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文本分析區桂芝老師影片內容:與其爭論文白比例,更該加強「語言教育」而不只是國文教育

北一女中的文本國文老師區桂芝日前批評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是「去中國化」之舉,甚至刪除顧炎武的分析〈廉恥〉一文,讓學生不再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區桂其爭強語謂國恥」,並因而砲轟108課綱是芝老無恥的課綱。整段發言的師影影片引發熱議。立場與其一致者推崇備至,片內盛讚其女俠、容與具道德勇氣等,論文例更當然也引發許多不以為然的白比非議之聲。

從影片的該加國文發言內容觀之,只見區老師立場堅定的言教育訴求,卻缺乏殷實的教育論證;只見情緒層次的控訴字眼,卻缺乏論述高度的文本理性說服,受過一點思想邏輯訓練的分析人很容易就可以反駁她。無怪乎引來不同角度的區桂其爭強語批評聲浪。

身為國文老師,無論是來自個人的學習體會,或是教學現場的觀察,筆者肯定文言文有一定的學習價值,但是覺得:如果要用這樣的方式說服社會大眾,文言文是有用的,應該會有反效果吧。關於影片內容的爭議,這幾天出現很多反駁的觀點,不再贅述。

本文重點也不在於課綱爭議或爭吵多年的文言文比例問題。筆者看完影片後,深深覺得:台灣實在應該好好重視「語言」教育,而不只是國文教育了!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區桂芝的發言內容,會發現其中不僅運用不少隱喻修辭,以訴諸情緒渲染,並以「無恥」一詞為武器,將對手置入道德劣勢,造成自我優越化的效果。還記得川普崛起現象嗎?川普曾形容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很愚蠢」、「墨西哥是個犯罪國家」等言論。世上許多政客在打擊對手時也常使用道德貶抑為武器。這種訴諸民粹或泛道德化的言語早已被深深警戒。

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區桂芝的言論檢視一下:如果她心目中所推崇的「國文教育」如此美好,在她受了自己衷心擁護的國文教育之後,所說出來的言論是否能夠有效支持自己的主張,讓大家願意被說服,進而支持她的說法。

以下透過對影片內容的簡單文本分析觀之,並在分析之前,先簡單說明選文機制,並澄清影片內容可能誤導大眾的刪文說法。

108課綱是大量刪減文言文的「去中國化」課綱?

關於108課綱是否有刪課文,作家朱宥勳也已澄清:「108課綱從來不會『刪掉』某篇文章,它只會『推薦』15篇經典選文,至於你要不要選這15篇、15篇以外要選什麼,都是書商的自由。」

據筆者所知,各家書商會有課文的編選委員會,其成員通常有大學教授和國高中現職教師等。新的選文會經過市場評估,到北中南各校請老師們幫忙確認篇幅長短、難易度、主題的適切性等,透過這樣的過程,排除可能有問題的選文。即使已被選定的課文,如果多數老師反應不佳,也可能在改版中被刪除,所以,老師們的意見多少還是能左右某些課文的存廢。

區桂芝列舉出好幾篇被「刪除」的課文,如果真心希望這些課文存在,老師們通常是有反應管道的。即使最後沒有出現在選文上,這畢竟也多少也反映了其他老師的好惡意願。選文的最終面貌是多種勢力折衝的結果,跟108課綱何干?筆者曾跟編輯反應:課文為何不多選一些較能跟時代接軌的文章?編輯回應:維持多數的舊文仍是多數老師的心聲。筆者即使不贊同,也必須接受:民主時代就是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

至於說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也似乎誇大,關於台灣高中國文教科書的文、白比例,呂正理先生曾統計並比較兩岸教科書的文白比例,翰林版文言52%,白話48%,龍騰版文言54%,白話46%,中國語文教科書文言46%,白話54%如果資料來源無誤,台灣高中國文課本文言文比例均高於白話文,甚至高出對岸,何來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是「去中國化」之舉?

影片言論內容的文本分析

本文將這支影片內容視為廣義的政治文本,這裡的政治文本「泛指一切公開的口語與書面言論,只要這些言論觸動公共利益的分配以及各種意識形態的衝突,並進而可能影響人們對未來共同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包含其中。」(見康文炳《修辭的政治: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以下會多次引用作者此書,不再重複出處)。

區老師說108課綱是意識形態,然下文將透過其演說內容的修辭分析,揭示其言論也是暗含意識形態,與她所敵對的意識形態,可謂衝突。教科書內容的決定牽涉國人集體記憶的爭奪戰,而且時值選舉時期,區老師又向候選人喊話,望其表態,此可謂「影響人們對未來共同生活方式的選擇」。

本文即在此意義下,將其言論內容視為政治文本。政治文本是一種權力的施展,必須強烈激發聽眾的情感反應,或譴責敵人的邪惡,才能起到干預現實、影響群眾的效應。而隱喻是激發情感很好用的工具,以下論之。

1. 黑暗與光明之喻

根據當代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所謂隱喻(metaphor),或譯成「譬喻」已突破傳統的修辭觀,不再只是修辭手段,而是一種思維方式、認知過程。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一書從認知角度研究隱喻,所謂隱喻,被定義為通過一種事物或經驗去理解、思考另一事物或經驗的過程,一般是借用較具體的概念去理解較抽象的概念。

區老師談到108課綱「讓各級學校的師生沉入愈來愈黑暗教育深淵」,還引用張愛玲的經典名句:「走向一個沒有光的所在。」這裡用的黑暗與光明的隱喻,其實在東西方都有類似用法,西方的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就是讓人的理性與知識之光照亮黑暗(蒙昧無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