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創傷療癒手冊》:為何患者都曾被誤解並誤診過?八個誘發複雜性PTSD的因素

文:艾瑞爾.許瓦茲博士(Arielle Schwartz)

沉重的創傷負擔

弗雷的大半輩子都活在焦慮當中,現在已是療癒成人的他,有兩個孩子要養,手冊還有一份絕不能丟掉的為何誤診工作。去年他開始有胸口疼痛的都曾毛病,也告訴醫師自己的被誤恐慌症不停發作,還一直失眠。解並醫師開了抗焦慮的過個藥物給他,服藥後,誘發因素他算是複雜撐住了,但讓他總覺得無力又沮喪。創傷幸好這位醫師同時也建議他尋求心理治療。療癒在我們聊到他的手冊出身背景時,他表示自己成長於一個混亂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為何誤診家庭,更說在雙親離婚後,都曾母親就變了。後來在晤談中,我們漸漸卸下了弗雷一直以來背負的不安感。

複雜性PTSD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症狀,這些症狀常是源自於年幼時遭受到的痛苦與壓力。畢竟早年經驗自然而然地會形塑一個人看待自己與理解世界的觀點,所以療癒就是藉由回憶過去,來尋找釋放沉重創傷的方式,讓你從此可以不再被往事定義,對未來也能有更好的選擇。

複雜性PTSD可能來自於以下經驗:

  • 童年時,與家長或照顧者的關係中充滿畏懼與不確定性,甚至可能令人崩潰的。
  • 曾持續或一再感覺自己被忽視,或曾遭受生理、言語、性方面的虐待。
  • 成長過程曾處於家庭暴力中。
  • 由處於成癮狀態,或有心理疾病但未受治療的照顧者帶大。
  • 曾在幼兒期或青春期等特別敏感的發展時期受到虐待。
  • 曾遭到嚴峻的社交壓力,像是被霸凌、社交障礙,或曾在生活環境中遭遇創傷性事件,卻沒有照顧者保護或支持。
  • 受到歧視或感到無力時,照顧者並沒有幫你說話,或顧慮到你的需求。

你可以將卸下創傷往事的沉重負擔視為一種對自己的深刻照顧,無論這過程看似多麼痛苦。鬆開過去傷痛的回憶,就像搬到一幢更大更寬敞的房子,是在挪出更多正向情緒的空間給自己。不過在回溯往事的過程中,請記得要用自己的節奏行進,以免反被往事淹沒。你將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帶進覺知的視野之內,讓傷痛不必再躲藏,更能讓每一片記憶都適得其所,得以受到關注與了解,進而與之和解。

常見的誤診

許多有複雜性PTSD與解離病史的患者,都曾被誤解並誤診過,甚至遭遇不合適的藥物治療。從以下這些原因,我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會如此:

  1. 複雜性PTSD並沒有被列在《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裡:儘管這項提議經過了不少人的深思熟慮,但無論是複雜性PTSD,還是發展型壓力,最後都沒有被列入臨床上使用的最新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該手冊中所列出PTSD的症狀與影響,大多與複雜性PTSD相符,兩者之間的症狀有九○%是一樣的。
  2. 其他伴隨複雜性PTSD而來的疾病診斷,掩蓋了它本身的存在:有時候要精確地診斷出一項疾病是很困難的,因為不同的病症可能會同時存在,我們稱之為「共現」(co-occurrence)。例如:一個曾遭忽視或虐待的孩子有較高的風險罹患焦慮症、憂鬱症、學習障礙等;然而有這些症狀的孩子同時也會有較高的受虐風險。
  3. 複雜性PTSD的症狀看起來像是其他疾病:有時複雜性PTSD的症狀會貌似其他病症,比如當一個孩子或青少年曾受到虐待或忽視時,他們看起來可能是有些衝動、焦慮、憤怒,以及(或)憂鬱的樣子。若沒有深入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可能會被不精確的誤診為雙極性疾患、焦慮症或重鬱症等。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誤診,或與複雜性PTSD共現的診斷:

