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於香港大學內、測試拆除紀念六四事件的香港雕塑「國殤之柱」,昨夜(22日)被港大校方從校園移除。言論校方未明言與國安法有關,自由之柱但指在校園展示雕像會有觸犯刑事罪行條例的試雕塑法律風險,以及雕像「狀況欠佳」有潛在安全問題。金石紀念國殤之柱創作人、港大國殤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表示,測試拆除對校方的香港行為感到「震驚」。

綜合《立場新聞》及《眾新聞》等報導,港大校方昨晚約11時派人在「國殤之柱」附近封起白布及圍板,自由之柱現場傳出工程聲音,試雕塑至今日凌晨時段,金石紀念工人先後將「國殤之柱」以拆件的港大國殤方式至少分成兩份運走,工人用白色物料包裹組件,測試拆除並運入貨櫃內。至今早7時,「國殤之柱」已被拆走,封鎖範圍收窄,但原先放置「國殤之柱」的位置,目前仍然被圍封。而「國殤之柱」現被存放在石崗香港大學嘉道理中心。
報導指,有記者曾欲上前採訪,但被保安等職員阻止,記者只能在遠處觀察。




「國殤之柱」由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創作,全球共有5座,分別紀念各地的大屠殺事件。「國殤之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像,象徵遭到血腥鎮壓的死難者。港大的「國殤之柱」,基座以紅字刻上「六四屠殺」和「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等字樣。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次的六四晚會,「國殤之柱」從丹麥運抵香港。1998年,港大學生會為悼念「六四」事件死難者,因此在校內豎立「國殤之柱」。高志活曾在1997年形容國殤之柱是「測試香港言論自由的試金石」。

不過,隨著香港國安法落實,以及負責主辦六四晚會的支聯會解散、成員被控國安法罪行後,港大放置「國殤之柱」所受的壓力愈來愈大。港大校方曾去信支聯會要於10月13日前取回「國殤之柱」,否則視為放棄,但支聯會當時已通過解散,而支聯會清盤人、前秘書蔡耀昌則指高志活才是雕塑的擁有人。高志活其後承認擁有權,又表示願意赴港處理,但要港府確保入境後他及團隊不會因國安法被捕。直至日前,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指校方仍在弄清雕塑屬誰。

港大:展示雕像有刑事風險
港大今早就事件發聲明,指校委會昨日決定移走「國殤之柱」。聲明指雕像「日久老化」,在參考獨立法律意見、風險評估後作出決定。
港大聲明指從未批准任何個人或團體在校園放置該雕像,亦有權隨時採取適當行動處理。港大又指最近的法律意見認為「繼續容許該雕像於校園展示,會為大學帶來觸犯本港刑事罪行條例的法律風險。」
而「國殤之柱」的創作者高志活得悉事件後,指對事件感到「十分震驚(I'm totally shocked)」、「這是對私人財產無理及自焚行動(It is completely unreasonable and a self-immolation against private property.」。他批評,事件是「恥辱(abuse)」,又指香港已成為不保護人民、藝術和私有財產的地方,「無法律法規保障的野蠻之地(brutal place )」。
高志活重申國殤之柱是其私人財產,只在香港大學展覽,如有損壞將要求校方就雕塑作賠償。
高志活仍計劃移走國殤之柱,提到有不同國家願意接受國殤之柱,丹麥外長亦願意提供協助,但香港大學或其他負責當局也沒有回應。他重申,過去3個多月,他及代表律師曾嘗試聯絡港大商討搬走均不果。
高志活又向支持者發了一封電子郵件,鼓勵他們「記錄這座雕塑遭遇的一切」。內容說:「我們盡了一切所能告訴(港大),我們非常想拿回這座雕塑並帶到丹麥。」
《立場》報導引消息指,港大計劃將「國殤之柱」存放於安全地方,並在法律程序及情況容許下,另行安排擁有人取回。
《眾新聞》報導引述港大中人分析,港大今次的行動是因為國安部門施壓,幾乎是直接中央施壓。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