豐富的諮商經驗,詳盡解析出軌者的心理,提供成熟的思考模式,陪伴讀者修復傷痛,重建自信,活出嶄新的人生。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