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奧斯卡頒獎典禮歷史上,極少有哪次意外比得上馬龍白蘭度「小羽毛事件」引發的嘩然

迄今為止,卡頒奧斯卡獎歷史上,獎典極少件引頒獎典禮上的禮歷龍白蘭度意外極少有哪一次引發的震撼,超過1973年那場風波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委託美國原住民活動家薩欽.小羽毛(Sacheen Littlefeather,史上上馬又譯薩欽.利特爾費瑟)替自己上台解釋他為什麼拒絕領獎。有次意外克里斯蒂娜.紐蘭(Christina Newland)反思了這次抵制領獎風波。小羽


提到跟奧斯卡獎相關的毛事爭議時,你會想到什麼?2017年那次意外失誤 —— 當時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錯誤地宣佈《愛樂之城》(La La Land)而不是卡頒《月光》(Moonlight)為最佳影片,後來不得不糾正?1974年一個獲獎者裸奔上台,獎典極少件引還有主持人戴維.尼文(David Niven)一本正經的禮歷龍白蘭度打趣?或者是去年世界各地都聽到的威爾.史密斯搧出的那個響亮的耳光?

雖然這些都盡人皆知,但都不及1973年3月27日晚上,史上上馬在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儀式上的有次意外突發事件引發的嘩然。簡而言之,小羽那件事可以用一個名字來概括:薩欽.小羽毛。毛事

當這位26歲的卡頒美國原住民活動家上台宣佈,因在《教父》中的出色表演而獲最佳男主角獎的馬龍.白蘭度拒絕領獎時,似乎一切都亂套了。無止盡的謠言、叱責、花邊軼事和誇大其詞不斷見諸媒體,迄今已有半個世紀。也許,回顧這件事最好從無可爭辯的事情開始:那天晚上的電視轉播。

「大家好,我叫薩欽.小羽毛,」這位年輕女子揮手回絕了羅傑.摩爾(Roger Moore)和麗芙.烏曼(Liv Ullmann)試圖遞給她的小金人後自我介紹。「我是阿帕契人,是全美原住民理事會主席。今晚我是馬龍.白蘭度的代表,他讓我告訴你們......很遺憾,他不能接受這個非常慷慨的獎項。」

「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今電影行業,以及電視台重播的電影對待美國印第安人的不公,還有最近在傷膝谷發生的那些事。此時此刻,我真心希望沒有打擾到這個美好的夜晚,也祈願將來我們的心願和看法能獲得愛意和寬容的對待。我代表馬龍.白蘭度謝謝大家。」

1973年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馬龍·白蘭度拒絕領獎,代替他上台解釋的"小羽毛"是美國印第安人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1973年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馬龍.白蘭度拒絕領獎,代替他上台解釋的「小羽毛」是美國印第安人。

激進時尚

今天,人們可能很難真正理解那一刻對當時在現場和家裡電視機前的8500萬觀眾來說,多麼令人震驚:到YouTube上看影片,你可以聽到人們大喘氣和噓聲。相形之下,過去幾十年來電影明星在這樣的場合發表政治聲明,或者演藝圈的某人在頒獎典禮演講中表達尖銳的行動主義言論,都變得不那麼令人震驚了:從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到西恩.潘(Sean Penn),每個人都做了這樣的事,從戰爭到LGBTQ權利等等。

但正是在70年代,所謂的「激進時尚」(Radical Chic) 開始盛行——湯瑪斯.伍爾夫(Tom Wolfe)1970年在《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上發表的《激進時尚:萊尼的派對》(Radical Chic: That Party at Lenny's)一文中提出的一個專用詞,特指通過社會名流推動的、光彩炫目的某種左派政治行動或言論潮流。

珍.方達(Jane Fonda)可能帶著她傳奇般的反戰立場站在那個時刻的最前沿,但任何貼上那個標籤的行動注定會在好萊塢造成分裂,因為當時的好萊塢與20世紀初創建它的退伍軍人關係仍很密切。

因此,你可以在1973年的那個晚上在人群中聽到不同的反應:一些熱烈的掌聲,一些嘆息和噓聲。克林.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領獎台上跟隨小羽毛(Little Feather)頒發最佳影片獎時嘲笑她,說:「我不知道我是否應該代表歷年來在約翰.福特西部片中被槍殺的所有牛仔頒發這個獎項」。

同樣重要的是,小羽毛所屬的美國印第安人運動 —— 這個民權組織於1968年成立,在奧斯卡歷史上這個令人難忘的時刻之前短短幾年—— 在1973年是個熱門話題。正如小羽毛所說的,奧斯卡頒獎儀式舉行時,正值南達科他州傷膝谷那次將持續三個月的佔領和圍困。

頒獎禮播出時,美國原住民活動家和美國警察之間的這種對峙看來不堪一擊,注定會以暴力告終。在這種背景下,不出意料,第二天頭條新聞做出了聲勢浩大、下意識的反應。《好萊塢報導》發表了一篇譴責白蘭度的社論;《教父》製片人羅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發聲支持這位演員。

這種分歧不可避免地引發了更多有關小羽毛如何冒犯電影老前輩的故事:這樣,爭議的分支已經進入好萊塢傳說,甚至有自己的整個有爭議的生活。小羽毛自己經常反覆講述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的:那天晚上,正在後台的約翰.韋恩(John Wayne) —— 就像這位影星一樣,他扮演的標誌性牛仔角色對銀幕上死去的美洲原住民負有責任 —— 他想衝上舞台,也可能試圖毆打台上的這位年輕女子。按照這個版本,當時需要六名保安人員一起出手才阻止了他。

不過,電影歷史學家和評論家法蘭.尼姆(Farran Nehme)最近寫了一篇基於深入研究的文章,揭穿了她認為是杜撰的故事,證明了聽起來真實的東西和事實混為一談是多麼容易。儘管韋恩並不是自由主義價值觀或種族寬容的化身,但身患絕症、氣質平和的韋恩當時還在大手術後的恢復期,那時試圖對某人進行人身攻擊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至少不太可能。

馬龍·白蘭度在1954年奧斯卡獲獎影片中扮演主角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馬龍.白蘭度在《教父》中的出色表演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拒絕接受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