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英國WWF發售NFT替瀕危物種募款,遭轟「高碳排」後急下架,同時激怒環團跟幣圈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獨立報》報導,英國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替瀕碳排同時簡稱WWF)2月初推出大猩猩和犀牛等13種瀕危物種藝術品的危物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種募以為環保工作籌措資金,款遭但卻遭到其他環團強烈抨擊,轟高後急環團因此推出不到48小時便急忙下架。下架

WWF稱每筆交易碳排等同一杯自來水,激怒遭研究打臉

WWF希望透過在「環境友善」的跟幣區塊鏈上出售數位藝術品,可以讓大眾進一步認識日益惡化的英國生物多樣性危機,並為保育工作籌措資金。替瀕碳排同時但此舉立即引起公憤。危物

NFT是種募一種代幣,買家購買NFT的款遭同時也等於買下數位資產的所有權,而WWF出售的轟高後急環團是圖像的所有權。NFT透過區塊鏈的加密技術追蹤數位資產的所有權,以一種難以或不可能被更改、破解或偽造的方式記錄資訊,運作方式類似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對環境的影響已經被充分證明。創造加密貨幣需要非常高的演算能量、消耗大量能源。

但WWF聲稱他們使用的NFT技術,能讓數位藝術品交易更加環保。「由於我們是在環境友善的Polygon區塊鏈上發行NFT,我們每筆交易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一杯自來水。」WWF在推特上寫道。

雖然Polygon的碳排比其他能源密集型區塊鏈要低,但它仍然會用到高度能源密集的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以太坊」(Etherium)。以太坊目前的碳足跡比整個瑞典還高。

科技網站《Digiconomist》上週的研究發現,Polygon每筆交易的碳足跡接近430克二氧化碳,幾乎是WWF樂觀估計數字的2100倍,顯示Polygon遠不像聲稱的那樣永續。

螢幕擷取畫面_2022-02-22_184712截圖自OpenSea

環團譴責聲浪四起,反對WWF使用「自然資本」

WWF的作法引來環保界的譴責聲浪,不僅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往往直接影響環境,也因為它是不受監管的市場。

大多數環保組織持反對態度,認為不受監管的市場是導致不良環境作為的關鍵因素,並拒絕使用將自然環境商品化的方式(即「自然資本」)來減少碳排。不過,WWF似乎熱衷於探索這個領域,且還有其他的計畫正在醞釀中。

WWF的一位發言人告訴《獨立報》: 「這項與NFT的合作計畫是在嘗試新的募款方式。」

「我們與合作夥伴同意在4日結束這項作業。我們認知到NFT備受爭議,而且我們對於這個新市場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因此我們將充分評估這次嘗試所造成的影響,並反思更好的創新方式,以吸引我們的支持者。」

根據媒體《氣候之家》,WWF突然決定停止銷售NFT,已經引起支持該計畫的加密貨幣社群的不滿。一位參與數位藝術品創作的網友在Twitter上寫道:「我仍然對他們可以同時激怒環團跟幣圈感到不可思議。」

參考資料

  • 獨立報(2022年2月11日),WWF halts sales of NFTs after angering environmentalists and crypto community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比特幣網路到底多耗電?劍橋大學分析:相當於整個阿根廷的用電量
  • NFT的底層概念是什麼?除了很貴的網路圖片,還有哪些應用與創新玩法?
  • 香港小動物「被人道」,NFT項目讓牠們「永存」區塊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