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新北國中生遭同學持彈簧刀割頸,醫師:頸動脈出血3到5分鐘內死亡,務必全力壓住傷口,叫救護車

新北國中生遭同學持彈簧刀割頸,新北血一度命危現已恢復心跳

《中央社》報導,國中割頸新北市某高中國中部學生昨(25)日疑因要到其他班級找人遭拒,生遭進而發生推擠,同學竟持彈簧刀劃傷對方脖子,持彈車當場血流如注,簧刀沒有生命跡象,醫師經送醫裝葉克膜搶救,頸動救護傷者目前已恢復心跳。脈出

警消昨日中午12時23分接獲通報,分鐘某高中發生國中部學生遭彈簧刀劃傷脖子案件,內死由於傷勢嚴重,亡務當場沒有呼吸心跳,必全經送亞東醫院急救,力壓恢復心跳並裝上葉克膜送加護病房觀察。住傷

頸動脈出血急救,醫:全力壓傷口、叫救護車

(中央社)新北市某中學學生昨日發生口角,1人遭對方持彈簧刀劃傷脖子,當場血流如注。台大急診醫師李建璋說,頸動脈遭割恐在3到5分鐘內死亡,務必用全力壓住傷口,並叫救護車。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頸大動脈運送血流到大腦,且離皮膚表層僅1到2公分,若遭劃傷,短時間內就可能流出500到1000c.c.的血液;人體若流失四分之一的血量,就會休克,流失血量達三分之一就會昏迷。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資料,人體血液約占體重十三分之一。若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計算,血液共約4000餘c.c.,因此若流失約1000c.c.血量,就會有休克危險。

頸部出血事件該如何處理,李建璋說明,若割到頸動脈後未做處置,3到5分鐘內就會死亡,「第一時間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壓,然後叫救護車」;加壓時,要用很大的力量壓下去,且不用擔心腦部缺血,因血流會從另一邊的血管持續送往腦部。

不過,李建璋說,頸部加壓比較困難,只能找出正在噴血的出血點,用最大的力量壓到底,不像一般四肢出血,可以用止血帶綁住;現場若有膠帶,可以協助往傷口四周固定,但須注意不能環繞,否則另一側頸動脈也會沒血流。

臨床上遇類似狀況,李建璋指出,「其實幾乎都救不回來」,先前在高雄長庚醫院地下街也曾發生割頸事件,傷者很快在幾分鐘之內就失血到難以救回。

校園濺血,醫:學生若反覆惡夢、坐立難安,需專業協助

(中央社)新北市某中學學生昨日口角,1人遭對方持彈簧刀劃傷脖子當場血流如注。教育局表示,將提供學生輔導措施。醫師提醒,若學生事後有坐立難安、反覆惡夢等情況,需尋求專業協助。

新北市某高中國中部學生昨日中午發生口角衝突,1人遭對方持彈簧刀攻擊劃傷脖子,當場血流如注,沒有生命跡象,送醫急救。新北教育局表示,初步了解是學生在中午下課時間偶發的衝突,後續將與學校針對此一事件提供相關學生積極輔導措施。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接受媒體聯訪說明,因為學校理論上是安全環境,卻在校園內目睹傷害事件,對學生同儕來說,是很強烈的心理衝擊;一般暴力事件依嚴重程度、當下情境等狀況不同,約有8%到20%的機率可能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至於學生心理狀態受影響程度,李俊宏說,與各自脆弱性、事件嚴重程度、和離事件遠近等因素有關。若學生原本有憂鬱、焦慮狀況,就較易受影響。

同樣是衝突事件,打架或殺傷事件的嚴重程度也不同;再來,事件涉入者或目擊者,所受的影響也會各有不同,若是與受害者、加害者關係較好的同學,也可能發生替代性創傷。

李俊宏指出,一般校園若啟動輔導諮商機制,通常會先向學生說明事件;因有時候事件衝擊性太大,有些學生可能事後還是不明白事件始末,若有較清楚了解,能降低心理衝擊,但也須避免在處理過程中再度造成創傷,因此需要專業介入。此外,也可以在班級內開治療性團體,讓大家講講對事件的感受。

若學生衍生為急性壓力症候群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狀況,李俊宏說,就要轉銜醫療院所治療。有些家長會憂心,帶到精神科就診是否會留下健保用藥紀錄,但其實可以先到門診評估,除非已經有比較嚴重的病理現象,否則也可以進行談話性治療,就不一定會留下紀錄。

李俊宏指出,事件後約需觀察1個月時間,若學生有反覆惡夢、坐立難安、過度警覺等狀況,都要注意;創傷太嚴重時,大腦為了自我保護,可能會阻斷與外在連結,導致平常認真的孩子坐在教室裡卻人在神不在,甚至失憶、想不起來事情,或有不敢去教室,同學打電話不敢接、不敢談等情況,都可能需要專業人員介入協助。

新聞來源

  • 新北國中生遭同學持彈簧刀割頸 一度命危現已恢復心跳(中央社)
  • 頸動脈出血急救 醫:全力壓傷口、叫救護車(中央社)
  • 校園濺血 醫:學生若反覆惡夢坐立難安需專業協助(中央社)

延伸閱讀

  • 新北國中生遭同學持刀割頸命危,律師分析過失致死和殺人差別:青少年若認罪可能判10年
  •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殘暴到誰都管不了的少年,「複雜圖形測驗」的結果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