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無氧登頂台灣第一人呂忠翰:「台灣需要會探險的小孩」,這是我的初衷與信念

文:呂忠翰(阿果)

我是無氧灣需呂忠翰,大家叫我阿果,登頂第人從事登山已二十六年,台灣共累積十二次遠征八千米山峰攀登經驗,呂忠以及七座台灣無氧首登紀錄。翰台會探13歲我第一次攀登玉山時,險的小孩曾經墜谷與死亡擦身而過,初衷但我沒有因此退卻,與信支撐我登山的無氧灣需信念是:台灣需要會探險的小孩,這是登頂第人年輕人撐起下一代的勇氣。

許多人問我,台灣為什麼要探險?為什麼要爬山?其實和山共舞是呂忠件非常有趣的記憶,尤其是翰台會探這十年來,我帶著熱情與勇氣走向世界的險的小孩舞台。

從小在鄉下成長的初衷我,很早就接觸山林與大自然,在文化教育背景下,意外自承一種特殊的學習路徑。從隔代教養的鄉間放牛吃草,而後被丟到山林野放;轉入體制外的教育,擁有許多愛我的師長陪伴長大;進入國高中後,很快接受專業的登山訓練,從此就再也離不開野外了。

愛運動的我外表看起來就像原住民一樣,但不愛讀書的我,在旁人眼中似乎變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孩子。其實父母不是這樣期待我長大,直至現今他們依舊認為,好好讀書才能上大學、將來出社會才能擁有穩定薪水工作、進而結婚生小孩傳宗接代,這些爸媽所期望的社會的傳統價值觀,我好像被念了快二十年,耳朵很硬的我,雖然能同理他們的期許,但對我的內在責任來說:「台灣需要會探險的小孩」,這是我的初衷與信念。

登山不是數算成績,聆聽大自然充滿驚喜

我的山不是山巔,也不是踏數著山頭,或是數算成績般盲從追尋著我不懂的紀錄,對我來說把山當朋友,就像有什麼事情想與朋友分享一樣,告訴朋友(群山們)目前有什麼有趣的能力,或自己遭遇發生過的事情。想找個無人的地方,一起仰望星空分享,可能風稍稍帶來訊息、可能雲帶來了內心畫面、更可能是動物們的招呼,或者放肆的讓我淋上一場暴雨。

豔陽、搖晃的樹影、一朵轉角相遇的花草、翱翔劃破天際的老鷹、探頭探腦的黃鼠狼,這就是我為什麼要爬山的誘因,我想找這位聆聽大師,祂擁有的總是讓我充滿意想不到驚喜,烙印著好奇,那未知探索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也如藏鏡人般與我靜靜地對談。

孩子越來越怕黑,逐漸失去探險自然的能力

人來自大自然,因而會想回到大自然是天性,但是我們的文化跟教育,甚至社會規範都逐漸讓我們失去探險自然的能力。舉例來說,台灣的燈光又多又亮,生活中我們沒辦法去欣賞月光、感受不到什麼是滿天星斗點綴出來的壯闊,無法從最純粹的體會下認識大自然,也因此失去了真實與想像。試問,那我們有能力再去創作一首,如貝多芬的月光或表達深邃的星空嗎?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看著孩子們也越來越怕黑,無法靜靜聆聽黑夜裏的蟲鳴蛙響、感受黑夜中那黑晶晶的雙眼,與充滿活力的世界。大多就是白天去動物園看懶洋洋提不起勁的動物,並且常看到想用亂吼亂叫的方式去引起動物目光,越來越少人可以理解,動物大部份是夜行的,他們的視力可能不是很全面,夜可以比較安全自在的活動,並且透過耳朵,嗅覺,經驗來活著。

國三揹西瓜露宿玉山,難忘與山獨處的夜晚

記得我第一次露宿,是在二十幾年前的玉山北峰氣象站附近,國三的我跟著師長們上玉山,我們還揹著西瓜、躺椅等等,就這樣在玉山旁住了一個禮拜,露宿那晚是校長提議,請我們試試看與自己相處,告訴我們就帶著睡袋自己找個地方靜靜的窩著,直到如果會冷會怕回來山屋就行。

那是一個清風徐徐的夏夜,第一次獨自離開大家,從一開始的膽怯,時常回頭眺望北峰屋子的燈光,幾個轉角後因為需要攀爬的專注,逐漸忘記要回頭的感覺。稜線上游走,前頭的微弱燈光引導著自己,我找到一個剛好容身躺著的石頭縫隙裏,一邊可簡單避風,一邊是望著幾排燈火通明的西台灣,我已經忘記山屋離我多遠了,而溫暖的睡袋跟地墊,一罐保溫瓶,幾個小零食,就這樣等著月亮的升起。

那一夜對我很特別,月亮如同太陽般從東方出現,照亮著整片玉山,黑安靜了下來,山脈巨人起身離開,夜裡靜悄悄的,看著月亮來到了正上方,玉山主峰上發亮岩石,皺摺般線條像是燙過的黑西裝,忍不住思索,有機會爬上一爬嗎?稍微分心一下,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直到天明的日出。

呂忠翰第一次爬山的照片。圖/呂忠翰提供Photo Credit: 呂忠翰提供 via 觀點同不同
呂忠翰第一次爬山的照片。

第一次攀登玉山就墜崖,沒嚇到反更享受翻越山巔

玉山是我第一座攀爬的山,記得是在十三歲的時候,那時好像認為每個台灣人一定要在一生中爬上個一次。但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爬山卻沒能思考這件事,因為還沒來得及想像前,就先墜谷了!

也許當時不知道爬山有什麼好玩,胖嘟嘟的我,只知道要揹負很多裝備、走好長的路程,看著走道都開好了路,感覺有點無聊,由於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在溪谷中玩耍,也喜歡跳石頭,於是左右兩側的石頭就變成了我的跳台,就這樣跳著跳著,開心一個人走在最後一個,一不注意踩上一個鬆動石頭,居然飛下了山谷。

記得只來得及短暫叫了一聲啊!眨個眼才驚覺還沒有死,原來是被岩壁上的樹藤抓住,還好沒有墜落很深,大約是四、五米高度。我站在橫長出岩壁的樹幹上晃呀晃,其實還來不及緊張,只知道自己還活著,要想辦法爬上去,試過幾次後,覺得沒有機會回到步道上,只好大聲呼救已經走遠的家人,最後我被用繩子拉上來才撿回一命。

回想起來,為什麼那次墜落我沒有被嚇到,從此不再爬山呢?

我想對我來說,大自然總是充滿驚奇,但也暗藏著危險,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效果。一方面在大自然中逐漸成長茁壯,另一方面也學著體會弱肉強食的規律,想在自然中走跳,追尋存在的平衡,只能學習越來越堅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