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Instagarm的新影像體系:只要套上濾鏡,人人都能快速生產符合自身與大眾的審美影像

文:吳軍

我們攤開視覺影像的的都發展軌跡,能發現近年的新影像體系變革異常劇烈,各種技術傾巢而出。套上傳統相機大廠從無所不用其極,濾鏡想去拉攏使用手機的人人客群,但卻徒勞無功,快速漸漸由單純拍照轉變成為影片錄製市場。生產審美我想應該毫無異議,符合手機無疑就是自身眾現今最為普及的攝影工具。

雖說有人認為是與大影像手機攝影功能的提升,顛覆了整個影像產業的的都舊有思維。而我覺得幕後更重要的新影像體系推手,是套上社群平台崛起。其中以Instagarm建構出的濾鏡不同以往的攝影體系,能被作為年輕世代影像傳達語彙的人人範本。

Instargarm社群發展的十年道路,基本上就是伴隨這股日新月異科技洪流,被衝上岸頭。發展至今,坐擁五億日活躍用戶,10億月活躍用戶。每日的相片與影片都超過上億次上傳,若跳脫社交功能的話,Instagarm絕對能說是當今規模最大的影像平台之一。

自己作為早期加入的Instagarmer,也見證了它對於當代視覺影像驚人的影響力,一步步改變新世代對於影像的觀點。然而我們在討論Instagarm為何至此前,應該先梳理它起步的時空背景。

回望2010年, Apple iPhone 4在六月發表,而Instagarm在十月於iOS平台推出。iPhone 4搭載五百萬像素的相機與 Retina顯示器。[1]隔年已然在受專業攝影師喜愛的Flickr[2]社群中,輕而易舉地超越所有拍攝裝置,成為最多人使用的攝影工具。

雖說iPhone 4五百萬像素的相機規格,以今日來說並不稀奇。但當時搭載的Retina顯示器所呈現的品質,已媲美許多數位相機照片,成像終於擺脫數位噪點的干擾,讓手機首次迎來內外兼修的高品質成像。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也是全球數位相機出貨的頂峰,之後的銷售量幾乎每年下降,能視為一個數位影像工具轉變的分水嶺。[3]手機相機的出現,無疑衝擊了低階數位相機市場,近一步瓦解複雜的攝影工具所築起的科技壁壘。換句話說,當手機兼具了攝影與展示功能,便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傳統影像時常被切分為攝影與展示兩端,前者強調創作,後者強調影像被放置的脈絡。手機成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載體,個人能自由地選擇展示的影像,或者說自己想要觀看什麼樣的影像。我想這可能是手機拍攝成為當今主流影像的創作方式的原因之一,但它同時深刻地影響了當代影像的發展。

如果說手機的相機改變影像拍攝,那應用程式(APP)則讓影像的編輯變得極為簡單。從暗房到Photoshop,再到美圖秀秀,現在不用底片只要套上濾鏡,人人都可以輕易地、快速地生產符合自身審美的影像。

猶如Instagram這個單詞由Instant與Telegram兩個詞組成,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即時電報」,能將圖片即時的發送。創辦人聲稱發明靈感來自即時成像相機(Instant Camera)。呼應它最初類似於寶麗萊相機(Polaroid)的LOGO設計【圖1】,還有參考Polaroid SX-70/600 的3.1×3.1英寸的一體式底片規格,所以最初Instagram上的照片只能以1:1規格發布。

1639037513739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圖1】Instagram的LOGO變化

我們回看寶麗萊從發明至今,都是藝術家們鍾愛的攝影工具,立即成像有如一股魔力般,吸引著創作者。如同攝影集《The Polaroid Book》[4]搜羅大量藝術家使用寶麗萊即時成像底片,包括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漢姆特.紐頓(Helmut Newton)、讓盧普.西夫(Jeanloup Sieff)等。

又或是集結出整本寶麗萊攝影集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圖2】、風光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5]、照相寫實主義藝術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都用寶麗萊作為創作工具。

AP_7802010178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圖2】安迪.沃荷拿著寶麗萊的相機。

而去年台灣亞紀畫廊與今年香港SHOP Taka Ishii Gallery ,還分別舉辦荒木經惟與森山大道的寶麗萊展覽。寶麗萊填補起影像需要時間沖洗的鴻溝,原本的等待被消除掉,成為立即可見的影像。

我發現到這種具有即時性的影像特質,至今帶給人們的影響從未弱化,近一步被Instagram繼承與擴大。拍照轉變成現代人生活記錄的即時性儀式,我們在吃東西之前要先給相機享用,就連人最原始的生理需求,現在也得放在影像之後。

2016年模仿自Snapchat的限時動態(Stories)正式上線,使得即時性影像在Instagram被推向高峰。每則貼文24小時內自動消失,如同銜尾蛇般,一段接著一段,將到期的影像給吞沒掉。彷彿是屬於影像的異質空間,帶有開放與封閉的雙重特質。限時動態產生出更多無序的影像,說明了新世代對於影像的觀點,所追求的不再是單一幾個影像,而是全面融入生活的影像體系。

Instagram建構出新型態影像體系,能從其展示方式開始看起。它提供了不同於實體展覽的影像展示模式。傳統展示模式是由藝術家精心篩選出的影像去做編排,無論是在實體展覽中,或是報章雜誌上,觀者都能仔細瀏覽,感受影像提供的內容。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