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榜样】为弱势群体发声 用法律守护公平_

有一位法律援助工作者,榜样他用十数年的为弱坚守与专业,为无数弱势群体点亮了希望的势群声用守护灯。他叫楼墨亭,法律是公平来安县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也是榜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他的为弱名字,与一桩桩令人动容的势群声用守护案例、一项项创新举措紧密相连,法律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公平“法治守护者”。

2017年5月,榜样一名流浪乞讨的为弱女子,在来安县被醉驾司机陈某撞成重伤,势群声用守护陷入深度昏迷。法律因身份不明、公平亲属难寻,流浪女子治疗费用告罄,生命危在旦夕,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楼墨亭临危受命,成为该案的法律援助律师。他奔走于民政、检察院和交警部门之间,发现救助站因不具备法人资格,无法作为诉讼主体。经过反复研究法律条文,他提出以来安县民政局作为法定代理人起诉。这一突破性思路,为案件打开关键缺口。2017年9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审胜诉,肇事者被判刑并赔偿医疗费。然而,保险公司以“主体不适格”为由上诉,楼墨亭再次迎难而上。他指出,保险公司援引的最高法意见仅适用于无名氏死亡案件,与本案情况不符。二审法庭上,他据理力争,最终法院驳回上诉,维护了无名氏的权益。

案件并未就此终结。2019年,肇事者停止支付费用,医院垫付压力剧增。楼墨亭重新梳理案件,提出优先主张交强险赔偿,并建议来安县民政局后续追偿。面对法院系统因“无名氏”身份无法立案的困境,他在多部门间奔走沟通,历时一年终获立案。2020年3月,法院判决两被告赔偿11.8万元,无名氏的医疗费终获保障。这起滁州市首例流浪人员维权案,被收录中国法网典型案例库,成为法律援助的里程碑。

“法律援助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楼墨亭深知,要让更多弱势群体“求助有门”,必须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他牵头创建“亭好安心援”法律援助品牌,将服务延伸至基层每一个角落。

他立足“广”字,将援助范围从劳动争议、家暴维权拓展至退役军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着力“简”字,推行“只跑一次”“预约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聚焦“实”字,将宣传片与乡村电影结合,在来安县143个村播放158场,覆盖3万余人次。

“亭好安心援”法律援助品牌的背后,是楼墨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他简化申请流程,取消经济证明要求,与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指派”。近年来,楼墨亭共为3600余名城乡困难群体及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接待法律咨询万余人次,组织参与各类法治宣传活动百余场,参与接待化解农民工讨薪等类信访纠纷千余人次,为群众上门援助200余次。

楼墨亭的付出赢得了广泛认可,来安县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他个人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如今,楼墨亭依然奔波在法律援助一线,在他看来,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力量。在这条守护公平正义的路上,他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