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打開古人的內心小劇場》:蘇軾〈赤壁賦〉——解讀東坡的作品,若自外於他的生平背景,會產生遺憾的理解

文:楊曉菁

【人生再苦,也要笑著走完——蘇軾〈赤壁賦〉】

文本背景—— 與命運搏鬥的打開的內讀東的生的理姿態

每個華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東坡,那個執鐵板銅琶,古人唱大江東去的劇場景會解蘇軾,不僅活在他自己生命的蘇軾流裡,更活在中華文化的赤壁產生歷史長河裡。解讀東坡的賦解作品,若自外於他的坡的平背生平背景,會產生遺憾的作品理解,你可能看得到浩渺壯闊的若自文風與筆法,讚歎稱美東坡不世出的外於創作才華,可是遺憾,作品裡更為深刻的意涵及詮釋,必須要置身於作者的打開的內讀東的生的理時空背景裡才能更完充分與完善。

〈赤壁賦〉一文是古人不少讀者耳熟能詳、琅琅上口的作品,搭配上〈後赤壁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共同譜成黃州時期蘇軾作品的豁達豪放風格。而這段黃州時間是蘇軾人生的低潮卻是創作的高潮,他曾自嘲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其實,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是淒苦的,這些優美的詩文,是對淒苦的一種掙扎和超越。

關於黃州貶謫生活的點滴,並不全然如赤壁之詠裡那樣清風明月、曠達自適,在他自己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這段話可以如實呈現東坡謫居黃州時,其生活與心境上的寫真,這是有別於藝術化生活的赤壁詠嘆。因「烏臺詩案」而貶至黃州的東坡,在生命絕望的荒漠裡,抬頭問天,低頭吟哦,到底,跟命運搏鬥,可以用什麼姿態?

中國文學系統裡,關於生死壽夭這個大命題,很早就出現了,這是人之為人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即使是王公貴族、文人雅士亦然。屈原有「老冉冉將至兮,恐歲月之不吾與。」到了《古詩十九首》中則是「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而曹操在〈短歌行〉中則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慨嘆。至於唐初詩僧王梵志則有「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宋代范成大曾把這首詩的詩意鑄為一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對於生命苦短的命題,文學上的處理手法大抵為無可奈何之情為多,而蘇軾在〈赤壁賦〉裡選擇直接面對生死壽夭,提出了形而上的回答。福建師大孫紹振教授評為:「東坡如此作法,實屬於一個智者的境界,這個境界在蘇軾的思想和藝術中是可以列入『風流』(瀟灑)範疇的。」所謂「風流」,主要指一種瀟灑脫俗的人生態度。

在烏臺詩案中,東坡遭到的迫害是嚴酷的,當時一位不乏狂氣的壯年人,不但受到政治的打擊,並且受到精神的摧殘,在牢獄中,死亡的恐懼折磨了他好幾個月,親朋遠避,更使他感到世態炎涼、人情澆薄。貶謫到黃州後,在嚴酷的逆境中,一位以詩獲罪的詩人,不得不尋求自我的解決與出路,因而在生活態度上,創造出一種超越禮法,對人生世事豁達淡定、放浪形骸的姿態。

這樣的主題,是一種出世的想像。而這種出世的想像,並不完全是僧侶式的苦行。從正面說,是從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從反面說,是對自己菁英身分的漫不經心,他把這種姿態詩化為一種平民瀟灑的藝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但是,東坡的風流不僅僅是名士之風流,而且是智者的風流。(孫紹振教授之用語)

於是,在〈赤壁賦〉中,不但詩化了江山之美,而且將之納入宇宙無限和生命有涯的矛盾之中,把全文的立意提升到積極面對美好的自然,享受生命的歡樂,展現曠達胸襟的高度。也正因為東坡是智者,他的不拘禮法,是很自然的,很平靜的,很通脫的。因而,長江在他筆下,寧靜而且清淨:「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這正是他坦然脫俗的心境,也塑造出〈赤壁賦〉中許多哲學性、形而上的思考。

文本分析

全文從蘇子與客夜遊赤壁入手,中間記述主客對話,最後主客重開酒宴,儼然一篇記事之文,寫景、敘事、議論等手法交錯其間,而占篇幅最大的是第三、四段的以詩化語言展開的對話。此外,第五段的「議論」是全文的旨趣,表面的「樂、悲、喜」之情,都聚焦於這段蘇子之答。沒有了這曠達深邃的智者之答、智者風流,〈赤壁賦〉就列不進最有光芒的千古經典之列。為了引出、突出這最後的高潮,前文作了很多鋪墊、對比,其間的起承轉合,「樂、悲、喜」的正反合,明轉暗轉的銜接過渡,圓融自如,天衣無縫。

本文是宋代文賦的名篇,它採取了漢賦的「主客問答,抑客申主」結構形式。其好處是,借此主客對話,以便於作者議理,且不著痕跡地推出他的智者之答。而主客對話,又是本次蘇子與客同遊赤壁的主要內容,於是,作者的議論不顯突兀,引出智者之答乃題中之義。

〈赤壁賦〉貫穿全篇的思想內容有兩方面:一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二是抓住時機耽賞大自然的江山風月;而主導思想偏重於後者。讀者所感受到的是作者希望一個人不要發無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種看似超脫塵世其實並不現實的幻想境界;而是應該適應現實,陶醉於這種寧靜恬適的現實(儘管它是短暫的)環境裡。

〈赤壁賦〉的成功處乃在於它有一種魅力,即大自然之美足以使人流連忘返,不得不為之陶醉。這種沉浸於當前的適意境界中之滿足,正是蘇軾一貫的生活態度。特別是處於逆境中,如此生活態度總比畏首畏尾的憂心仲忡或無所作為的意志消沉顯得樂觀曠達,顯得有生機、有情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