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藍光視力狀況處於全球後段班,衛福部數據顯示,傷眼18歲人口的遠離隱形近視盛行率高達85%,是光害全球平均的三倍。眼科醫師呼籲,藍光除了均衡的傷眼飲食、良好的遠離隱形生活習慣、有限度的光害使用3C產品以及定期至眼科診所檢查之外,同時也應該注重居家環境的藍光照明品質。
談到室內照明品質,傷眼大家的遠離隱形認知多半都停留在藍光會傷眼。的光害確,過量的藍光藍光危害可能造成眼睛的感光細胞損害;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低頻率的傷眼「閃爍」與光線不均勻所造成的「眩光」,也會讓眼睛感到不舒服。遠離隱形若長期暴露在閃爍的照明環境下,久而久之將造成眼睛疲勞或頭痛,嚴重者可能引起癲癇發作,而眩光環境則會導致眼睛痠澀。
眼睛保健是全民運動,尤其現代人處於室內空間的時間非常長,無論是兒童、家長、上班族或長者,都應該注意室內照明的品質。但是,也許你會問,到底「藍光」、「閃爍」與「眩光」是如何傷害我們的眼睛?選購燈具時又應該注意哪些「好光」標準呢?

好光壞光來比較
簡單說,LED好光有三寶,「均勻、無閃、藍光少」
均勻,是指「光線均勻舒適」:人眼視野範圍裡,若光線亮度分佈不均或對比過大,都會形成讓眼睛不舒服的「眩光」。如果我們直視光源、或在室內只開檯燈,都會發生光線明暗對比過大的情況,當長時間處在此環境下,會導致眼睛酸澀。
無閃,是指「無低頻閃爍」:當LED燈泡電壓變動或燈泡品質設計不良導致燈光閃動,就是所謂「閃爍 (Flicker)」。其中,低頻閃爍 (0.5 Hz ~ 80 Hz)分為「可見」與「不可見」,雖然眼睛不一定能立即察覺燈光發出的低頻閃爍,但長期下來會易引起頭痛或視力疲勞,甚至導致嘔吐。
藍光少,是指「無藍光危害」:藍光其實無所不在,太陽光、室內光源與3C產品都含有藍光。少了藍光,會影響光源對物體顏色的呈現,失真的色彩表現也會為眼睛帶來負擔;但是過量的藍光,有可能會讓眼睛底部黃斑部產生病變,輕則視力模糊,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
而「好光三寶」也正是挑選好LED光源、燈具的參考指標。

如何選擇好燈泡
照明達人王冠鈞建議,購買LED燈具時可注意三件事情:
首先,消費者要注意燈泡光線是否均勻,避免亮度不均或對比過大。例如,國際照明品牌飛利浦所提供的舒視光技術搭載勻亮科技,透過專利柔光網點設計,可提供均勻明亮光線,降低眩光。
再來,消費者可留意燈泡廠商是否採用PstLM(低頻閃爍感測指標;Perceptibility Short‐term Light flicker meter ) 以及SVM(頻閃可視性指標;Stroboscopic Visibility Measure)頻閃效應量測技術,以抑制低頻閃爍與頻閃效應,降低長時間用眼所產生的視覺疲勞。
最後,消費者需注意燈泡、燈具是否符合國際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無藍光危害認證,確保在正常使用狀況下不會對眼睛造成藍光危害,降低眼睛病變發生機率。
維護眼睛健康的全民運動,不妨先從家中居家照明開始做起,幫家人、孩子與自己挑選「好光」燈具,打造讓眼睛舒適的照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