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支持度只剩3%,日本左派勢力為何淪為「萬年在野黨」?

本屆日本眾議員任期將在10月21日結束,支持左派新任首相岸田文雄決定在10月14日解散國會,剩%勢力大選將在任期結束後的日本10月31日舉行,創下日本憲政史上首例。為何萬年

值得注意的淪為是,《時事通信》民調發現,野黨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支持左派支持率只有3%,而且已經連續下降三個月;另一個民主黨體系出身的剩%勢力「國民民主黨」,更創下支持率為0%的日本「奇景」。自民黨長年宰制日本政治已不是為何萬年新聞,要找出究竟是淪為什麼原因,使得日本選民對在野黨的野黨態度幾近「不屑一顧」,才是支持左派分析上最困難的部分。

換首相沒有差別?日本萬年在野黨不變

日本民主黨系政黨和非自民黨系的剩%勢力聯合,並不是日本沒有成功的例子,2009年至2012年曾短暫執政,不同於現在「一強多弱」的政治格局,當時民主黨單獨過半,自民黨成為第二大黨,偏向兩黨制運作,不過民主黨的政權基礎迅速鬆動,執政3年首相換了3人,黨內深陷權力鬥爭,外加政策連續失利,2012年失去政權後,開啟長達8年的重組期。

舊民主黨陣營無法整合的原因是什麼?究竟是意識形態、黨產,或對美中路線根本上的分歧,各種說法都有,絕非單一因素,不過即便眾議員選舉在即,這次在野黨無法形成新聯盟,共同對抗自民黨,也是大多數日本政治評論家的共識。

回到地方選舉,或許更能了解實質整合的困難。

7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被解讀是眾院選舉前哨戰,立憲民主黨和共產黨在23個選區成功整合,並在12個選區贏得席次,數字上看似勝選,但立憲民主黨在東京也不過是「第五大黨」。兩黨所謂的「勝選區」,多半是既有票倉,或是靠著國會議員拉抬都議員「母雞帶小雞」,才有辦法擠進當選名單;令人不解的是,立憲民主黨黨魁枝野幸男親自出馬輔選的選區,竟大多以落選收場,今後面對全國性選舉,立憲民主黨有多少吸票能力,終究是問號。

敵人的敵人也不是朋友,日本在野黨想贏嗎?

在野陣營在東京都議會選舉的合作,非但無法邁向為更大聯盟,反倒提前為眾院選舉的合作增添變數,國民民主黨幹事長榛葉賀津也痛批,立憲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合作,嚇跑了不想投給自民、公明聯合政權的選民,讓小池百合子領軍的都民優先會坐收漁翁之利,獨攬中間選民的選票。即便到了選前一個月,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仍堅持要更為「中道保守」,傾向跟日本維新會和小池百合子合作。

榛葉多次批判,國民民主黨的政治理念與立憲、共產兩黨不同,未來在政策溝通上,將會劃清界線。「國民」陣營和「立憲」陣營至今在比例代表票、選區提名、政見上都無法整合,即便系出同源,對納入左派勢力的合作,存有相當大的戒心。

2012年民主黨失去政權後,經歷黨幹部、前內閣閣員、幹事長等多重身分的小澤一郎,不停地在各個流派上演團結、拆夥、再合作的戲碼,從最初的「國民生活第一黨」、「新黨紐帶」、「民進黨」三黨開始細胞分裂,又結合舊社會黨和小池百合子班底,組成「自由黨」、「希望黨」、「生活黨」「未來黨」等政黨。

2020年,民主黨譜系的議員朝向二分化發展,分別匯流到「國民民主黨」和「立憲民主黨」兩陣營,多人帶槍投靠後,立憲民主黨頓時在參眾兩院囊括「現成」的議員,號稱國會最大在野黨。

AP_18127253386740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日本人只支持自民黨?其他政黨在哪裡?

林超琪2013年的研究指出,日本參議院全國選區採取「利益團體推薦、政黨提名」的模式,可做為政黨組織動員的指標。換言之,參院選舉的政黨比例名單,較能體現日本政黨與友好利益團體的真實關係。

距今最近的2019年參院選舉,立憲民主黨在比例名單當選8席,成員屬性包括日本教職員組合(日教組)、郵政工會、情報產業工會、民營鐵路總工會,甚至一向被視為較支持自民黨的日本醫師會前成員,也被立憲民主黨提名為參院候選人,可見勞工工會、職業團體等公會,是民主黨系候選人重要的支持者。

此外,在岩手縣、神奈川縣、愛知縣、三重縣、宮城縣中的特定選區,民主黨系或非自民黨系的候選人,較容易成功整合出人選,當選次數高於自民黨,日本媒體有時以「民主王國」稱之,但所謂民主黨的鐵票區,也少有出自單一政黨或單一地區者,仍需觀察友好團體或其他陣營的支持傾向,才能斷定在該選區中,民主黨是不是「穩贏的」。

「民主王國」用語,主要是用來對抗自民黨鐵票區「保守王國」,但對於民主黨而言,特別是農村、中型都市的選區,整體上來說,民主黨系候選人的票源尚待開拓。

有趣的地方在於,《時事通信》的民調數字表示,就算是第一大黨自民黨,支持率也有26.5%,這說明了日本大多數選民,並不是「非自民黨不可」,NHK的長期調查顯示,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支持率一直處在自民黨的六分之一,除非自民黨的友好團體一夜之間全部倒戈民主黨,或是自公聯合政權出現極端分裂,要說民主黨系、非自民黨體系有「鐵票」或「王國」,恐怕是過於片面的猜想。

選民會找政黨「復仇」?自民黨最惹人厭?

「在野黨積弱、自民黨恆大」,難道就是日本政治的「杜瓦傑定律」?吾人談論日本政治,只顧著把自民黨神格化,是一種思考上的怠惰和偷懶,要探究足以扳倒自民黨的動能,終究還是要回歸大多數的「中間選民」,畢竟長久以來有四成以上日本選民表態,「不願支持特定政黨」,加上無論何時改選,自民黨的「保底」基本盤,至多三成。

不管新首相岸田文雄是不是吸票機,民主黨系或非自民黨陣營想要搶下眾議院的席次,除了主觀上好好合作搶票,無黨派的日本選民,願不願意出門投票,或是乾脆放棄投票,或是採取其他「報復」自民黨的投票行為,將決定非自民黨系的候選人,在開票當日有沒有機會高喊「萬歲」。

延伸閱讀

  • 2021日本大選看關鍵:自民黨政權崩壞?
  • 官僚之國:日本文官太聰明,為保利益隨時可以搞垮政權
  • 民眾不關心、外交部也不經營的日本在野黨,真的那麼沒用嗎?
  • 曾經的東亞罷工國日本,現在談罷工卻有種「任性」的感覺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