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孩子手機成癮切勿權勢逼迫戒除,心理師建議「推力、引力」三大原則方向

文:李維庭(穗波心理師,孩手資深執業臨床心理師)

本文是機成建議從我的觀察中看到的心理動力,並非科學研究結果,癮切引力但也符合諸多研究的勿權發現,手機使用成癮已成為全球性的勢逼議題,尤其在親子教養上經常常被討論。迫戒最常見的除心問題描述為,困擾的理師父母親向他人詢問:我的小孩手機使用時間太多了,影響到他正常成長發展,推力該怎麼辦才好?

許多人會直接回答「限制手機使用時間」或「沒收孩子手機或是大原拔掉網路」等方式,但這種方法是則方以權勢直接壓制,通常會招致心理不少反彈;甚至有的孩手孩子反應很強烈,會以攻擊父母或以自殺行動來威脅。機成建議所以用權勢威逼的癮切引力作法,以心理師的勿權臨床經驗來看很不建議。

那麼哪種方法可能可以順利解決這樣的狀況?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觀念:

一、孩子的正常成長是有軌道的。通常爸媽帶領孩子,教養他們,使他們以後可以獨立自主,為自己負起責任,順利在社會上生活。我統稱這是一個「轉大人」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內涵,我曾經為文指出:讓孩子發展個性,再發展群性,主軸是讓孩子全力發展自我;孩子成長發展的目標不在於贏在起跑點,而在於豐盛爸媽和子女雙方的生命經驗。

二、孩子被帶離正常成長發展軌道,是因為有個力量讓孩子偏離軌道,這個力量分兩層:推力和引力。

三、「推力」是指把孩子推出既有的成長軌道之力,當這種力量發生時,孩子感到痛苦,所以想藉使用手機逃避它,以轉移注意力。根據研究,有十大風險因子,包括:

  1. 社交焦慮:與人的互動交往感到困難
  2. 憂鬱:長期心情低落
  3. 低自尊:自我感覺低下
  4. 無聊感:常覺無生活方向、沒事做
  5. 神經質:對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過度敏感、想太多
  6. 課業壓力:特別是課業挫折
  7. 家庭功能不佳:特別是親子衝突
  8. 人際疏離:覺得沒有人想接近瞭解他
  9. 敵意:總是用敵對的方式解讀外界訊息而常反抗
  10. 衝動控制不良:心中的欲望難以延宕,趕緊實現獲得它的行為模式。

四、「引力」指的是吸引孩子使用手機的力量,這些力量讓孩子在使用手機時感到快樂,我認為這些力量主要有三種:

  1. 能「讓孩子感覺很有能力」,比如說在手機遊戲中一再獲得勝利,孩子會逐漸沈迷於遊戲之中,因為遊戲結果給予他個人表現的肯定或者給予某種隨心所欲的自由度(創作、掌控)
  2. 能「讓孩子感覺自己以某種人設出現,通常是可以跟其他成員交流受歡迎的人設」,比如以某種姿態參與社群應用程式(FB、IG等等),獲取他人與之互動的動機並得到他人對某些自己所設定的人設的回應,而與人互動本身就是一種酬賞因子
  3. 「滿足某種成長階段會有的欲望」,比如說某些色情網站滿足了青少年對性的好奇與窺視欲,可以嚐到被禁止事項的滋味。這些在現實中被禁止的事項,在網路上卻接觸得到,可說是現實生活中因這些禁忌而產生了心理被誘惑的感覺,更想一探究竟,於是乎利用網路達成,而手機是跨越禁忌事物的手段。

五、「手機使用」應該放在生態系統脈絡來審視,當更動系統中的人、事、物及環境因子,當可調控孩子的手機使用狀況。

由以上五點認識,運用在孩子「手機使用」議題的教養中,我們可以有三大原則方向,但要注意這都是較長遠但根本的作法。我在此要向焦慮的爸媽呼籲,除非把你的孩子丟進一個完全控制的環境(如:住院或某種夏令營),對手機已沈迷的孩子來說,沒有速效的方法,這點請爸媽諒解:

  1. 降低「推力」
  2. 減緩「引力」
  3. 增加孩子參與其他活動的「引力」

第一項,降低孩子手機使用的「推力」,我們可以逐一審視十大風險因子的狀況,並施與相對應的對策。比如,憂鬱或神經質,可以引介心理師介入服務;又如家庭功能不佳,可以請教養者儘可能不要用負向言詞對待孩子,並且提供孩子成長所需要的事物。

第二項,減緩「吸引力」,比如要孩子付出報酬才可能增加手機使用時間,可以是一個考慮的方法,但要注意孩子跟別人家的狀況作比較而心生怨恨;或是教導正常性知識,甚至一起評論色情網站及分享經驗、如何適當對待自己的性欲望及處理方法等。總之,尋求方法來降低孩子對手機使用吸引力的方法。

在第三項,在孩子成長初期時,就多多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比如說踢足球、游泳或踏青等,等到他接觸到手機時,已經有其他許多有趣的活動跟「手機使用」競爭,「手機使用」便會稀釋成眾多有趣活動的其中一項,孩子就不容易沈迷在手機使用之中。若是沒有在孩子成長初期就培養有趣的活動,那就需要一段時間找尋其他活動,並讓孩子感到興趣且強化它,讓它足以替代手機使用的愉悅感。

剛說過,不建議照顧者貿然停止孩子手機使用,就實務發現,孩子反彈的力道不小,不只破壞掉和照顧者的關係,還增加悲劇的風險,報章雜誌三不五時報導的案例即可知悉。所以,如果你要管控孩子使用手機,不希望他沈迷成癮,不妨參照上述幾個要點,必要時和相關專業人員討論。

手機使用的方向應該成為生活的「輔具」,而不是危害個人生活的有毒物品,但因為它有成癮性,要小心「它是否已對孩子身體造成危害」、「它是否已經影響孩子該有的其他活動」及「它是否提供的快樂感在單位時間內遞減」。注意這三項,縱使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較長、頻率較高,身為家長的你也不用太擔心。

延伸閱讀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3C成癮?重點在於「放下手機後要做什麼?」
  • 孩子放暑假手機滑不停、講也講不聽,家長可用這四招協助降低手機依賴
  • 精神科醫師談育兒:小孩5歲前不要擁有手機,使用平版要有嚴格規定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