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倫理」與「道德」在定義上有何不同?

文:林火旺

二、林火理學倫理倫理學是旺基什麼?

(一)「倫理」和「道德」的定義

根據《哲學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的說法,「ethics」這個詞通常有三種用法:(1)一種普遍的本倫不同模式或生活方式;(2)一組行為規則或道德的(moral)法則;(3)對生活方式或行為規則的探討。

另一本哲學百科全書的與道義上有何解釋更為詳盡,認為「ethics」涉及四種意涵:(1)特定群體的德定價值和風俗體系,這可以稱為該群體的林火理學倫理倫理;(2)倫理體系中的一個特定對象道德(morality),它涉及對、旺基錯、本倫不同罪惡感和羞愧等;(3)道德體系內的與道義上有何實際道德原則;(4)哲學的一個領域。

本書的德定內容主要都是最後一種意義的「ethics」,也就是林火理學倫理把「倫理學」當成哲學研究的一個領域,以探討生活方式和行為規則為其內容。旺基

「倫理」和「道德」這兩個詞的本倫不同字源,分別來自希臘文的與道義上有何「ethos」和拉丁文的「mores」,指的德定都是風俗、習俗的意思,所以有時候哲學家在使用這兩個詞時,並沒有加以區分。因此倫理學的另一個代稱是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從字面的解釋就是用哲學的方法研究倫理和道德問題。但是從百科全書的解釋中可以看出,「倫理」和「道德」並不是同義詞,「道德」只是對行為和情感之規範性思考領域中的一個特殊部分,而這個完整的領域則是「倫理」的對象。

所以有些學者將「道德」定義為某些民族或文化的習俗、規定和實作(這是對實際存在之習俗的描述,所以是一種描述性的道德),對這種實際道德之哲學反省則稱為「道德哲學」,至於「倫理學」則包含「道德」和「道德哲學」的全部範圍。威廉士(Bernard Williams, 1929-2003)更明確將「道德」視為倫理的一種特殊發展,它只強調「義務」(obligation)這個倫理概念,而不重視其他的倫理概念,所以他認為「倫理」的範圍較廣,而「道德」則代表較窄的體系。因此倫理考量(ethical consideration)不只包括義務,也包括德行和行為的結果等。

儘管在英文的用法中「ethics」和「morality」有一些出入,但是中文的「道德」所包含的意義遠超過「義務」的考量。威廉士所謂誠實、正義、偷竊、謀殺等品格的倫理考量,在中文中也是道德的考量,因此本書在使用「倫理」和「道德」時並不特別加以區別。

(二)哲學如何思考問題?

根據蘇格拉底的說法,倫理問題是有關「一個人應該如何過活」的問題,因此倫理學所探討的問題和美好人生的追求息息相關。蘇格拉底和柏拉圖(Plato, 428-347 BC)都認為,人生需要透過哲學式的引導,才有可能幸福美滿。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一個不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所以在進入倫理學的主題之前,有必要對哲學式的反省和思考作簡單的介紹。

一般人對哲學的印象是:哲學家常常把簡單的東西變得很複雜、把很清楚的東西變成不清楚。這個印象基本上是正確的,一般人認為「簡單」和「清楚」的東西,確實是哲學思考的對象。譬如:哲學家會懷疑你眼前看到的一張桌子是不是真的存在。根據我們的普通常識,幾乎沒有人會質疑這樣的問題,然而一張一般人都毫無疑問認定存在的桌子,為何它的存在會成為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其實哲學家不是不知道一般人的想法,也不是看不到這張桌子,哲學家關心的是:我們有什麼理由證明人的感官覺察到的東西確實存在?我們認定這張桌子存在的證據是什麼?唯一的證據似乎是我們知覺到它的存在,但是由於我們的感覺和知覺並不是百分之百可靠,如果一條繩子可能被我們看成蛇、筷子沒入水中的部分看起來是歪的、鐵軌的盡頭看起來會交叉,我們又如何可以證明現在看到桌子的這個知覺是可靠的?

譬如畫家在他的畫布上呈現出來的桌子,它的形狀絕對不是方形,而畫布上桌子的形狀才是我們真正看到的形狀,除非我們站在桌子的正上方,否則桌子呈現給我們的形狀都不是方形。也就是說,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能沒有真正看到過方形的東西,我們認為它是方形,完全是透過推論得來。畫家在畫布上畫的桌子形狀,才是真實地呈現我們所看到的形狀,我們並沒有真正看到方形的桌子。

這裡所涉及的問題在哲學上稱為真實(reality)和表象(appearance)的問題,有些哲學家認為我們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無法真正掌握真實,因為所有事物呈現給我們的樣子,都受到我們感官的特殊結構的限制。譬如一粒紅色的蘋果,對青蛙而言可能是綠色的,因為青蛙的感官結構和我們不一樣,因此我們不能說蘋果是紅色的,只能說這粒蘋果呈現給人類的顏色是紅色的。

所謂「紅色的」是我們的感官對事物「加工」的結果,並不一定是事物的真正顏色。換句話說,人類和青蛙一樣,感覺和知覺都受限於特殊的生理結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在感覺和知覺這個世界,因此透過我們知覺所認識的外在世界,是不是就是外在世界的實際面貌,永遠是一個無法確證的問題。

即使我們假設人類所知覺到的世界就是世界實際的樣子,譬如假設人類看到的蘋果顏色就是蘋果真實的顏色,如果進一步思考將會發現:兩個看到同一粒蘋果、也都同意蘋果是紅色的觀察者,實際上無法驗證他們看到的蘋果確實是同樣的顏色。儘管兩個人都說:「這粒蘋果是紅色的。」但是張三口中的紅色是否和李四的紅色一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