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秸秆类生物质资源化技术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四)

我国生物质资源化的秸秆究前发展方向

发展基于循环农业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为了提高秸秆的收集效率,需要针对不同种类和用途的类生秸秆设计优化收割模式,改进完善收割机械设备。物质从利用方式上,资源要大力发展多级循环利用模式,化技根据气候条件和秸秆自身性质确定利用方式,术研减少直接还田,沿和增加饲料化、发展基料化和肥料化方面的趋势利用率,加强不同利用技术的秸秆究前有机整合,推动智能化和规模化设备的类生研发和应用,形成多种废物协同处理的物质新模式。在政策上,资源可以针对规模化的化技循环农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者补贴,提升循环农业模式的术研经济竞争力,推动建设循环农业产业园,通过技术集成和产业集聚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优化完善秸秆禁烧制度

虽然我国大规模露天集中焚烧秸秆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秸秆焚烧的诱因仍未完全根除,监管无序焚烧的难度更大。在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完善秸秆利用模式的基础上,还要健全法制、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充分利用的收益。与此同时,要加大对焚烧秸秆违法行为和监管不到位的惩处力度,建立对举报秸秆焚烧行为的奖励机制,堵疏结合,逐渐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全时段从源头避免秸秆焚烧的制度体系。

大力发展秸秆资源化新技术

发展低成本、高效率且环境友好的生物质预处理和组分分离技术,推动生物质制备化学品、燃料和材料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化应用过渡。在化学品方面,既要着重提升生物质转化为芳香类化合物和呋喃类化合物等大宗平台化合物的绿色性、经济性和反应效率,也要进一步发掘低产量、高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在燃料方面,纤维素乙醇已经处在基础研究和大规模应用的拐点,可以从改进纤维素酶和开发低成本预处理技术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快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应用。利用秸秆类生物质制备丁醇和沼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率并降低成本。利用木纤维素类生物质直接制备烷烃作为汽油的替代品已经被证明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上述过程均需要消耗高成本的氢气,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含氧液态燃料替代烷烃,减少氢气的消耗量。二是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炼制过程和生物炼制过程有机融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中多余的氢气作为生物质加氢脱氧的氢源,实现优势互补。在利用生物质制备材料方面,不能局限于利用生物质制备当前材料的类似产品,而是要充分利用生物质自身的优势替代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功能,甚至达到更优的使用效果。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采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可降解塑料普遍存在着制备技术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且这些可降解塑料依然存在不可预知的环境风险。利用生物质制备可降解材料大规模替代塑料,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技术挑战和环境风险。相比之下,重新发掘天然植物纤维在日常生活中替代塑料的方式,通过简单的加工将生物质制成廉价且易于降解的消耗型材料是一种更具可行性的策略,对于从源头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结语

作为一类量大面广的可再生资源,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力支撑“无废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而且有助于从源头解决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建立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工业体系。在新时代,生物质资源化技术的发展要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不仅要持续加强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还要重点瞄准高价值化学品、高品质燃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绿色、高效和低成本制备,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集成从源头提升生物质资源化的效率、绿色性和经济性,通过政策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生物质资源的大规模应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资源与环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循环技术纤维素环境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