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hris
去年5月,對談的內由INSIDE所隸屬的鍾偉關鍵評論網(TNL)和日本Mediagene合併成了跨國媒體集團TNL Mediagene。不諱言,田素台日這兩者合併的網路原因,當然是原生彼此都有走向IPO的夢。而且在企業組成上,媒體夢該兩者實在太像了:兩者都是心話現堅持純網路的原生數位媒體,所涵蓋的何實媒體主題也非常接近,就連攤開財務報表後,對談的內規模大小、鍾偉資產負債表也長得幾乎都完全一樣。田素台日
但這起合併案本身還有很多重要意義,網路首先這是原生台灣跟日本進入網路時代後,規模最大的媒體夢該原生網路媒體合併案,二是心話現這也是台灣跟日本媒體首度藉由合併,邁向納斯達克IPO的案例。這個合併案到底是怎麼成功的?INSIDE這次跟TNL共同創辦人之一鍾子偉(以下簡稱Joey)、Mediagene共同創辦人之一今田素子一起談談合併前後走來的心路歷程。
以下用Q&A方式呈現。
Q:合併前,TNL跟Mediagene各自在媒體這條路上發展得如何?
Joey:TNL這10年可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很單純,就是想做一份內容充實、沒有羶色腥,國際新聞也更豐富的網路媒體。經歷了台灣的太陽花學運、2014的香港雨傘革命,TNL逐漸變成變成台灣、香港市場前幾大的獨立新聞媒體。
第二階段則是從單一媒體公司開始擴張成媒體集團,所以併購了INSIDE、運動視界、Cool3c等等,不只追求讀者數從1000萬到2000萬量的成長,也追求質的多元性。
但第三個階段就更不一樣了,我們力求在商業模式上從單純的媒體變成科技企業,商業模式只靠廣告非常單純,卻也非常危險、風險極高。所以我們開始思考手上擁有的數據到底能做什麼?能發展出什麼樣的科技?所以這時候併購了廣告科技公司Ad2、大數據市調公司EK2A,還成立合資AICDP公司達思智能、併購愛料理,為了就是成為橫跨內容、科技、數據AI甚至到電商的企業。
經歷了這三個階段,我們也逐漸體會到:大中華、中文市場差不多已經佈局完成,接著,就是把視角放在東北亞,也就是日本了。
今田素子:Mediagene到去年已經成立25年了。我們一開始創辦實體雜誌,並同時專注在幫助日本公司數位轉型、提供諮詢、策略建議的顧問服務,那時我們也幫助許多大企業建立自有媒體,一起運作。
這中間我們不只是展示廣告,同時也發展出了厚實的內容行銷能力,後來乾脆開始直接投入網路內容製作,引進《Business Insider》、《GIZMODO》、《Lifehacker》等國際媒體,成立這些媒體的日文版,並且創造許多收入來源的模式。不過發展了好幾年,我們也開始思考把這些內容行銷能量帶進國際市場的可行性。
Q:那為什麼會選擇TNL/Mediagene跟對方合併?
Joey:某次我們透過中間人幫我們介紹,知道Mediagene是一方面跟我們很像、一方面卻又相反,可以互補的媒體集團。Mediagene不只是日本規模數一數二的數位媒體集團,而且在日本發展的程度差不多,一直很想離開日本;我們則是台灣、香港這邊發展的差不多,準備進入日本,剛好一拍即合。
我比較意外的是,我們第一次電話會議公司簡介完後,今田素子就直接的說:「你是在暗示我們是不是要合併嗎?」原本我只打算這通電話20分鐘內結束,但對方既然這麼直來直往,電話一結束,雙方馬上把財務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資料傳給對方了。
今田素子:我不是說想把內容行銷能量帶進國際市場嗎?這麼想的時候TNL就出現了(笑)。另外我們也曾思考在東京IPO,但跟TNL合併顯然有更多的可能性。不過從發展來看,我們是想透過TNL手握的行銷科技,把所謂的「零售媒體廣告」(retail media advertising)深化發展下去。
Mediagene這幾年發展起來握有不少的第一方數據,現在就在思考這些數據怎麼跟內容串連、優化廣告,我不僅想在日本這樣做,還想擴散到東南亞,然後跟Joey第一次對談,他就說也想把市場擴展到東南亞了。
這正是我想做的:我們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擁有更多媒體品牌,並且在水平面還能透過TNL、Mediagene這多年來發展出的多元商業模式擴張。
Q:你們兩位都說過TNL / Mediagene對方合併前跟自己「很像」,但從企業領導人的角度來看,彼此到底有哪裡不一樣?
今田素子:我要先說我們的編輯方針是真的很像的。我常常告訴Mediagene的編輯,我們的使命是影響、改變某人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否則我們就沒必要做媒體。
不過Mediagene一開始也有經營紙本雜誌的經驗,之後也從這份經驗中不斷變化,後來從《GIZMODO》的日本版開始跨足線上媒體,並且經營許多取得美國許可的媒體業務。
Joey:當然還是有很不一樣的地方,例如「電商」這件事他們有20年的從業經驗,我們就沒有;但TNL也有很多工程、數據等技術上的經驗,他們比較少一些,所以現在要派蠻多工程團隊過去的。不過這些都是必經的技術性問題,也沒有特別因此吵過什麼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