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在外地,外國並非有吸引力的人學語言,其最大的廣東魅力來自方塊字。
廣東話不是話與國家的官方語言,其所代表的外國文化也難與英美法德日匹敵,亦無如歌德學院、人學法國文化協會、廣東英國文化協會等機構大力推廣。話與因此,外國能吸引多少外地人和母語者二代學習,人學很取決教學者的廣東能力。
我在外地觀察多年,話與發現對外國人來說,外國粵語首先引起他們興趣的人學,是廣東方塊字之奇特,而不是古怪的音調。在德國教中文,或是為當地小學生舉辦中文的試學講座,我都會先教中文字,例如「一、二、三」、「日、月、雨」、「本、末」,讓他們知道中文字是有邏輯的。有如象形和指事,前者畫出事物,後者標記事物的位置。當學生見到「日、月、雨」這幾個象形字,不論年齡,他們都會立即很驚嘆,並興致勃勃的寫在筆記本上,然後跟鄰座私語討論這些字像不像它們所指的事物。而學生學到「一、二、三」時,都會笑起來,我就問他們知否「4」怎樣寫,總會有人回答是四劃,然後我就教他們「四」字,必引起一陣嘩然,說原來中文真的沒這麼簡單。
相比起可以即時引人入神的方塊字,粵語語音對大部分外國人來說很奇怪,也不動聽。聽過有些人說廣東話像切菜的聲調,一下一下的斬下,就是英文choppy的感覺。好像很少聽過人讚賞廣東話音韻動聽,有的都是已有基礎或學了多年的人。曾經教過一位俄羅斯人用廣東話問路,我教他說「請問火車站點去?」,他聽後不斷重覆「請」字,然後說「ching ching ching chong chong」,跟我說難怪中文又叫「ching chong」。我相信他無歧視之意,因為俄羅斯沒美國有這麼長的華裔移民史,未必知道這句對華人有冒犯,但可見外國人對粵語的第一印象,都是怪誕的音調。而當我教外國人六聲九調時,他們都會感興趣,不斷自己練習,但很快就會因聽不出聲調的分別而放棄。
父母教導兒女廣東話,會比教沒基礎的外地人容易。因為至少假如父母從小跟他們說,他們都可以聽懂,雖然未必會寫,也未必肯講。要是子女在德國出生或成長,之前未在學校學過寫中文,那教他們一些有趣的方塊字及其邏輯,可以在他們幼年時引起興趣,至少讓其知道中文字不是想像中難和虛無漂渺,而是一種漂亮的藝術,也有道理所在。
所以在外地教粵語,不妨從文字開始,讓人先領略中文富美感的一面,怎樣繪形繪聲地寫出西方字母所無的美態。然後再教語音,讓外國人知道廣東話的音韻雖不太吸引,但它背後還有許多美感,越學下去就越入神。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