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漲價浪潮下的日本,產品特性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每年年底日本媒體以及研究機構都會討論當年的漲價消費流通熱門現象以及趨勢而,2022年雖然處在一個疫情壓力消退,浪潮商業活動再度露出動能曙光的下的響消轉換期。但同時人力短缺以及通貨膨脹對商業環境的日本整體影響下。如果用一個字來比喻,產品應該「漲」這個字是特性蠻符合目前的情境。

說到漲,何影根據日本的買行統計,日本上市100出頭家主力食品以及飲料製造商,漲價在2022年内有調價的浪潮產品數就超過2萬多品項,平均調幅在14%左右。下的響消

而且,日本這一波調價風潮不止發生在2022年初跟年中,產品一直到2022年底,特性商品價格還是何影蠢蠢欲動,光是在2022年10月又有大約6000多品項再度的調價,除此之外,影響成本的另一個要素,薪資,日本UNIQLO於2023年1月,發表對日本新人基礎月薪做18%調薪,這個撼動產業的UNIQLO SHOCK宣言,在現在少子高齡搶人氣氛下,可能也會牽引其日本其他消費服務產業對薪資結構再做調整。

這些成本因素環繞下,漲價話題在2023年的日本應該還會持續發酵。

漲價浪潮讓日本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的定義更鮮明,有因為調價而減少購買量的,當然也有在調價中購買量增加的產品,產品特性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可從下面幾個特性找到影響銷售量增減的頭緒。

  • 增加:專業+品牌力

會影響數量增加有兩個特性,專業度,以及品牌力。

只有少量的同業可以模仿的特殊機能,而且原本的品牌已經在市場上跟消費者建立堅實的信賴關係。

近期日本養樂多的睡眠改善飲料,銷售量一直擴大,就跟專業技術門檻高,模仿的對手不多,以及原本的品牌比較讓消費者有信賴感有關,在醫藥品產業的商品也有類似的特性。

  • 維持:產地+加工度

能避免數量減少的產品有兩個特性,產地的切換,加工程度的調整。

產品根據產地不同會有價格落差,A產地價格高時,就可銷售B產地的同產品,達成調整價格;加工度則是產品的加工精細都,過去是買肉片,而現在是買肉塊自己切等。

可符合這個特性做調整的品項,農漁牧相關產品就佔了多數——稻米、紅豆、肉品等。台灣部分外國品牌的零嘴,產地也是從日本轉向東南亞,不看後面標示還看不出來。

  • 替代:大量化+多分類

會被替代產品的特性,就是「大量化」以及「多分類」:容易用生產線大量製造,而且分類裏面的口味變化多元。

這幾年崛起的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就是符合可委托供應商大量生產,而且用價格導向來設計產品口味,在日本這些PB產品取代了不少原有知名大厰的產品,從糖果餅乾,到冷凍食品都有大廠品牌被這些被PB產品取代的案例。

  • 減少:嗜好+分量型

會減少的產品,跟嗜好以及重量有相關,嗜好就像是口味幅度會比較大,而且可根據不同重量出售的。葡萄酒,咖啡等這類的嗜好品,不少都是非必須品,不購買也不會影響生活,消費者也可以選擇從買大瓶的變成買小瓶的,這些都會讓整體的交易量變少。

在2023年預期漲勢也不會減少的狀況下,企業應做好微調產品特性,減少調價引起的衝擊,看看日本的食品飲料製造商,正戰戰兢兢準備迎接疫情後新一波的成本寒冬。

本文經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 便宜的日本(物價篇):同樣的迴轉壽司品牌,為何日本的售價會比台灣還低?
  • 升息是否真能控制物價?還是釀成另一波物價上漲?遠比台灣升息多次的韓國,似乎先給了我們答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