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南北分裂之劉宋權貴傳奇(上):看似平靜的政局下,徐羨之若無其事的在進行鬥爭

文:阿前

南權不是南北南拳,徐羨之,分裂是宋權事南朝劉宋最初最重要的權臣,又是貴傳一個「之」字輩。《晉書》目錄中,奇上有31個「之」字輩,平靜其中有23個只是政鬥爭附錄,簡單說,局下進行就是徐羨8個大人物。而《宋書》目錄的南北「之」字輩,則是分裂23個大人物,暴漲。宋權事

前面常常談到,貴傳這裡做個結清。奇上國學大師陳寅恪,平靜是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東晉後這些「之」字輩,很可能是天師道人。怎麼推論的?首先是王羲之家不同世代都用了「之」,那就不會是輩分用字。下江南之前也未見,所以是家族傳統用字的可能也低。而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就是一個相當迷信的五斗米教徒。

主軸其實就這樣而已,那個話題也不是演講的重點吧,但這個論點相當受到大家認可。剛好也可以發現,有不少的阿之,表字裡面會有「道」字。順著這個思路,我就會認為,名字有「道」的,很可能也是類似的教名。

巧得很,他們大多都是「XX之」跟「X道X」。之前也提過,東晉五斗米之亂的孫恩、盧循,他們的名字裡面反而沒有這麼明顯的記號,但盧循的一個重要夥伴,叫做徐道覆。或許,道字輩的「地位」,在之字輩上。宗教的地位,類似於古代的爵位,而非職位,有高低差,無指揮權。比方灰衣、白衣、藍衣,上面還有一個金證,金證是放在家裡的,看不出來的。

同樣出自於瑯琊王氏的訊息,我們知道王家世奉五斗米,瑯琊出身的孫恩也有一樣的描寫。所以我們常常會認為,五斗米教在山東地區相當有影響力。兼而且之,北府兵的頭號大將,也是之字輩。這個說法貌似很有力,但問題是下江東的王家,在王羲之前沒有之字輩啊?

但當我們擴大搜尋,就會發現西晉時,已經有泰山人「胡毋輔之」。胡毋是複姓。他跟瑯琊王家的交情也很好,跟王敦、王導是同輩。注意到了嗎?王導的導,其實也有道在裡面,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穿鑿附會,但其實你追伸出去會看到更多。

比方後面一點的道教名人陶弘景。王導的表字,是茂弘。道名可能比我們想像得要複雜一些,像中國後來的字輩是一整串的機率,也是很高的。

把這個設定放進東晉後期,就會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北府兵一開始只有一個大將劉牢之。但到劉裕反桓楚之後?之道界的朋友就很多了。甚至劉裕自己的弟弟,都叫道規,道鄰。劉裕本身是從討伐孫恩開始崛起,當時的主將更是劉牢之,或許把劉牢之戰孫恩,看成一種「五斗米內戰」也是可以的。

shutterstock_71825446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當時的東晉執政領袖,則是司馬道子、元顯父子,道與元。前任謝安基本就很乾淨,沒有道的成分。可是我們也知道,謝安的養子,就是北府兵總帥謝玄,他的姐姐還叫謝道韞呢。

就是說東晉百年下來,五斗米對於這個政權的影響是很大的。且宗教行之有年,生出分支互相敵對,在人類歷史上可說是層出不窮,不足為奇。

而劉裕的身邊,也體現出我們前面說的:「道在之前」這樣的設定。劉道規,劉道鄰,檀道濟,這些將領的地位,都較之字輩的行政官,謀士,尉官來得高。不知道是不是劉裕有心要掩蓋「道跡」,再下一輩的劉家子弟,都以「義」行。

劉裕本身的記錄上,偏向無神論者,但「之道群英」對他的助力,可不能無視。

後面就稍微交代一下,劉家「義字輩」之後就沒有統一用字,甚至一度改回單名。再來有出現宋文帝後的「休字輩」,也有幫助平定內亂的劉義恭,子「元字輩」。同樣起兵的劉義宣,他的兒子則出現了佛門用字:「法喜僧慧正妙明覺」。

我相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這些皇室在信仰著不同的宗教,分派。其實就跟一開始漢人信奉「儒教」,給兒子取名「伯、仲、叔、季、少」差不了太多。原則上,從這邊看不出宗教對於政治的影響力,所以,我們更應該從「徐羨之」切入。

徐羨之的家庭跟裴松之很像,屬於祖貴、父一般的層級。這種跌落,很可能都跟晉簡文帝有關:也就是桓溫名震天下,差點篡晉的時候。以三吳為主的五斗米士族,顯然都不被地方軍閥出身的桓溫所重。等到桓氏弱,謝安起,更進入司馬道子掌政時期,五斗米士族就又復起了。

老裴年輕時當到皇帝身邊的殿中將軍,徐羨之也是太子少傅主簿。不過徐羨之比較大,他在東宮的時候,裴松之應該還在媽媽十塊。待到北府總帥為劉牢之時,曾經請徐羨之來北府任官,羨之不去。

之後桓玄入京,劉牢之自殺,徐羨之就沒事,成了劉裕的同事。從這邊開始交情好,等劉裕起兵,也是請徐羨之輔佐劉穆之處理行政後勤。基本上剛起頭,劉裕應該是信任羨之比較多,但穆之實在太推心置腹又能幹了,導致徐羨之只能一直蹲,一直等,一直到死。死的是劉穆之。

正當劉裕北伐前線告捷,一心四用的超級軍師劉穆之卻突然過世。總管後勤的重責大任,自然就落到了徐羨之頭上。一開始,劉裕並沒有特別幫徐羨之加什麼大官,畢竟當時封賞出於朝廷,也就是劉穆之手。這時候想要「合法」提拔羨之,很困難。

但值得注意的是,劉裕幫徐羨之增加了20名武裝貼身保鑣,那麼,劉穆之的死因,就相當啟人疑竇了。官方的說法是病死,當時的晉安帝還派了黃門郎去探病。晉安帝可是個弱智啊……不論如何,徐羨之總是穩住了朝廷,幫助劉裕走完稱帝的最後一哩路。

shutterstock_630028964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東晉末的政務主管尚書令是劉裕自己領的,他後來幫徐羨之加了尚書僕射(尚書台副長)。建宋後,又經過半年的穩定期,才讓徐羨之升上尚書令。這樣看起來,劉裕對徐羨之有懷疑嗎?不,從劉穆之死後到這時,徐羨之的官升得不快,可兵權是噌、噌、噌的一直往上漲。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