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聆聽,先知穆罕默德的跫音》推薦序:信仰與理性的對話,一部從穆斯林觀點出發的先知傳記

文:蔡源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信仰與理性的聆聽林觀對話:一部從穆斯林觀點出發的先知傳記

近年來國內出版界有關伊斯蘭宗教、歷史與文明的先知信仰性的先知著作與譯介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穆罕默德穆質量皆比十年、跫對話點出二十年前有著顯著成長,音推與理可謂迎頭趕上歐美國家的薦序伊斯蘭熱潮。台灣讀者對伊斯蘭知識的部從渴求,已不能只以輕薄短小的傳記介紹性導讀來滿足,卷帙浩繁的聆聽林觀大部頭學術鉅著或深度探索的專題論述,也是先知信仰性的先知一部接著一部被翻譯成冊,足見伊斯蘭讀者群的穆罕默德穆品味,與一般閱讀公眾偏好簡淺明確的跫對話點出特質,呈現相反的音推與理趨勢。

不過,薦序上述眾多伊斯蘭的部從譯著仍以西方學者所作居多,或許是因為出版業者擔心文化隔閡或選擇題材受限,穆斯林作者從自身的伊斯蘭信仰與文明視角而寫的專著只佔少部分,而且這些穆斯林作者大多是在西方世界接受教育、熟悉西方語言與文化、深諳西方讀者的品味與想法,其著書立說的預設讀者群也是西方人,這些穆斯林作者大概也未預期其著作會被翻成中文而有意料之外的華人讀者群。整體而言,從西方視角來認識伊斯蘭,仍是台灣乃至中文世界閱聽大眾難以避免的主要模式,直接和伊斯蘭宗教與文明深度交流的機會仍然有限。

數月前接獲八旗編輯部傳來的這本先知穆罕默德傳記譯稿,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原作者為穆斯林學者,遵循古典伊斯蘭聖傳體例書寫,企圖以原汁原味的伊斯蘭傳統風格撰寫先知的聖傳,中譯者則是台灣出身的穆斯林,並與原作者熟識,兩人共同在奧地利推展伊斯蘭教育,這樣難得的組合乃是中文世界首見的穆聖傳記。

本書所承襲的聖傳書寫形式溯源於伊斯蘭第二聖典《聖訓》的體例,《聖訓》為穆聖生平的言行輯錄,編纂者以「述而不作」的嚴謹方法記錄下穆聖前兩代追隨者(中譯為「聖門弟子」)所記憶與傳述的穆聖言行,並在每則聖訓的開頭附上一長串的傳述者人名,可以往前回溯至曾親自受教於穆聖的第一代「聖門弟子」,以作為詮釋與補充《古蘭經》未提及事項的教義與教法之權威依據,消弭了穆聖歸真之後宗派分裂、異說紛陳的亂局,為後代穆斯林樹立伊斯蘭信仰與實踐的典範。

《聖訓》一段又一段相互不連貫的對話與敘述,正是為了保存口述採訪的原貌,盡可能降低記錄者與編纂者本人主觀意識所作的加油添醋,以避免讀者理解穆聖教誨與行誼的原貌受到扭曲。穆斯林相當自豪於其聖典與先知的教誨乃是歷代穆斯林學者以最忠於原貌的嚴謹方法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至今,與其他宗教的傳承模式受到每一代傳述者的主觀詮釋而逐漸偏離原本教導,實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作者謹守伊斯蘭聖傳的「述而不作」書寫模式,但其預設的讀者群為二十一世紀的穆斯林,特別是受西方現代文明薰陶的歐洲穆斯林移民社群,作者遂將身為伊斯蘭教育家的關懷融入其中,不但將古典的聖傳敘事巧妙地轉化為穆斯林青年的勵志故事,並為已逐漸與伊斯蘭傳統疏離,或甚至產生誤解的歐洲穆斯林移民第二代,重塑穆聖典範並回應移民社群的當代處境。故作者在關鍵的敘事段落之後,穿插著針對西方的「東方主義」學派之批判,這對不熟悉穆斯林學者與西方的「東方主義」學者論戰之思想史脈絡的讀者,增添了一層閱讀的障礙。

作者並非無端挑起學術的「文明衝突」,而是深知在西方世界成長的穆斯林世代,受到西方現代世俗教育與反伊斯蘭媒體再現的耳濡目染,對伊斯蘭傳統、《古蘭經》的天啟訊息、穆聖的人格典範等等的認識,已受到系統性的扭曲,所以要引導穆斯林移民第二代回歸伊斯蘭認同,必須適時地批判當代西方反伊斯蘭意識形態的思想源頭——「東方主義」學術思潮所建構的伊斯蘭論述。

「東方主義」學派的知識系譜,雖已有薩伊德的鉅著《東方主義》進行深刻的批判分析,但自命為世俗人文主義的薩伊德,並未將此批判方法運用於「東方主義」學派對《古蘭經》、《聖訓》、穆聖傳記等伊斯蘭宗教主題的研究,後起的穆斯林學者如何引薩伊德的批判方法運用於西方學界的伊斯蘭研究,中文世界的譯介不多。所以,本書針對「東方主義」學派的穆聖論述所提出的反駁,讀者大概只能望文生義,難求甚解!

嚴格說來,十九世紀以降的「東方主義」學派對伊斯蘭與其他文明的觀點,並非全然只有負面與貶抑,部分西方學者甚至以欣賞與讚嘆的方式探討東方文明,並藉此反批西方文明的種種問題。

具體而言,「東方主義」學派的知識典範,承續啟蒙運動、浪漫主義等反基督教傳統的革命思潮,因此也延續著上述思潮的世俗主義、理性主義、反教權主義之意識型態,並企圖吸收非西方傳統的精神養分,以為西方現代文明找尋新出路,故而「東方主義」學者對伊斯蘭傳統與穆聖表示肯定與讚揚者,為數也相當可觀。

然則,西方現代文明所標榜的理性主義與世俗人文主義,已將宗教信仰視為文明進步的反命題,無論是基督教或伊斯蘭,都是保守、落後與非理性的傳統文化,「東方主義」學派承接相同的現代性立場,其所稱道者乃是穆聖作為阿拉伯民族英雄、政治改革者、公正立法者的世俗成就,這是被西方現代性觀點所重構的穆聖形象,而非穆斯林熟悉與尊崇的穆聖。

作者所要強調的是經由「東方主義」學者世俗化、理性化、人文化的穆聖,同時也是宗教先知的角色被消解掉的穆聖,但正是穆聖的先知典範,才是穆斯林認同的核心之所繫,也是回歸伊斯蘭傳統的必要條件。作者深知世俗化、理性化版本的穆聖形象已深植於西方社會,也可能為穆斯林青年所習焉而不察,所以特別將穆聖生平所經歷的超自然神蹟,包括:三度被天使開膛剖胸、天啟經驗、誦讀《古蘭經》文而感化精靈、夜行耶路撒冷、登上七重天親聆真主的旨意等等,皆以《古蘭經》與《聖訓》傳述的真確無誤,駁斥「東方主義」學者的世俗化詮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