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自學廣東話成功,是理所當然?

看了一些倪匡的自學訪問,令我好奇他的廣東功理粵語在哪裡學。

眾所周知,話成倪先生在上海出生長大,所當母語是自學上海話或吳語,廣東話是廣東功理在二十多歲移居香港時學的,所以講得「唔鹹唔淡」,話成帶非常濃厚口音,所當聽一兩個字就知道不是自學本地人。那時來港的廣東功理新移民,廣東話大多是話成自學,並不如現在一樣有許多廣東話班,所當也有大學校外課程的自學系統教學。除了家境富裕或有教會資助的廣東功理外籍傳教士會去上課外,大部分人的話成粵語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學到的。尤其是貧困的人,急需上班賺錢,沒有空閒去上課,廣東話都是從同事、客人及身邊的人學來的。但大部分新移民都能夠短時間內學會講和聽粵語,並可以應付工作和與客人溝通。

吳語和粵語,是截然不同的語言,或許就像德文和丹麥文之差距,都是日耳曼語言,但份屬不同支。吳語有不少獨特的詞彙,文法則與廣東話有些相近 ,但也不盡相同。一些吳語副詞後於動詞,說「走先」而非「先走」,與粵語相同;但定語後於名詞,例如「鬧熱」、「鞋拖」,又與粵語相反。吳粵一大相同之處,是量詞可當定冠詞用,例如「本書交關好看」,廣東話「本書好好睇」,普通話要說「那本書很好看」,不能只說「本書」;還有量詞代替指屬代詞,吳語和粵語都可說「我本書」、「佢部車」,但普通話要說「我的書」、「他的車」。這些相同處也有助吳語使用者學粵語。

雖然如此,但講吳語的人要學會廣東話,也要花很大心力,就如丹麥人如果沒正式上過課,只從日常生活中學德文,是甚難學得會的。我也不認識只從日常生活就學到流利德文的丹麥人。然而那年代來港的大陸人,很多都可以短時間內學到可溝通的地步,聽得懂新聞和電視電台節目。雖然還有重重的鄉音,但表達自己完全沒問題,甚至可以討論時事。但是同是講日耳曼語的人,包括丹麥、荷蘭、英國、美國人完全不上課,只靠在德國生活學會德文,就好像比較困難,也沒聽過成功例子。我相信這是做得到的,然而現在學習資源這麼豐富,來德的人都會先上課或在網上學些基本,不會像五六十年代來港的大陸人般來到才學,所以極少聽到成功例子。

香港人聽到倪匡、金庸,以及其他粵語非母語的大陸人操流利粵語,都覺得理所當然,不會像德國人般欣賞北歐人或英國人會講流利德文。這態度或許也反映港人覺得大陸人都會中文,所以學說粵語,也就是「香港的中文」,也沒甚麼厲害,而不像歐洲人般知道不同日耳曼語中之差別。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所擬,原文可見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