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生態藝術》:當真相使我們喪命時,很顯然藝術不再有用

文:保羅・阿登納(Paul Ardenne)

與時俱進的生態藝術

回到我們「生態」藝術的主題。在1960到1990年代之間,藝術藝術有用造型藝術對這種生態意識有何貢獻?讓我們頂著冒犯藝術界的相使顯風險勇敢直言:至少可以說,這一貢獻是們喪命時可以衡量的。事實證明,不再如果與其他形式的生態藝術創作,想要或已經知道如何促進推廣的藝術藝術有用親生態表達相比較,尤其是相使顯上面提到的電影或漫畫 ,它會十分令人失望。們喪命時

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不再一些造型藝術家的生態創作反映出污染社會,但數量仍然很少。藝術藝術有用阿爾曼(Arman)在他的相使顯「累積式」雕塑中,將十多個物件、們喪命時 鐵罐或用過的不再電動刮鬍刀,像古代文明遺物一樣在玻璃櫃中展示。

讓.廷格利(Jean Tinguely),塞薩爾(César)和約翰.張伯倫(John Chamberlain)對廢料廢鐵都很熟悉:他們為雕塑創作回收原料:金屬廢料,報廢車輛或車禍殘骸,汽車引擎蓋⋯⋯這種早期的回收藝術,儘管它熟悉工業文明的失敗之地( 垃圾填埋場是生產所剩廢料的彎曲和無法運用的特性象徵),但它只是暗諭著「生態」。它是利用了工業生產和消費所產生的浪費,而不是去指責工業生產和消費。

在廢物收集者柯特.希維特斯(Kurt Schwitters)的追隨下,讓.廷格利甚至獻身於廢料殘骸,對工業生產的剩餘部分的真正崇拜,他傾向於將「五金」提升到貴重材料的地位,即在他所銘刻的圖騰上象徵性的增值。這暗示著廷格利並非拒絕產生大量廢物的社會,卻相反地很敬畏它。在他的作品中幾乎無處不在的工業生產廢品,是令人陶醉的載體,而不僅僅是破壞荒蕪。

讓我們看看多產的廷格利的作品,令人興奮的《巴博拉》(Baboula),這是由再生電動馬達製成的動態雕塑,它們在電力的驅動下像瘋了的處女一樣不停搖擺。或者,對於既誇大、節慶般的景象而言仍然很有啟發性,這是瑞士藝術家極具宣言意義的《紐約致敬》(Hommage à New York,1960)。安裝在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花園中,這座巨大的雕塑以動態機器的形式,由從廢鐵場和閣樓上回收的廢料製成,將吱吱作響的齒輪包在內部,直到它的神化它的自我毀滅,像最後一束煙花一樣快樂。過於令人興奮的自我毀滅暗指死亡,更被象徵性地解釋為射精,機械性錯亂,這比鬱悶沮喪的沉思要有趣得多。

實際上,除了某些例外(我們後續回頭討論),聲稱環境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深深吸引了1990年代之前的造型藝術領域,這是錯誤的。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直到這個晚近時期,造型藝術的主要興趣。

首先,關於藝術的定義和藝術家在他的環境中角色的問題 :這是概念藝術的主要重點,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非常有影響力。

第二,同時尋求極致的造型形式:從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到阿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都是雕塑和繪畫中對極簡主義的追求。

第三,在同一時期,固執地解構了所有造型創作傳統上的主要指涉,或者通過使藝術等同於生活,如同在達達主義開創性腳步中的激浪派運動,通過將藝術家的身體本身當作表達載體使用,正如人體藝術所希望的那樣,這使行為表演的類型顯得微不足道。至於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出現越來越多語境造型主義者的創作,它們也與環境問題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從「抗議」或公民重振復甦的角度來看,這種重視街道、實地現場、與路人的接觸,以及集體工作的直接創作形式,尤其活躍於編導其他當時的現象:戰爭或性暴力、與種族隔離、身分或性別有關的問題、後殖民問題、社會貧困化,總是威脅要斷開集體聯繫的風險 。

最後,關於街頭藝術,它在1960年代末(標記 tag 譯按:簽名性的塗鴉)至 2000年代(包括書法塗鴉〔calligraffiti〕,塗鴉〔graffuturism〕,硬蕊〔hardcore〕,老派〔Old School〕⋯⋯)之間的造型表現形式世界中最為流行。它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歌頌個人簽名,或如它所言,造型形式比坦率的叛逆或關注更為裝飾性和共識性。簡而言之,文化世界很少受到生態問題的驅動刺激。

繪出世界末日

讓我們直截了當地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造型創造無法,或較為難以再現生態災難?將過度污染和氣候變化這種世界末日的形式「藝術化」是否顯得遙不可及?至少直到二十一世紀之交,我們可能會認為電影、漫畫和紀錄片已經詳盡地研究了這個主題。

世界的盡頭都是極為上相、上鏡、適合圖像化的,災難地獄或死亡勝利的再現,一直是藝術和藝術家們的喜悅享受。因此,藝術家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發揮末世的想像力。我們顫抖著在最後的時刻再現世界,看見世界在抽搐中滅亡。極為舒適地,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忘記身體和財產消失的庇護宇宙當中,末世論所提供的造型模式?

它的美學潛力非常強,例如,啟示錄的中世紀掛毯編織的創造力(路易.安格斯〔Louis d'Angers〕的壁掛,1373-1382年),耶羅尼米斯.波希(Jérôme Bosch),羅希爾.范德魏登(Roger Van der Veyden),布魯哲爾(Bruegel),杜勒(Dürer,十五和十六世紀)⋯⋯無非就是令人驚訝、迷人、令人興奮。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