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接連的關鍵轉手之間,最初叫做「東森電子報」的眼中樣的閱聽網媒ETtoday和東森新聞台早已是不同老闆,但帶著王令麟一脈相承的盯E的午新聞商業性,原本大多只是間新重新剪輯別人貓狗或車禍畫面的ETtoday,最近也推出午間新聞節目,聞想並以節目中女主播的吸引形象,在旗下的什麼捷運站看板大打廣告。
而這面廣告,關鍵這幾天竟成為一個媒體圈中的眼中樣的閱聽茶壺風暴。
事件最初,盯E的午是間新《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拍下那張五位女主播合照廣告,發文笑稱「看個新聞也可以看到有上酒店的聞想fu」,許多同行也留言討論物化主播和「新聞酒店化」等主題。吸引
有趣的關鍵是那篇貼文發表之後,原本每天都會發文數則的汪導竟無聲無息好幾天,後來他才由新開的小帳發文,表示自己原本帳號因為遭到集體檢舉,被Facebook禁言30天,相關事件也受到陳季芳在內的多個資深媒體人唱和,汪怡昕本人也持續發布自己和ETtoday員工留言對戰的內容。
要總結紛爭兩造的立場其實不難,一方覺得用酒店小姐來譬喻主播是一種羞辱,另一方覺得不該把酒店小姐當成歧視,何況那些主播的表現更不專業,而員工檢舉導致禁言只是另一個火上加油,被稱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燃料。
有趣的是,好像幾乎沒有媒體報導這個事件,沒有出圈。
每個品牌都會設定客群,你覺得ETtoday的是什麼?
在媒體界,ETtoday有過的爭議並不算少,像是包括筆者友人在內就有許多人曾被「盜圖」——不只是日常發文,而是有版權的攝影作品,而且自己甚至不是事件當事人,照片只是被當成情境配圖;而在東森新聞還屬於東森集團的時代,也曾發生過記者使用有版權的網路照片甚至遭起訴的情形。
有趣的是,在這樣的編輯台運作下,我們搭捷運時又常看到看板廣告展示漂亮的ETtoday數據:「社群互動全球No.1」、「88%的人看新聞都用ETtoday」、「Z世代最愛新聞網站」等等。因此,和先進們已經反覆論戰過的新聞專業相比,我更想談談新聞媒體的定位,和那對新聞產業的影響。
和每個品牌一樣,各家媒體當然都會設定自己的客群。例如《聯合新聞網》應該是自詡為知識藍;那段時間《中天新聞》是韓粉;《關鍵評論網》是多元觀點、關心社會又能讀長文的人,等等。
那ETtoday的目標客群又是誰呢?如果用工人智慧畫出一張「文字雲」,那張圖應該包含:年輕人、網路世代、鄉民、社畜……魯蛇?我會這麼猜,是因為近來看到許多ETtoday廣告,都包含像是「被老闆釘」、「買不起房」、「薪水不漲」這樣的訊息,可猜測是想引起相關族群的共鳴。
而ETtoday許多新聞內容也為這樣的人群量身打造,消費化、娛樂化、爆紅影片、正妹、行車紀錄器……你說這樣是罪過嗎?其實許多人在工作的壓力下,最想看的確實就是這些內容。
當大部分的媒體都在想辦法創造「魯蛇快樂聞」,我們失去了什麼?
筆者在英國念媒體管理時,就曾比較過幾個大報的印刷量,排名至今也沒有太大變化。
若看最後有完整數據的2020年,以挖糞和名人八卦為主的《太陽報(The Sun)》每日發行量有125萬份,很多台灣外電的獵奇新聞來源《每日鏡報(Daily Mirror)》接近117萬份,反觀字很多、報導硬但很重要的國際事件、常有重磅專題和深度調查報導的《衛報(The Guardian)》,則是13.2萬份。
沒錯,少了一個零。把這樣的現象搬來台灣,應可確信那些88%和Z世代最愛的標語,真的不只是標語而已。
對傳統媒體經營模式來說,每一份發售和一個點閱,都是一筆廣告錢。也因此,假若媒體經營者都只以圖利為單一目標時,他們發現《關鍵時刻》全時段收視率最高,便要把政論節目都拍得像《關鍵時刻》;東森新聞的收視率高,三立新聞就要越來越像東森新聞……。
所以,ETtoday的點閱和分享那麼多,那大家就一起來多做一些像ETtoday那樣的內容。
問題是,這些媒體在享受多出來的流量時,卻沒發現他們讓「想看認真的新聞」的閱聽人快速流失。
這些人可能轉往外國媒體,或開始變得不關心新聞,造成的結果是讓台灣的新聞閱讀族群縮小,有心做精緻中文內容的平台生存壓力更大。於是,各家媒體只好打更多雞血從萎縮的既有讀者群攬客,再丟掉更多汪怡昕那樣的閱聽眾。
直到那一天,新聞節目的廣告,變成五位女主播的宣傳照。
毫無疑問,一定很多人在午餐時間,會看ETtoday午間新聞看得很開心——或許是他當天最快樂的一個小時。但我更希望大家思考的,是這些媒體在設計訊息時,想像的是怎麼樣的觀眾,餵養怎麼樣的訊息,如何把觀眾變成會想一直看ETtoday的人。
如果我們還歡天喜地跳進去,不就代表我們正是他們心中想像的那個模樣嗎?
延伸閱讀
- 台灣新聞媒體是「慢性自殺」還是「被慢性自殺」?
- 《我們與惡的距離》:新聞媒體的困境與難題,不是叫人「學會看新聞」就能解決
- 有線電視總戶數創新低,為何新聞台仍為「上架」搶破頭?
- 自媒體時代,身為「庶民」的我們更需要媒體識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