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器官芯片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中国正式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器官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2024)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器官芯片标准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芯片对于推动该领域的标准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发布11月3日,中国正式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器官该校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团队牵头完成该标准的芯片起草。 “皮肤芯片是标准使用体外微流控芯片生成的能够模拟皮肤的生化和生理特性,具有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发布微型细胞和组织培养器件。”顾忠泽介绍,中国正式皮肤芯片能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的器官培养、检测,芯片有望成为有效的标准毒理检测、药物筛选、发布化妆品评估工具,有望补充以及部分取代现有的简单二维细胞培养实验、动物实验,乃至人工皮肤实验的标准,成为与皮肤相关体外评价的最前沿和最有力的评价标准和实验工具。 此次发布的《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由顾忠泽团队牵头起草,东南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等21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皮肤芯片的相关术语定义、皮肤芯片的外观、细胞来源、组件性能、生物性能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皮肤芯片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检测。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促进行业规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皮肤芯片是人体器官芯片的一种。顾忠泽介绍,人体器官芯片是通过干细胞、生物材料、纳米加工等前沿技术的交叉集成,在体外构建的器官微生理系统,可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功能特征和复杂的器官间联系,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 目前,顾忠泽团队在人体器官芯片领域已突破了微结构诱导组织/器官生长、器官芯片及生物传感器跨尺度结构可控制造、器官芯片多模态原位/在线测量等科学技术瓶颈,形成了器官芯片完整的技术体系。该团队还成功构建了中国第一个进入空间站并实施科学实验的器官芯片模型,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器官芯片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药物筛选范式,并与华为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相关成果曾获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专利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等荣誉。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特朗普稱正在與俄烏雙方對話
- 暑托班来了:有的报名者寥寥,有的要“拼手速”
- 三问刊发“熟鸡蛋返生”杂志:实验时间竟晚于发表时间?—新闻—科学网
- 市人社系统稳步推进民生工程
- 距离世青赛仅剩沙特队一关 国青队全力备战U20亚洲杯
- 泉州交警发布假期返程安全提醒 这些路段易拥堵
- 上班前不吃有浓烈异味的食品
- 把发光分子关进“笼子” 让“有机夜明珠”光芒更甚—新闻—科学网
- 想要春节海鲜自由?不妨到湛江来尝这“一网鲜”
- 积极探索新路径和新举措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
- 泉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作业本 包括城乡学生
- 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应用结合起来—新闻—科学网
- 安徽芜湖:开展春节食品安全治理
- 自家後院一張桌子 眷村麵館飄香三十載
- 城关一小教育集团开展推门课活动
- 17岁犯命案 21年后出家人终自首
- 12项“惠青实事”助力青年发展!云浮市首批“百千万工程”青年实事清单出炉
- 經典賽/日本公布第一波參賽名單! 大谷翔平、達比修有入列
- 回應內閣應「團進團出」 蘇貞昌:護國為民是我的責任
- 90后货车司机3次“午夜狂奔”驰援武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