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晶片仍無法獲得緩解,全球千萬未來iPhone恐面臨無貨可供的晶片窘境,由於博通(Broadcom)和德州儀器(TI)供應的荒蘋零組件不足,原定今(2021)年最後3個月生產的果傳供應新iPhone,將減少最多達1000萬支,砍單而9月業者採購半導體的支新直「前置時間」,已創下2017年以來最長紀錄。業界有人
晶片荒惡化,鏈中交貨週期長達22周
自去(2020)年開始半導體產能不足的囤貨問題,持續困擾全球供應鏈,全球千萬許多跡象顯示情況正在惡化。晶片其中一個原因是荒蘋東南亞疫情反覆加劇,導致該地晶片封測以及電子組裝廠被迫關閉。果傳供應
馬來西亞是砍單一個主要的電子封裝中心,這是支新直一項勞動密集型工作,需要將基本元素組合成可用的功能組件並進行質量檢測,然後才會運到海外,並用在下游終端產品上,對於全球半導體至關重要。
Susquehanna分析師Christopher Rolland強調,就東南亞第三季「交貨周期」而言,從晶片訂貨到向客戶交付所需的時間,平均拉長至22周,而相較於去年13周,已經延誤兩倍時間。
「自2013年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他從未見過這麼長的交貨周期,」他告訴《華爾街日報》,在晶片市場的某些領域,這個問題甚至更嚴重。Susquehanna的數據顯示,汽車領域中一個關鍵部件MCU控制器目前的平均交貨周期,已經高達32周,這幾乎是過去常態的3倍。
MCU晶片主要供應商Microchip執行長Ganesh Moorthy在上(9)月的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表示,「沒有任何跡象讓我們感覺到,從現在到2022年中期我們會看到供應和需求趨於平衡」。
IHS分析師Philip Amsrud則預計,交貨周期至少要到明(2022)年上半年才會開始縮短。而記憶體晶片製造商美光(Micron Technology)的執行長Sanjay Mehrotra稱:「一些零件的短缺,近期內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們的晶片出貨量」。
面對供應鏈屢傳「缺貨」的情況,10月1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直言,供應鏈當中一定有人在囤貨。他說:「我告訴他們,你是我客戶的客戶的客戶。我怎麼能(優先考慮其他人)而不給你晶片?」
為化解供應鏈問題,美國商務部要求晶片製造商,在11月8日前填寫一份問卷調查。雖然這項要求為業者自願提供,若企業代表不回應,白宮可能會援引「國防生產法」或其他工具,強迫業者提供資料。
不是供貨不足 劉德音:供應鏈中有人囤晶片
由於美國商務部態度強硬,劍指包括台積電、三星等在內等晶片製造商,盼能找出晶片短缺的原因。劉德音接受《TIME》訪問時不平地表示,很多大廠指責台積電供應不足,但實際上被送往工廠的晶片比用在產品上還多。
他稱,全球「晶片荒」情況下,代表供應鏈有狀況,為了解決問題,已經要求團隊對不同的數據點進行審核,以破解哪些客戶真正需要,找出哪些客戶在囤貨。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日前點出,就車用晶片供應體系而言,供應鏈又長又複雜,各大車廠還有自己的供應鏈體系,涉及元件相當多且缺一不可,比手機、筆電更容易有「長短腳」(供貨不均)問題。
過去一年中國ICT業者除了汽車晶片外,在手機、筆電供應鏈就有囤貨現象。他推測,此次車用晶片荒趁機大量囤貨,可能與中國車廠供應鏈業者有關。
《關鍵評論網》採訪封測大廠超豐電子業內人士指出,過去電子產業中,比較嚴重的是「運輸交通」的問題,隨著陸、海路比較緩解,台灣也因疫情控制得當,照理來說,晶片出貨相對它國會順利許多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目前竹科廠區的產能仍然滿載,以台灣而言不如東南亞疫情嚴重,若過度延誤出貨,可能透過各業者調度,避免惡化。
但針對晶片荒持續困擾一事,他強調就第一線觀察,確實有囤貨的疑慮,日前傳出車用晶片,現在則是智慧型手機、筆電有狀況。他說:「目前台灣封測廠接到單後,都會再多做一成備用」。
「且就我所知竹科廠區,上游原料到到貨都沒有delay的情形,都是如期交貨,」他分析,電子產業上、中游到貨幾乎沒有延誤,更不可能是下游(封測)流水線有狀況,因為下游封測客戶的單有多少,就要給出去多少,否則根本拿不到款項,問題可能出在下游廠商如PCB(印刷電路板)等。
美系外資則認為,蘋果面對「供貨延誤」狀況,目前不太可能下砍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訂單,因為供應鏈情況仍然不穩定,一旦零組件供應恢復,代工廠能為立即出貨,有時間充分準備,而今年下半年iPhone13系列的預估總產量將下修8700萬支,也為市場埋下衰退隱憂。
延伸閱讀:
- 「晶片荒」從汽車蔓延到智慧型手機,下半年3C銷售旺季漲聲響起
- 美國商務部要求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提交「機密資料」,以找出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
- 晶圓代工大廠漲聲四起:Delta肆虐、運力吃緊、銷售旺季,三大因素持續推升晶片需求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