  • 邊緣型人格障礙或其他人格障礙。
  • 雙極性疾患。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感覺處理障礙。
  • 學習障礙。
  • 焦慮症。
  • 重鬱症或煩躁不安。
  • 身心症:心理的疾病透過生理症狀體現出來。
  • 物質濫用或依賴。

由心理師、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一起合作以確立精準的診斷,也是療癒的一個要素。適當的診斷並不是為了要令人為此羞恥,而是要為康復與療癒指引出正確的方向。

八個誘發複雜性PTSD的因素

兩個有相似成長背景的人,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呢?生長於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為什麼只有一個會感覺備受創傷?複雜性PTSD的誘發與表現有多重因素,不只是受童年的創傷經驗所影響。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創傷後,身上會比較容易發展出負面反應。

1. 強度大小、歷時長短、時機:當一個人所經歷的虐待與創傷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越有可能誘發複雜性PTSD,這一點毋須贅言。創傷發生的時間點也是一個需要納入考量的因素,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期,最容易受到壓力影響,像是出生後的三年,是神經系統極度脆弱的時候,或是自我認同正在成形的青少年時期。

2. 基因:研究指出,包含了PTSD在內的焦慮症。常會出現在同一個家庭裡頭。雖然說基因不是直接導致PTSD的原因,但若一個人的雙親有相關病史,他在遭遇創傷事件後,則較有可能發展出PTSD。研究顯示,患者的孩子在生理上的確會有這樣的傾向。

3. 環境:患有PTSD的家長,會用較不同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的孩子,因此孩子的照護與依附的形成造成較大的干擾。患有PTSD的母親會較容易過度保護孩子,同時也會對事情過度反應,使得孩子感覺自己被冒犯時,也會認為被丟下了。若孩子因而產生恐懼或憤怒,便會形成互虐的循環,導致家長變本加厲地虐待孩子。

4. 子宮內影響:若母親在懷孕時遇到可能導致PTSD的創傷事件(像是九一一事件),孩子出生時體重會較輕,體內的可體松(一種因應壓力的化學物質)濃度會升高。雖然這個影響不必然會導致孩子在童年遭受到虐待或忽視,但是有這樣的經歷的孩子可能較難安撫,較容易哭鬧,也較有可能罹患PTSD。

5. 家庭動態:在每個孩子出生後,家長之間的關係也會因此有所變化。會影響到家庭裡動態的因素包括:家長對孩子性別的接受程度、是否準備好生小孩、懷孕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事。例如:意外懷孕或本來沒有打算要生的小孩,可能導致家長對孩子的埋怨和憤恨,或是孕期過於艱難與創傷性的生產過程,都可能導致家長拒絕或責怪孩子。

6. 模仿典範:成長在受虐環境中的孩子,較有可能處於多重危險因素中,像是受到醫療照護不穩定,或是缺乏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模仿對象,或是生活中缺乏對有益健康行為的支持,比如運動或健康的飲食;同時也可能導致過度模仿環境中的高危險行為,比如吸菸或吸毒。

7. 學習障礙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習障礙(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童年時遭受虐待兩者之間有相當高的相關性,影響更是雙向的。受虐的孩子較有可能因慢性壓力和創傷影響到腦部的發展,因此導致學習障礙;反之,有學習障礙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遭遇到虐待的風險較高,出於家長對孩子的不理解或是因孩子認知上的差異,容易分心或衝動而被激怒。

8. 缺乏韌性因子:韌性因子指的是能保護一個人的資源,像是雙親是否有能力減輕童年創傷所造成的影響。研究顯示,即便家長本身疏於照顧,但一個人若能與環境中任何一位懂你也會保護你,甚至好好栽培你的成人建立依附關係,就可以減輕童年創傷事件的影響。其他的保護性因子包括:是否參與過家庭以外的活動,並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當一個人缺乏韌性因子時,被忽視與虐待所造成的影響,還可能會因為體認到周遭的人都無法保護自己而倍增。

依附理論與複雜性PTSD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