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擔心大選政治廣告等等,廣告廣告若是左右執委政治影響大選,該怎麼辦?歐盟執委會昨(25)日出手規範,歐盟提出法案要求社群平台,會提不得依據使用者的法案種族信仰等個人數據投放政治廣告,更要求政治廣告必須「公開透明」,限制需不但要清楚標示,開透也必須在廣告中放上付費投放廣告的擔心大選贊助者身分,以及廣告目標受眾等資訊。廣告廣告
歐盟執委會提法案,左右執委政治限制政治廣告
《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歐盟執委會提出法案,會提希望限制社群平台,法案不能依據使用者的限制需種族、政治取向、信仰、健康狀況等個人資訊來投放政治廣告。草案中將政治廣告定義為:政治人物本人或是政黨,試圖藉由發布特定訊息來影響選舉、公投或是立法的結果,更甚左右民眾投票的行為。
法案也要求廣告「公開透明」,讓大眾知道自己看到的是政治廣告。例如,每則政治廣告都必須清楚標記並附上聲明,同時放上廣告主姓名、支付來打廣告的金額,甚至廣告投放的目標受眾等資訊。違反規定的企業會挨罰,罰金是公司年收入的5%。不過政治人物在社群平台上發文,則不在規範範圍內。
執委會的提案接下來將進入協商階段。要成為真正的法案,還得經過歐洲議會、以及歐洲理事會的同意。
執委會副主席:個人資訊不該成為政治操作的目標
執委會提出的法案中警告,大型網路公司利用演算法等數據投放政治廣告,會對表達意見、以及獲取資訊的自由產生負面影響,更可能影響民眾的決定與投票權。
執委會副主席喬霍瓦(Vera Jourova)也表示政治廣告的投放,是在進行「骯髒、不透明手段」的競爭,然而「發言權不代表接觸特定廣告受眾的權利」。她也認為,人們決定在社群網站上,跟親朋好友分享的資訊,不該成為政治操作的目標。
事實上政治廣告的存在一直都備受爭論,執委會的擔憂也的確其來有自。《華爾街日報》指出,對美國、歐盟以及各地來說,政治廣告已經變成政治布局的工具,政黨、政治人物得以透過政治廣告來找出潛在選民。然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受俄羅斯資助的外國團體利用政治廣告,試圖影響民眾並左右輿論。當時政治廣告的爭議浮上檯面,是否該有政治廣告,成為討論目標。
而執委會的說法也回應了政治廣告的爭議。執委會指出,之所以提出這個新法案,是因為想防止政治人物或政黨利用政治廣告影響選舉與輿論風向。因為政治廣告會將議題的討論兩極化。更有專家指出,的確有政治廣告針對特定群眾投放廣告,來阻止這些選民出門投票。
另外《金融時報》報導,2018年5月至今,臉書在社會議題、選舉和政治相關廣告上賺了將近30億美元(約台幣835億),Google則賺了8.1億美元(約新台幣225億)。雖然政治廣告只佔2家公司總收入的一小部分,不過人們一再抱怨,目前的制度允許政黨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操縱特定選民。
延伸閱讀:
- 歐盟下重手:波蘭拒絕關閉違反歐盟法律的紀律調查庭,歐洲法院開罰「每日」100萬歐元
- 隱私政策僅向用戶揭露41%,WhatsApp違反歐盟個資法遭罰74億
- Facebook內部研究:Instagram讓青少年對自己外表更不滿意,造成「比較心態」等負面影響
新聞來源:
- EU Pushes to Limit How Tech Companies Target Political Ads(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EU takes aim at political ads on social media(Financial Times)
- EU rules aim for more transparency in targeted political ads(Reuters)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