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访青少年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
成为一名科学家,超成是受访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也有不少人,青少会在儿时梦想的科学指引下,投身科学研究和探索。人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榜样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对1560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的超成“青少年眼中的科学和科学家精神”调查显示,98.5%的受访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其中24.6%的青少受访青少年明确表示希望以后从事相关工作。93.7%的科学受访青少年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 98.5%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 “小时候一上科学课就很兴奋,人生长大后还是榜样很愿意关注科技发展动向。”在河北任丘市医保局工作的超成高雯慧说,自己对科学家的受访印象,起始于父亲书架上各种科学家的青少传记。通过阅读书籍,她对科学家群体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令他们伟大的不仅是超群的智力,更是卓越的科学家精神”。 “小时候就幻想可以发明很多东西造福人类。”南开大学应届毕业生刘艳(化名),上初中时就对化学很感兴趣,在高中时参加了学科竞赛,读大学后她又通过听讲座、参加夏令营等方式来提升专业技能、拓展视野。虽然与小时候相比,少了一些天真烂漫的想法,但刘艳说,自己的目标依然是“探索未知自然”以及“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内蒙古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石剑说,作为一名文科生,自己也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经常在短视频平台看相关的视频,也会关注科技类新闻,“关注电子科技比较多,觉得这个领域很炫酷”。 调查数据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其中24.6%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明确希望以后从事相关工作。 纪录片/影视节目(60.9%)是受访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的首要渠道。然后是:课外读物(56.3%)、科技馆/展览馆(55.0%)、课堂学习(41.2%)。其他还有:泛科普类平台(33.5%)、科协等官方平台(29.9%)以及讲座(28.0%)等。 衡水中学物理老师黄佳瑞认为,科技是国之重器,非常有必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不局限于书本,科幻电影、夏令营、博物馆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实际见到、动手摸一摸是更好的。也期待有更多让孩子们了解前沿科技的平台,帮助他们增进对科技重要性的了解”。 93.7%受访青少年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 “有时候我想戴上VR眼镜,去探索科学家的脑中世界。”石剑说自己特别好奇科学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很想知道他们怎样平衡科研与生活的关系”。 数据显示,94.0%的受访青少年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愿意与科学家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2021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柯李顺,小时候对物理很感兴趣,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被培养起来了,这也对后来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因为电子信息也是一个非常需要逻辑思维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我学习了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像单片机、蓝牙通信等,也参加了一些机器人设计工作,这些都是基于专业相关知识的实践,对拓展视野起到了很大帮助”。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本科生张雨骁参与了很多与科技相关的实践活动,曾在多个竞赛中获奖,“初衷很简单,想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张雨骁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感受到了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奋斗、一起探索无限可能性的快乐。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对‘科学’‘科学家’的理解比年少时更深了。” 张雨骁说,在阅读了一本有关科技产业发展的书籍后,他感受到了科技对国家的重要性,也因此立志要为我国科技强国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会把科学家当作榜样。他们坚韧的探索精神提醒我时刻保持好奇,他们缜密的逻辑思维督促我勤于思考。在读书、科研或是竞赛时,面对每一次失败或困难,榜样的力量都支撑着我继续前进”。 “我们被科学家所感动,更多是因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柯李顺说,通过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自己看到的不仅是深奥的理论知识,更感受到了人文情怀,“他们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柯李顺说,科学家的精神会激励自己在本专业的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进,做精做专。“脚踏实地地做研究,从最基础的做起。现在一些人追求时效,以结果为导向。但如果我们要追求在专业上的‘结果’,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这也是做学术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调查中,93.7%的受访青少年明确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 “科学家是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生产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关键角色。科学家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兢兢业业,努力实现突破,这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天津大学研究生石浩宇说,自己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多学多用,“希望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能够做到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现从小的创新到大的突破”。 去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到,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对于热爱科技的青少年,张雨骁建议,要“不畏惧开始,也不害怕失败”,“科学之路的起点是好奇,探索未知的第一步是勇气,坚持下去的动力是热爱。在拥有这三种品质的基础上,一定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量,知识将会是你克服困难的宝贵工具”。 石浩宇认为,科学家在自己所属领域取得成就的过程,也是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为国家作出贡献,实现个人理想,这正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真正体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 山 实习生 金 文超九成受访青少年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6-02 08:45:47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韓公調處長:將對尹錫悅採取強制到案措施
-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通报会暨省委巡视整改任务推进会电视电话会议
- 开展产业招商攻坚行动 力推招商引资取得实效
- 刘亚东、罗成圣等县领导参加“大手拉小手 志愿环保行”环境整治志愿等活动
-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烏克蘭稱將與歐盟開啟關於恢復過境天然氣的談判
- 市粮食局来我县慰问武警官兵
- 全市稻田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现场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 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召开
- 中国质量协会启动“新时代质量效益提升行动”
- 全市计划生育业务会议在我县召开
- 县政协委员视察民生工程建设
- 有一种好天气 叫做“枞阳蓝”
- 北京海淀:开展医美行业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检查
- 王纲根来枞阳调研扶贫工作
- 我县召开ppp项目推进会
- 铜陵市2017年军粮供应应急预案演练在我县举行
- “夺命”蜱虫怎么破?
- 我县召开人武部主官调整宣布命令大会
- 扶贫车间 助力精准扶贫
- 县纪委邀请县扶贫办对机关帮扶干部作业务辅导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