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導讀】閱讀《她的世導讀世界史》的幾種視角
會注意到琳達.柯利的《她的世界史:跨越邊界的女性,伊莉莎白.馬許與她的界史紀十八世紀人生》(英文本,二○○七年出版),涉及史海勢更史圖最早是全球全球受到二○一一年歐陽泰(Tonio Andrade)的影響。歐陽泰那時的性別新趨像《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新書,隔年才有中譯本,洋史一般台灣讀者還不是幅世很熟悉這位作者。現在,世導讀他可是界史紀好幾本暢銷書的知名史家,其中,涉及史海勢更史圖「全球微觀史」就是全球全球他所創的新名詞。
歐陽泰提倡「全球微觀史」,性別新趨像曾在〈一個中國農夫、洋史兩個非洲男孩及一位軍官:走向全球微觀史〉(二○一一),幅世就提出要以全球視野來書寫個人生命史的世導讀重要性。他認為我們不太容易在《世界史期刊》及《全球史期刊》中見到這種類型的文章,反而會關注個人全球史研究的都不是世界史的研究者。
他舉三本著作為例,分別是二○二一年底剛過世的史景遷的《胡若望的疑問》(英文本, 一九八九年;繁體中文版,一九九六、 二○一九年出版)、琳達.柯利的《她的世界史》(繁體中文版,二○二二年出版)及著名新文化史家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行者詭道:一位十六世紀文人的雙重世界》(簡體中文版,二○一八年出版)。
這些著作主旨在探討全球轉變與文化相遇,焦點都集中在一位進行跨文化移動的旅行者身上。這種研究取向使得這些書都能以敘事筆法寫出這些不起眼人物的生命史,又能以小見大看出那個時代的世界變動,因而可讀性都相當高。歐陽泰的文章並未對這些書做太多介紹,僅是以自己的研究個案為例,期盼世界史研究者能嘗試以全球脈絡來研究個人故事。在他的文章中,農人、非洲男孩及軍官這些人物的命運,都被捲入十七世紀巨大的跨國貿易及跨文化交流的時代浪潮中。
《她的世界史》的研究取向涉及了家族史、不列顛史、帝國史、性別史及全球史。作者透過伊莉莎白.馬許這位我們從不熟悉的女性,讓我們看到了與以往大歷史截然不同的十八世紀世界。以下從幾個面向作補充。
一、全球性別史。作者在緒論中雖然沒有提到性別史,卻是一本全球性別史的佳作。玫莉.威斯納– 漢克斯(Merry E. Wisener-Hanks)在〈全球史與婦女史、性別史及性史〉一文中提到,以往的婦女史、性別史缺少世界史的議題;而世界史又不關注婦女及性別的課題,就算彼此的主題有互相涉及,但還是集中在美國地區。就如同大衛.諾斯魯(David Northrup)近來所評論的看法一樣:「世界史一直說的都是『大合流』(great convergence)的故事。相對地,過去數十年來,婦女及性別史則轉向到分流(divergence)這主題。」
威斯納–漢克斯認為這種現象與過去二十年來的史學的「語言轉向」或新文化史的興盛有關。在這之後的婦女史關注的只是再現、文化與論述,歷史只成為一種文本,「婦女」只是一種歷史建構。在此情況下,威斯納– 漢克斯認為文化研究並不能提供給我們一種整體的理論,而大部分的世界史並不去涉及性別,婦女史與性別史多集中在美國史。然而,近來已有一些作品已經突破上述限制。
這些研究大多不會明顯標榜他們是世界史學者,但是他們的觀念或研究課題在世界史中是一直極為重要的,例如相遇(encounters)、邊境、疆界、移民、跨國、國家、認同、多樣性。世界史可以提供婦女史及性別史研究者更有機會擺脫過往看法以進行社會史的主題研究。格爾妲.勒納(Gerda Lerner)的文章〈美國婦女史:過去、現在與未來〉就觀察到最近美國婦女史的著作中有關非裔美國婦女的書籍、論文關注的焦點,較其他美國史研究更集中在婦女的組織及階級;並且感興趣的是她們過往的實體生活,遠超過對她們的理解與再現。
過往已經有一些婦女組織的研究是從世界史的角度。然而,從全球視野所做的性別的階級分析,則可以探索性別、性、種族、及國家認同中性別角色的各種交錯。最後他總結認為, 過往世界史及婦女史、性別史朝著不同路徑的方向—一面往合流,另一個往分流,但我們現在可能正面臨兩者相互交流的時刻。
從性別與帝國研究的爆炸性數量來看,當前的婦女史與性別史已經更願意花較多時間在相遇與合流的課題。這樣的發展或許可以稱之為「新新社會史」。「性別」和「全球」在過去數十年,就像是兩片分開的鏡片在重新修正歷史。如今兩者合體,更能讓我們擁有望遠與顯微的視野效果,去看見及發現過往我們所忽略的事情。
二、全球微觀史:全球史絕對是近十年最紅的史學新趨勢,但能做到既全球又微觀,《她的世界史》絕對是經典。這本書中的人物處在十八世紀劇烈變動的時代,進行跨洲、跨國移動常是家常便飯,女主角伊利莎白.馬許(1735-1785)與她先生詹姆斯.克里斯普(?-1779) 的移動範圍,可從加勒比海牙買加、地中海梅諾卡、北非摩洛哥、美洲東佛羅里達,一直到印度次大陸的孟加拉。
三、新帝國史:柯利自稱這書是帝國史書寫,其實這更像是新帝國史。這本書的帝國史書寫與過往的不同,你不會見到太多的政治角力及軍事戰爭場面,但書中主角的移動,常常又因為這些事件,有了新的命運轉變。換句話說,若沒有十八世紀不列顛的海外帝國領土、英法的海上爭霸與奴隸貿易,馬許可能就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其生命史也不會有這樣的「五個情境」的階段發展(1756、1769、1770-1771、1774-1776、1776∼)。《她的世界史》提到,要不是東印度公司軍力與政治影響力不成正比例的大幅成長,馬許無法這麼順利地在印度次大陸旅行,正因為是這種帝國史與洲際史上的劃時代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