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共濟會,被隱藏的世界史》:排擠女性,是共濟會號稱普世包容的準則中最明顯的漏洞

文:約翰.迪基(John Dickie)

排擠女性,共濟共濟是會被會號共濟會號稱普世包容的準則中最明顯的漏洞。一七二三年的隱藏《共濟會憲章》,是世的漏洞最早明令禁止女性入會的共濟會文獻。「入會者必須為品行優良的界史純正男性,生來就是排擠自由之身,已屆成熟謹慎之年;不得為奴,女性亦不得為女性,稱普不得為敗德可恥之徒,世包且聲譽必須良好。準則中最」然而,明顯該會對此卻毫無任何解釋。共濟共濟早期的會被會號總會所渾然不覺這是性別歧視,認為憲章這樣規定的隱藏目的,只是世的漏洞為了鞏固該會獨尊男性的既有秩序。

時至今日,共濟會對早期性別歧視問題的官方解釋是,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十八世紀的女性被禁止出入所有象徵公權力的場所,無法擁有私人財產,無權關心政治,不能涉入國事法治,亦不得經營事業或從商,共濟會要是有「姊妹」加入,保證震驚社會各界。

是說當時的英國婦女對共濟會也興趣缺缺,不至於衝到會所,把門砸爛,吵著要入會。在英國,構成共濟會領導階層的中堅分子,多為二流士紳、專業人士及商人階級,其女眷有自己的社交圈。她們要是想結交形形色色的上流人士,可以上劇院看戲、去逛設有各種娛樂場所的休閒花園、參加集會或泡溫泉。這些嶄新又獨特的女性社交場所有個共通點,就是經營相當用心,不讓參加的名媛閨秀有任何機會失態而損其端莊。相較之下,共濟會似乎就是為了讓所有敢入會的女性蒙羞而設立的。共濟會神祕的行事作風引發許多流言蜚語,他們無醉不歡的宴會,任何優雅的仕女看了只會覺得粗俗難耐。大部分有教養的上流名媛寧願一手抱著公雞、一手提著啤酒闖入鬥雞場,也不願加入共濟會。

因此,共濟會歷史學者認為,該會之所以沒有女性加入,全是十八世紀的社會風氣所致,並非毫無道理。但我們不能輕易善罷甘休,因為這樣一來,就無法解釋為何這項規定會讓當時許多會員語塞而尷尬萬分。

啟蒙時代的重要思潮迫使共濟會不得不採取守勢,試圖為自己辯解。當時普遍認為女性能夠發揮教化作用,提升男性修養。但在共濟會這種封閉的團體中,要是缺少女性來壓制男性天生的野蠻本性,他們很容易淪為愚蠢的粗人。針對這種說法,共濟會提出一連串的反駁,解釋其拒收女性的原因。他們在無數的演說及小冊子中聲明,他們尊重女性,只是世上所有男性,包括共濟會員在內,天生就愛競爭、爭風吃醋,一旦身邊出現性感撩人的女性,他們不敢保證能否保持和諧融洽的共濟精神。接著他們又辯稱,無論時代如何演變,他們始終掙脫不了崇高古老傳統的束縛:嚴禁女性是中古以來的規定,他們無法改變。經常可見共濟會員費盡苦心邀請妻子參加公開的晚宴舞會,並要求她們去聽演說,好讓她們相信自己何其有幸,才能嫁給共濟會員為妻。

共濟會為了合理化這項規定,最普遍的說法是女性最愛說長道短,因此,無法相信她們能守住共濟會的祕密。為了進一步強化這個印象,他們更大言不慚地表示,每個女性都對共濟會有著無可救藥的好奇,這個論點在十八世紀中葉,某幅專為共濟會印製的幽默黃色漫畫〈倉皇失色的自由石匠〉(The Free-Masons Surpriz’d)(約一七五四年)中可見一斑。

會所內,集會進行到一半,突然發生意外插曲而中斷。兄弟們爭相走避,桌面和地上滿是散落物品,現場一片狼藉。有位兄弟甚至舉槍朝著騷亂的源頭準備射擊:那是一雙女性的雙腿,膝蓋以上裸露,自天花板垂掛而下。圖說解釋這是一位名叫茉爾的女僕,因為太想知道共濟會的祕密,所以爬上密室上方閣樓,偷看他們開會。但她卻「不幸滑了一跤」,不小心撞破天花板,原先想窺探共濟會祕密的如意算盤,最後卻演變成裙下的「祕密」暴露在滿屋子的男性面前,一覽無遺。果然,從導師到督導,雖然個個穿著禮袍,卻無不色瞇瞇地盯著她的裙下風光猛瞧。這個故事的用意,不只是警告那些「愛偷窺的小姑娘」,同時也是給所有共濟兄弟的警惕。

一七二三年的《共濟會憲章》嚴禁女性入會,當時共濟會對於這項規定的辯解顯然站不住腳,反而更突顯出一項事實:打造獨尊男性的環境,打從一開始就是共濟會最重要的意圖。即使是當代,外界對於共濟會堅持拒收女性的作法,顯然也相當納悶,所以才會引來諷刺作家,以女性共濟會員為靈感,創作出大量諷喻喜劇。最早在倫敦發表的短劇中,有一部改編自一七二四年的雜誌文章,描述一個虛構的「自由裁縫女工」姊妹會,並介紹其規則及歷史,藉此諷喻《共濟會憲章》。此外,暗示共濟會內有同性戀傾向的傳言亦相當普遍。

跨足海外,遍地開花

在一七一七年的「鵝與烤架」會議之前,幾乎看不出共濟會能有什麼重大的成就,但隨後它就開始大鳴大放。一七二一年的總導師選舉大會上,有十二間倫敦會所的代表列席參加;到了一七二五年,總會所轄下的分會名單上,光是倫敦地區的「正規」會所數量就高達六十一間,意味著這些分會皆承認總會所的權威地位。從此,這項制度在英國各地蔓延開來,愛爾蘭總會所於同年創立,蘇格蘭各地也有愈來愈多會所承認一七三六年設立的總會所。截至一七三八年,倫敦市內已有多達一○六間分會名列倫敦總會所旗下,另有四十七間散布全國各地,從諾福克郡的諾里奇市,到威爾斯邊界上的徹斯特、西南部的普利茅斯,到東北的泰恩河畔新堡,皆可見共濟會足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