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當死Gay相遇臭直男:《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裡的性別培力與反思

文:陳昱宏(Leon Chen)

當貨真價實死掉的當死的那Gay,與不小心撿到紅包的相性別直男警察冥婚會發生什麼事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劇作品,已經不能只用「BL」或「男同志」的遇臭與反類別去界定,國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直男那件事》既有超現實的直男警察與同志相遇冥婚的BL情節;也有處理到過往同志片裡,同志朋友面對家人之間的關於身份認同與情感糾葛。

對於觀眾而言,和鬼縱使官方宣稱這不是變成一部BL作品,仍可以從觀眾的家人件事角度,理解成一個與現實世界有所差異的培力BL世界,抑或是當死的那從身份認同的角度理解成一部男同志電影。

林柏宏(左)與許光漢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相性別那件事》飾演人鬼冤家。Photo Credit: 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照

當過往擁有貶義「死Gay」變成了すげぇ(su-ge,日文厲害的關於意思)

在觀賞完《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後,我發覺在劇中吳明翰稱呼毛邦羽(毛毛)的和鬼「死Gay」,除了是貨真價實死掉的Gay之外,還多了許多只有鬼才能擁有的特異功能(例如穿牆、附身或是讓一個人倒楣連連),在某些層面來說,過往常被認為是言語霸凌或是性別歧視的「死Gay」,跳脫過往的貶義,在電影中被賦權(Empower)了而成為了一種正向的性別培力。

而類似的例子,讓我想起之前賴晏駒的音樂作品〈娘娘槍〉,無論是詞、曲或是MV的呈現,也是展現陰柔氣質的力量,將過往貶義的「娘娘腔」轉變為能夠打擊負心漢的武器「娘娘槍」。

而上述的例子,也讓我聯想到在前陣子閉幕的葛萊美獎中,得獎者能順其自然的把原先在西方脈絡中有古怪、怪胎等貶義意思「queer」順其自然的運用在得獎感言之中。

也許對於沒有經歷過「死Gay」和「娘娘腔」言語霸凌和性別歧視的年輕世代而言,未來是能夠將這些詞彙,視作能與同儕間侃侃而談沒有貶義意義的中性詞彙,而非造成過往憾事的關鍵字眼,我想這也是在性別教育跟認知上期望達成的目標,希望不會再有因為性別氣質不同而消逝在世界上的生命。

全裸跳鋼管舞  許光漢新片大尺度演出Photo Credit: 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照

電影中宗教冥婚題材與男同志主體的相遇

你知道男女冥婚,但你有聽說過男男冥婚嗎?在過往冥婚主要是在異性戀的脈絡下所產生,甚至在台灣宗教中冥婚的定義裡,是指陰間女性嫁給陽間男性,又稱為「娶神主」,有著特別的儀式。

然而,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片中,卻將傳統上的男女冥婚以男男冥婚的題材方式出現,也象徵著不是只有異性戀才有結婚冥婚的權利,而是每一種性傾向的人,都應該擁有結婚冥婚的權利。

毛邦羽的阿嬤幫忙孫子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願望,甚至在冥婚現場對著新郎吳明翰說過:「我答應毛毛要活到看著他結婚,我有說到做到吧!」也足以看見祖孫之間的深厚情感,不會因為性傾向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毛毛依舊是阿嬤最疼愛的孫子。

林柏宏在片中獻出同志夜店初體驗,因不善跳舞特別喝酒上陣,穿梭在衣著火辣的舞者群裡Photo Credit: 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照

劇中最關鍵的核心人物——毛爸

在看完《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後,會發現飾演毛正國(毛爸)的庹宗華,是促成毛毛和吳明翰相遇最關鍵的核心人物,從一開始吳明翰的擲筊因為碰到了毛正國的腳而允筊,讓眾人以為是毛毛的意願,殊不知事後毛毛向吳明翰坦承那是一場意外,他自己並不想和吳明翰冥婚。

到後來可以知道,能讓毛毛有feel投胎轉世的關鍵遺願,不是阻止地球暖化也不是找到撞死他的殺人兇手,而是將生前與父親之間的誤會解開,原來父親一直都關心著自己,甚至不同意毛毛和家豪結婚的原因,是因為撞見家豪偷情而不願讓兒子受到傷害,卻到兒子死後仍無法說出口,造成兩人之間心中的遺憾。

但也因為兩人都遇見了拼命幫忙毛毛找出殺人兇手的吳明翰,毛爸有了能夠抒發自己對於毛毛默默關愛,卻一直壓抑情緒的窗口,而毛毛也得以聽見自己爸爸一直都關心著自己的真實心聲。

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像毛毛一樣能在死後與家人和解,對於現實生活中的男同志而言,即使同婚與跨國同婚陸續通過的今日,仍有許多人因為自身身份認同而無法向家人開口,又或是逢年過節面對家人親戚間的問候,而不知該如何坦承自己想法或是真實回應自身感受。

毛毛和毛爸將男同志內心面對家人,以及家人面對自己同志小孩的那種情緒糾葛,描繪的極其生動又感人,也提醒著我們愛要及時不要留下一輩子的遺憾,而持續進一步敞開心胸的溝通,更是能夠聯繫家人彼此間的重要管道,無論彼此的身份、性傾向立場為何,請記得他仍然是你最愛的家人,不會因為身份或是性傾向不同而有所改變。

hlnwsf6gyvxwrrsa4avs5qpktnamnkPhoto Credit: 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毛毛的心聲與同志愛情觀的反思

電影中有一幕橋段令我印象深刻,在毛毛知道家豪並不想和他結婚時,曾經跟吳明翰說過:「我知道同志很多都是即時行樂的,但在同婚通過之後,我也不求別的,只期盼著同志間是不是真的能有一個人能夠一起生活互相照顧,陪伴彼此到老?」

其實對應到現實當中男同志的處境,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老同小組,對於中老年同志訪談的口述歷史資料可以得知,早期因為同志觀念尚未普及,許多男同志都是在異性戀霸權下,隱晦的展開地下戀情或是一夜情,而後網路和交友軟體的出現所產生的速食愛情文化,也間接影響著台灣男同志的交友與對於愛情的觀念。

我很喜歡林柏宏在線下訪談時說過的話:「可能很多人用同志角度看待毛毛,不過我不覺得同志就是一個角色,同志有一千種樣子,異性戀也有一千種樣子。」

而愛也有很多的樣子,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相同,雖然不論性傾向多數電影上的呈現,仍是認為一對一的愛情才是最理想的,但對於親密關係和伴侶關係的呈現方式,也不會只有一種,類似的觀念例如像Janet W. Hardy和Dossie Easton所著作的《道德浪女》,又或是Podcast「波栗打開開:開放式關係/多重伴侶的小天地」也都有提到關於現實當中,也有實踐多重伴侶關係的族群不被大眾所理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