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從台灣到烏克蘭:戰爭年代的地緣政治重組與反殖民團結

文:劉文、從台丘琦欣/翻譯:William Tsai 蔡耀緯

戰爭:耳熟能詳的灣到烏克殖民敘事

儘管在俄羅斯入侵之前,烏克蘭和東歐地緣政治都與台灣人的蘭戰意識相去甚遠,但開戰以來,爭年政治重組殖民卻激起了關於美俄中帝國競爭、代的地緣以及台灣備戰能力的與反熱烈討論。

就在2022年2月24日攻擊開始之後,團結台灣登上了推特的從台趨勢排行榜,因為世人一致注目於中國和美國將要如何回應烏克蘭的灣到烏克地緣政治衝突。問題在於中國是蘭戰否將與俄羅斯結盟對抗西方的一切批評,以及衝突在歐洲開展之際,爭年政治重組殖民美國將如何調整它在亞洲太平洋區域的代的地緣軍事和外交戰略。

在這層意義上,與反即使台灣與烏克蘭各有不同歷史,團結影響兩者的從台地緣政治動力各不相同,這場戰爭仍讓人感到與台灣命運休戚相關。台灣的統派和獨派陣營,都用「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個口號表達戰爭的急迫。這句口號出自先前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普亭對烏克蘭開戰的理由,在台灣人聽來熟悉得令他們毛骨悚然。他用沙文主義的意識型態將自己的「特殊軍事行動」正當化,根本拒斥烏克蘭的主權和主體性,認為它比規範性的俄羅斯認同低劣。這場侵略在軍事上或經濟上幾乎都不合理。唯一的正當理由來自普亭的帝國主義懷舊敘述與殖民傲慢。

dmsqqcmdx2v2c47jfsz0uf00zroy5q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北京也以同樣方式提出自己策劃併吞台灣的理由,它斷言台灣與中國人民的語言和文化系出同源。大漢沙文主義的族群與文化支配,與普亭的族群國族主義敘述極其相似:台灣和烏克蘭一樣,必須被奪取,收歸中華祖國所有,才能恢復中國的「領土完整」。

國際上對於烏克蘭的論述,主要是把它當成全球兩大超級強權之間的棋子,它沒有自己的國族歷史、文化與鬥爭,這近似於國際上對於台灣的論述。當然,要理解兩國所面臨的挑戰,帝國間的競爭至關重要,但嚴謹的地緣政治現實主義理解,卻忽視了國族利益與兩國的能動性。

如此簡化的分析有其政治後果:它引領著超級強權的政策,使得它們往往逼著不夠強大的被邊緣化國家向這樣那樣的帝國主義退讓,或同意超級強權彼此協商產生的某種協議。在這層意義上,我們必須理解,烏克蘭帶給台灣的教訓不只是關於軍事準備或安全策略,更是關於地緣政治與政治理論的殖民性問題。

中國特色的俄羅斯宣傳

不出所料,某些西方左翼人物也在複製這種殖民性。因此,其中許多人對俄羅斯入侵的最初反應,是把焦點從俄羅斯侵略和烏克蘭抵抗轉移到西方自身。他們聚焦於所謂「北約擴張」,將它說成合情合理的正當安全顧慮,表達方式看似在為普亭入侵烏克蘭辯解,不可思議地向普亭政權對這場戰爭的官方立場學舌。東歐社會運動人士將這種單方面詮釋批判為「美國說教」(US-plaining),並敦促西方左翼面對自身對非西方帝國主義,尤其俄羅斯帝國主義的欠缺分析。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起初使得中國立場尷尬。中國一方面需要地緣政治穩定和運用西方市場,但另一方面,它也要保持與俄羅斯的同盟,它和俄羅斯同樣有志於改變全世界的地緣政治平衡,對其自認為民族國家或帝國一部份的國家強加其統治的目標也一致。俄羅斯宣稱烏克蘭並非合法的獨立民族國家,這與中國宣稱台灣不是國家,而是從遠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如出一轍。

不論一開始有多麼遲疑,中國終究加倍支持俄羅斯的敘述,尤其在國內一字不差地複誦普亭的論題。因此,中國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說成是正當回應西方侵略,並大肆宣傳烏克蘭境內的亞速營之類極右翼團體。中俄雙方一開始的緊張全都迅速被掩飾了。

儘管這種親俄論述只流行於英語圈左翼媒體的邊緣及宗派圈子,它卻在華語圈的媒體迴路中占有顯著版面,尤以中國國營媒體為甚。

足夠耐人尋味的是,華語圈裡的中華帝國辯護者們,有時深受那些試圖把罪責完全轉嫁給西方的西方左翼人士影響,他們經常引述為俄羅斯辯解的西方左翼人士之論證。這些辯護者和他們在西方左翼的共謀,把西方說成是唯一該受批判的行動者,俄羅斯的舉動則是對北約侵略的正當回應。不管他們這麼做是出於無知,還是出於對西方帝國主義的罪惡感,其結果都是為非西方帝國主義(例如現在的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恐怖行徑開脫了主動性和罪責。

RTX7UKAE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戰爭年代的地緣政治重組

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讓中國和台灣同時警醒。北京如今必須認知到,西方(美國和歐洲)願意實施大規模經濟制裁及提供軍事援助,就連德國等堅決反戰的國家也不例外。

台北也理解到一個事實,那就是西方制裁和軍火都不足以遏阻俄羅斯侵略。雙方都意識到,這場戰爭將對雙方的對立、防禦政策和經濟關係產生巨大影響。具體對台灣來說,它的防禦策略將會是增加軍事開支,加強抵抗侵略的準備,期望北京因此認為渡海開戰代價過高而不予考慮。

儘管中國維持與俄結盟,並在國內複製俄羅斯的論題,它至今為止仍在國際關係上審慎行事。它或許也意識到自己不能完全力挺俄羅斯,承擔不起為這場戰爭而與西方捲入經濟及外交衝突,因此自絕於國際市場的風險。中國僅僅公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相對廉價的157萬美元人道援助。它譴責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聲稱此舉只會導致戰事升高。但它幾乎不對美國和北約採取抵制行動。

中國積極聯繫歐洲國家鞏固邦誼,因為它不僅需要歐洲市場,也需要歐洲這個科技與創新來源。它無法承擔這些經濟關係受戰事破壞的損失。截至目前為止,歐洲與中國的關係仍是投機的,專注於貿易和經濟。北京想要保持這種現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