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他把貓從可憎之物變成可愛寵物——《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

今日很多人把家貓當成主人,古埃及人把貓當成神祗,把貓中世紀的從可成歐洲人卻把貓當成魔鬼化身。直至十九世紀下半葉風氣轉變,物變物路韋恩貓咪才漸漸被西方人視為寵物。愛寵促成這文化轉變的幻貓一大功臣是英國畫家路易斯韋恩(Louis Wain),創作了大量精靈趣怪的世界貓咪插圖及明信片,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的英國蔚為風潮。可惜韋恩命途多桀,把貓經歷多次喪親打擊,從可成又仗義疏財,物變物路韋恩長年受窮困和精神病困擾。愛寵

Screenshot_2021-12-20_at_4_28_54_PM圖片來源:電影《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海報

西方人眼裡的貓:從逼害到寵愛

若要了解韋恩對西方「貓文化」的影響力,可以先看一下在他以前的世界歐洲人是怎樣對待貓這種動物。中世紀時,貓被教廷視為魔鬼化身、女巫的隨從。在那個四處捉拿「異教徒」拷問、把活人架在木柱上燒死的獵巫時代,貓當然難逃一劫,慘成被屠殺的不祥之物。有些地方更會在節慶時把埋在草堆或木桶裡的貓燒死的殘酷儀式,就如現在的人過節會放煙花慶祝。

後來屠貓的殘忍集俗漸漸改變,到韋恩成長的維多利亞時代,很多人仍只是把貓當成抓老鼠的工具而非寵物,很多貓咪流落街上,而狗則成為中上階層家中的寶貝。所以韋恩年輕時的其中一份工作,是為人們的寵物狗繪畫肖像。

在韋恩的貓咪繪畫成為風潮之前,也有一些文化先鋒,漸漸改變歐洲人對貓的觀感。例如十七世紀的意大利童話《穿長靴的貓》和創辦「全國貓會」(National Cat Club)的英國人Harrison Weir。Weir也是一個畫家,曾在倫敦水晶宮舉辦了首屆貓展,那年韋恩十歲。

約二十年後,韋恩成為了「全國貓會」的主席。他以愛貓彼得為模特兒,把其神情動作畫得活靈活現,透過報刊讓貓在大眾眼中變得可愛可親。後來他更發展出擬人化的貓咪世界,以貓頭人身的角色演繹愛德華時代的英國社會百態,大受歡迎。

韋恩的電光貓影

韋恩這個天才的傳奇一生被改編成電影《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The Electrical Life of Louis Wain),由班尼迪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韋恩。這種傳奇天才的角色,對演過愛迪生、梵高、圖靈、霍金和阿桑奇的甘巴貝治來說可說駕輕就熟。為甚麼他演這類型色特別好看呢?若只是描述一個人物的才華和起跌,在情節中表達其事蹟便足夠,但甘巴貝治能細膩地演繹出這類型角色在高強與脆弱之間的張力、身為天才與凡人之一體兩面。

《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講述韋恩從青年到晚年的事蹟,改編大致上符合歷史資料。因為歷史跨度大,從韋恩二十歲喪父講到他七十多歲的最後年月,經歷多番起跌,不少事蹟只能以畫外音直接交代。但導演福田知盛(Will Sharpe)的焦點不是一個藝術家的事業成敗,而是以「電力」為主題切入,講的其實是一個愛的故事。

Screenshot_2021-12-20_at_4_29_15_PM圖片來源:電影《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劇照

韋恩的妻子、他的知己Emily逝世時,他還未到三十歲,那時他們養的小貓彼得便成為了韋恩的最大寄託,而韋恩也寄情在工作中。電影多次以Emily臨終的閃回片段表達韋恩對她念念不忘,貓畫亦被演繹為紀念的方式。

韋恩較為後世所熟悉的,是他晚年精神崩潰之後所創作的抽象貓畫,曾被精神病專家Walter Maclay指為病發的表徵。Maclay在舊物店裡買了八幅韋恩的貓畫,從寫實到抽象,排列出一個風格變化的光譜,最後一幅已看不出貓的形象。

雖然這「精神分裂貓畫」論曾被視為教科書級數的權威論調,但電影對抽象貓畫與韋恩病情的關聯卻輕輕帶過。後來的研究者推翻Maclay的觀點,指出韋恩晚年仍能繪畫寫實和卡通風格的貓畫,提出其抽象創作應是藝術創新的試驗。

Louis_wain_catsPhoto Credit: Louis Wain paintings,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另一方面,韋恩也對「電力」著迷,並提出不少今天看來乖謬的理論,例如有關虎紋貓的斑紋怎樣受電磁場影響的說法。在那些韋恩較後期的貓畫裡,很多時都出現怒髮衝冠、三尖八角的貓,再演變為由幾何圖形組成的抽象畫,使「電力」和他的精神病也扯上關係。雖然電影對此聯繫也有所觸及,但更強調「電力」與愛及生命力的關連。歷史中的韋恩曾說:「彼得是個小電池,Emily則是大電池。」

究竟貓咪是否身負電力?相信廣大貓奴在「吸貓」之時都有親身體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